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王全斌后裔樟树横溪村

初探王全斌后裔樟树横溪村

江西省谱牒研究会副研究员王雄文2017.6.28撰

樟树市自古有“八省通衢之要冲赣中工商之闹市”美誉。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建清江县以萧滩镇今临江镇为县治。后改筠州。北宋淳化三年992在新喻县始设临江军辖清江、新淦、新喻三县。治平三年1066移置清江县。黄土岗是个山清水秀土地肥沃人文荟萃的乡镇。这里是宋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刘敞、刘攽、刘奉世的故乡。鲜为人知这里还有一个北宋武宁军节度使王全斌后裔的横溪村。敝人得知截止本文脱稿之日横溪村拥有280余户1100余人。它地处我省樟树市的西南距市中心约90里。东北向距新余市66里左右。原属新喻县公元1066年划归清江县管辖。2016年春樟树市史志办王剑平主任给我来电话接着还发来了他们村的《横溪王氏族谱》。同时邀我共同探讨该村上源诸事。不久江西省政协王林森常务副主席来我家串门才知道横溪王家是他的老家。他与我同宗同源同为王全斌一脉。下面转入研究课题。

一、江西省樟树市黄土岗镇《横溪王氏族谱》梗概

我反复拜读了《横溪王氏族谱》。其中重点关注到清·乾隆五十六年《横溪王氏重修世系源流序》、清·道光六年《横溪王氏重修族谱序》和清·光绪五年《横溪王氏重修族谱》的三张残片。

我将几篇序文综合归纳的大意是“……王子乔迄,(44代全斌仕赵宋太祖朝任忠武军节度使……渝水人钦若临川人安石,全斌公之一脉相承。全斌公奉宋太祖之命平川蜀昶具降表全斌公莅守此土。又以其子克昌少习儒戎道艰难未易参赞。命归家诵读。不意道途间适逢王禹锡公赴任临江知军州转运使遂吝于其署后……”。“……至全斌祖生子克昌因王禹锡知临江军寄居署中览渝之山川见渝东横溪环山绕水广田肥因家焉宜卜居。横溪之有王氏自克昌始祖之后有远徙者有近徙者……”。

《横溪王氏族谱》世系一线简图):“王子乔-王全斌-1世王克昌横溪村始祖-2世王端-3世广乐-4世肇庆-5世开光、开椢-6世少白、季朋-……”。

总谱行传载述摘录):“第一世全斌之子克昌字继大。于后周显德三年956丙辰二月十八日丑时生。世居山西太原。宋太祖朝同父平川蜀。娶刘光仪之女隐居不仕终。第六世开光长子少白字绍李。于元祐七年1091五月初七日午时生。第六世开光次子季朋字信友。崇宁四年1105十月十五日酉时生。娶周子文之女。少白、季朋兄弟往来太原归祖未回。

谱冠“三槐堂”。村1-33世生、殁、葬记载清楚。

二、王全斌及其后裔村落概况和主要考证依据

简介北宋武宁军节度使王全斌908-976并州太原晋阳营西古城今山西太原晋源区人。出身世代相府将门。其父事庄宗为岢岚军使。为释父嫌以己为质投庄宗帐下受宠信。事唐、事晋、事周宋初功迁忠武军节度使。乾德二年冬宋太祖命王全斌挂帅总率宋军5万66天时间巧打硬拼灭亡了建国31年拥有20万军队的后蜀创立了以少胜多神速歼敌的罕见战例为力图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非但未受封赏反以“违戾约束侵侮宪章”被废黜。开宝末车驾幸洛阳、召全斌侍祠复武宁军节度使赐银钱千万之巨。至镇数月卒69废朝三日致哀赠中书令。当今四川省广元市剑门关的城楼上高竖着“王全斌大战剑门关”的铜浮雕缅怀这位稀世大帅的丰功伟绩。其后裔之一的子实为太原市南郊区刘家堡王村始祖。目前在北方属唯一发现的全斌后裔之村庄。其大都在南方繁衍生息主要在江西省的南昌、新建、安义、樟树、宜春、抚州和吉水。湖南省沅江市的赤山王氏是明代景泰年间吉水发生瘟疫从该县某乡镇一个古称鸟窝村迁到赤山去的。其南昌市新建区的樵舍镇有白石砻和波汾王家。南昌市安义县石鼻镇有石潭等六个王家村庄。湖北省的荆门、贵州省的遵义、仁怀等地也都分布着王全斌后裔的村落。

主要考证依据1《旧五代史》汉书、周书5/119/1581王禹锡。周书16第5王继弘。2《宋史》卷255列传第14“王全斌传”。3《宋史》卷2本纪第二。4《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1“王中书全斌传”。5《钦定四库全书》“隆平集”卷16371-158、159页。6《钦定四库全书》苏颂著《苏魏公文集》卷20/111092-356页、30/4下“皇命内殿承制王克昌可供备库副使”。7·崇祯版《清江县志》卷之二20页公署附府治载“宋淳化三年知军事王禹锡创建军州廨在富寿岗东……”8《临江府志》卷之九秩官五王禹锡。9《太原王氏考证文集H“关于王全斌源流世系的考证总结”。10山西省太原市南郊区刘家堡《太原王氏族谱》。11湖南沅江市新湾镇《赤山王氏族谱》。12笔者撰《王全斌源流世系名人要事再考》。13笔者撰《我对“关于王全斌源流世系的考证总结”的赞同与建议》。14笔者撰《北宋王永昌生平事迹考析》评述大意):宋德威所杀王永昌不肯定就是王全斌之子。

三、王全斌的其他后裔村谱提要与笔者点评

山西省太原市南郊区刘家堡《太原王氏族谱》世系):子乔-翦-威-霸-咸-正雅-全斌-贵-子实始祖。笔者评语“此谱是我所见百多部族谱中最接近国史基本正确的范谱。但上源存在严重漏代尤其将王贵列后王全斌4代是错误的应核实纠正。

江西省南昌县武阳镇庵前三家村《三槐王氏宗谱》序):“予读王氏家乘祖居金陵。世以祖业厥后全斌公任豫章剌使至彦德公袭父参戎丰城姑迁徙三槐村……”。笔者评““三槐王氏”村祖彦德应为王全斌的11世裔孙。废除1999年修谱时个别人胡乱套用“豫