王雪峰教授谈修谱体会(归纳为八个要点)

王雪峰教授谈修谱体会(归纳为八个要点)

1、不知始于何时,很多地方形成了一种传统,修谱应该上接天、下着地,最好从轩辕黄帝到自身,一代一代完美衔接!然而这里的难度可想而知,于是各种穿凿附会、妄拜汾阳的现象层出不穷。窃以为,这虽然很美妙,其实却是修谱大忌!不客气地说,任何这样完美无缺的谱系,都存在巨大争议!

为照顾民间情感,修谱人可以提供这样一种谱系,但同时也一定要告诉后人,这种谱系充其量只是当下的一种主流意见而已;一定要告诉后人,这里还有其它几种说法;一定要告诉后人,各种说法的证据是什么。

窃以为,越完美无缺的谱系越不可靠,恰恰那种存在大量矛盾的谱书,它所蕴含的历史证据最为丰富,最具研究价值,真实答案或许就在其中。

2、还有些地方,存在一种修谱陋习,新谱完成后,为了保证她的权威性,焚毁既往宗谱。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这其实是修谱人水平低劣、严重不自信的充分展现,是在制造一种神话的同时,毁灭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是历史犯罪!

我们可以推荐一种主流观点和谱系,但也应当把争议和资料以及自己的考证心得毫无保留地留给后人。有多少家谱漏洞百出,让后人困惑不已,这种恶劣行为不正是重要的罪魁祸首之一吗?

3、修谱最忌一家之言,抱残守缺,死守祖宗留下的谱书不放!我们应当尽可能结合方志、正史、名人文集等历史文献考证,最大程度纵向横向与其他近枝宗谱比对,以科学态度进行考证和扬弃。

4、应当重点加强家族历史上节点人物的考证,包括仕进者或者方志上留下名讳者的考证;应当把谱系记载的人口流失与巨大事件,和方志以及正史上所记载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考证。通过这些考证,我们甚至可以判断先代修谱者的学问功底和治学态度,也可以藉此判断所编谱书的可信程度。

我个人修谱时,不仅尽可能比对近枝宗谱,而且《四库全书》、24史、通志方志等,相关内容几乎翻遍了,举凡疑点都尽心进行了考证。

5、关于上源及早期世系,窃以为,宗谱越古老越可靠;宗地比迁徙地可靠;修养与底蕴越高、治学越严谨,所修宗谱越可靠;没有断修的宗谱尤其可靠。关于方志和历史资料,国史最可靠,历史事件的同期文献更可靠,但个人文集一定要多方验证。此外,我个人坚持孤证不立,碑文比文字可靠等等,当然这些观点,也不绝对,需要大家辩证考证。

6、证据缺乏,难以去伪存真时,切忌固执己见,摒弃一方。文字表述方面,应当多种观点与史料并存,可以采用一种主流观点叙述,但一定不能排除其他观点和证据。

须知主流观点并非无懈可击,否则,争议何来?尊祖敬宗收族,修谱是功德无量的大事,上对得起祖先,下对得起子孙,然而湮灭历史证据,管窥之见,恰恰是祸害子孙的斧斤之伐,切忌!

确认可以确认的,否定应该否定的,存疑必须存疑的,为后人留下自己宝贵的心得和考证线索。

7、收族、挂靠和冒顶,是民间修谱的一种常见现象,无可非议,对此本人秉持遵从民间意愿和传说的观点,但是,谱书一定要清楚陈述,为后人留下充分的文字依据,不能把困惑留给后人,而且传承代数的衔接以及年龄时间上的吻合,一定要尽可能的对齐,不要整出荒唐的对接效果,比如爷爷比孙子还小。

8、轻易不要乱主张!我们的宗谱已经够乱了,谱匠们的胡作非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的以讹传讹、修谱人文化欠缺诱发的胡编乱造,这些都让有志修谱的后来人困惑不堪,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给我们的后来者添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