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前言(王听兰)

       

 

我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谱写这些历史的最基本的社会细胞是家庭,在家庭之上是家族,记录家庭和家族历史的文献就是家谱,而家谱又以姓氏相区分。因此,家庭、家族、家谱、姓氏,都是构成我国文明史的不同组成部分。尤其是家谱,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也是姓氏文化的主体,所记载的是一个个家庭、家族乃至姓氏从古到今血脉相传的历史,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能够帮助解决和回答祖先是谁、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等基本问题,千百年来一直被当作与国史、方志并列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三大支柱,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都发挥着影响,并因此受到近代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等人的高度肯定。孙中山先生认为,家谱中所记载的不仅仅是每个家庭、家族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能够起到凝聚人心、团结宗族的作用,可以“由宗族的团结扩展到国家民族的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传统观念”。孙中山先生的意思用今天的话表述,就是说家谱能起到增强天下炎黄子孙之间的团结、促进社会和谐、促进国家统一等特殊作用,不由我们不重视。而把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在新的历史形势下编好、修好、续好家谱,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必须用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果加以落实。由我负责、由多人参与、用多年时间编修完成的这部多卷本的《中华王氏大成总谱》,便是在上述思想指导下发起并完成的。

一、本谱编修缘起

王姓本为帝王华胄,现在是我国第一大姓,源远流长,也一向重视家谱的编修。早在东晋南朝时,王姓就有青箱之学传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便是与家族历史有关的家谱之学。到清代,浙江慈溪人王庸敬主持编修了82册宏篇巨著《王氏通谱》,也是一部全国性的王总谱。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海内外王氏宗亲寻根问祖活动的广泛开展,家谱编修和研究活动也逐渐走向深入,全国性总谱或研究性著作如新加坡王秀南《王氏立姓开族百世谱》、台湾王玺瑜《世界王氏立姓开宗系谱》、大陆王大良《中华姓氏通史·王姓》、海外王氏后援会《太原王氏》、山西家谱资料中心《中华王氏统宗世系图》等相继问世,中华王氏网、《中华王氏文化研究通讯》等也相继开办或创办,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与促进了王姓修谱和寻根活动的开展。

在上述背景下,2002年10月,我和王家驸、王珏在南京商议筹建王氏家谱研究会,开始了对中华王氏文化的研究,并在两个月后编成刊印了《中华王氏家谱研究通讯》第一期。2003年7月,挂靠在四川中华姓氏历史文化研究学会之下的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专门进行王氏历史和世系源流等的研究整理、王氏宗亲联谊工作,并为编修新时期、全国性的王氏大总谱进行有计划、分步骤地准备。2007年5月,在由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发起召开的第四届中华王氏文化研讨会上,正式宣布全面启动编修《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工作。为早日完成这一编修工作,并把王氏文化研究、宗亲联谊等活动推向新阶段。

二、编修本谱的主要做法

由上可见,启动和编修《中华王氏大成总谱》,是在全国寻根问祖和文化热的背景下,经过充分准备、广泛酝酿的基础上开始的,它实际上是王氏文化系列工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一部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为了实施和完成这一工程浩大的工作,我和其他宗亲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成立专门的编修机构——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局

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局,又称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编纂委员会,下设顾问委员会、常务理事会和编辑部、工作站等机构。

1、顾问委员会

委员会是本谱编修事务的总咨询机构,委员会成员称总顾问,由三人组成,分别是我国著名姓氏学专家、王姓研究权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王大良博士,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上级学会——世界王氏宗亲总会负责人王成先生,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王雪峰先生。

2、常务理事会

该常务理事会是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的决策机构,也是本谱编修事务的组织和领导机构,创建者除我外,还有王家驸、王珏、王洪勋。在创建时议定,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的常务理事会即“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编纂委员会”,理事长也即总编纂,由我担任。自成立以来,先后成立过六届常务理事会,各届的组成人员是:

第一届:王听兰  王珏  王家驸  王恒松  王中  王仲明  王忠

第二届:王听兰  王珏  王家驸  王恒松  王中  王仲明  王忠  王汝珊  王如兴

第三届:王听兰  王珏  王恒松  王中  王生杰  王忠  王汝珊

第四届:王听兰  王恒松  王忠  王汝珊  王知德  王君泉  王槐玉

第五届:王听兰  王恒松  王忠  王汝珊  王知德  王君泉  王槐玉  王礼刚

第六届:王听兰  王恒松  王槐玉、王海  王忠  王汝珊  王知德  王君泉  王爱中

第七届:王听兰  王恒松  王槐玉  王汝珊  王忠  王义林  胡小平  王挺  王柳容  王福现  王元根  王庚玉  王爱中  王甫炫  江红芬  王义和

3、编辑部

该机构是本谱的具体工作班子、编写班子,分为总卷首、太原、琅琊、三槐、开闽、和派、寻源等7个编辑组,各由文化水平较高、修谱经验较为丰富、具有奉献精神的人组成。他们平时在家中编谱,定期到总谱局集中交流、汇报、讨论、修改,或接受新的编修任务,为编谱付出了大量心血。

目前,编辑部有40多人,包括地区编委70多人,其中19人为核心成员。根据分工不同,核心成员还分别担任本谱的总编纂或各分谱的副主编等,具体分工如下:

1)总编纂:王听兰(兼以下各谱主编)

总卷首主修:高长虹

2)总卷首世系卷副主编:王福华

3)总卷首文化卷副主编:王树蕲  王大经  王铁钧  王有为

4)太原王氏总谱副主编:王义林  王庚玉

5)琅琊王氏总谱副主编:王扬世  王景祜  王瑞标

6)三槐王氏总谱副主编:王福华  王汝珊  王元根  王祖锡

7)开闽王氏总谱副主编:王柳容  王学智  王知德  王奕福

                         王国兴

8)和派王氏总谱副主编:王义林

9)寻源王氏总谱副主编:王庚玉  王敏仁  王厚让  王元洪

各部总谱的分卷责任编委在各卷的封面(封底)注明。

另外,总谱局还成立有数字化工程部,负责把编辑部完成的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其成员由协作单位中根源数字化推广中心人员组成。

4、工作站

为了便于本谱的顺利编修完成,总谱局还在一些省市建立了工作站,在省市的有关地区建立了工作分站。其中,省级工作站有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甘肃、海南、重庆、河南、苏北、安徽、山东、河南、天津、东北等工作站,省级以下的工作分站有云南昭通、昆明分站,贵州六盘水、遵义、毕节分站,浙江浙中、浙西分站,江西赣南、抚州、景德镇分站,还有一些工作站或分站将在各地陆续建立。工作站或分站除为编辑部收集、提供资料外,还具有联谊宗亲和宣传推广修谱数字化等职能。

(二)确定编修原则

首先,明确各总谱的始端和终端,即第一个先祖与终端迁祖。其中,总卷首的第一个先祖即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黄帝表明王姓人都是正宗的黄帝子孙。总卷首的终端即各分卷总谱的始端,前后连接一致,高度统一。至于各分卷总谱的终端,也就是下限,并不是收录到现有人口为止,而是到发源于明清时期、至今已繁衍500人以上的某支始迁祖为止。始迁祖以下的世系由各支族人自己编修支谱,与总谱终端对接。这不仅减少了总谱的编辑工作量,还能使各支家谱很自然地与总谱连接在一起。

其次,本谱在传统家谱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方法,按新家谱的体例进行编修。以其中的世系谱为例,主要包括世系图和世系表两个部分,在编辑时只需按规定编写出世系表,输入专用软件,就会自动生成世系图,大大简化了编辑工作量。

此外,为了更好地编修本谱,我们在凡例、目录、标题、文字等编写方法、男女收录原则、个人称谓等方面也都作出了具体规定,以便具体编谱时有所参照,最大程度上做到了整齐划一。

三、本谱的基本结构

在上述各种做法的基础上编修而成的本谱,是一部多卷本、大容量、几乎无所不包的全国王氏通谱。从基本结构上看,主要包括总卷首、重要分支总谱和支谱三个部分。

(一)总卷首

也称《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卷首》,包括《世系卷》和《文化卷》两大卷。其中,《世系卷》既包括从黄帝到太子晋的干系阐述,也包括太子晋以外的其他王姓来源及其主要支派的阐述。《文化卷》则概述中华王氏的各种优秀文化,包括文化成就、家风族风、族规家训、字辈派语、家谱文化、年谱、名谱序跋、碑刻墓志、陵寝、墓葬、宗祠、掌故、名作等。

(二)重大分支总谱

1、《太原王氏总谱》:是从太子晋到太原王氏祖王威以下的支派总谱。

2、《琅琊王氏总谱》:是从太子晋到琅琊王氏祖王元以下的支派总谱。

3、《三槐王氏总谱》:是以王言为始祖的三槐王氏的支派总谱。

4、《开闽王氏总谱》:是以王潮、王审邽、王审知的开闽三王与王彦复为始祖的支派总谱。

5、《和派王氏总谱》:是除太子晋子孙以外的其他王氏总谱。

6、《寻源王氏总谱》,是暂时无法归入上述总谱的各支派王氏总谱。

(三)支谱

是在上述六大王氏支派总谱之下的支谱,包括一村或多村支谱、一乡或多乡支谱、一县或多县支谱、一省或多省支谱、一国或多国支谱等,由各地王氏根据总谱自行编修,所编支谱也是本谱的组成部分。

四、编修本谱的有利条件与存在困难

编修这样一部规模宏大的王氏大成总谱,是在许多有利条件和困难之下进行和完成的。

(一)有利条件

1、与传统社会相比,现在交通、信息发达、便利,基层修谱活动和学术研究活跃,加上政府机构或民间所开展的交流活动频繁,为联系宗族、收集资料甚至考证工作提供了许多方便之机。

2、总谱的终端以终端迁祖为限,不编到现代人,但有关现代名人、本会会员、对本谱编修有贡献的人士,在所属该支终端迁祖的世表中作简要阐述,有利于减少工作量和控制本谱的总规模。

3、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编谱方法,大大提高了效率和速度。总谱局早在2007年就与武汉中根源数字化推广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借助其基本定型的模式和较为成熟的工作班子,承担了编辑部较多的工作量。

(二)存在困难

1、工程巨大,工作量繁重。仅据粗略计算,在王姓总人口近亿的前提下,即使是把十分之一的人口入谱,谱中也要收录约1000万人。如果把这些人按每支1000人计,就有1万个支派,其工作量之大不难想见。

2、世系错乱较多,难于一一考证。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王姓许多支派的世系都因内乱外扰而无法确定源流,更无法与其他支派联系在一起。同样,还有一些支派在新环境中繁衍成大族,或在传承中变得默默无闻,或者改为其他姓氏,但由于源流不清,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进行考证,其结果仍有不少世系茫无头绪,白白做了很多无用功。

五、本谱的纸质版和网络化

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局在启动本谱编修工作时,就以超前的观念,决定采用高科技的数字化编辑手段来编修本谱,以高质量完成这部我国第一大姓的通谱。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完全正确且十分英明的决定。只有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才能实现高效和规范的编辑要求,所编成的总谱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加便于查阅。

目前,纸质的《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已经陆续告竣,并且都将交付出版社出版,这也意味着本谱编修的阶段性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我们将在家谱数字化的基础上,进行支谱的数字化工作,把天下近亿王氏宗亲中的每一个人都编入家谱,一起在家谱中共享同宗共祖之谊。此外,我们还将启动和编修网络版的《中华王氏大成总谱》,把编修家谱工作延续下去,让它真正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

                                                            中华王氏大成总    

                           王听兰

                                                              ○一六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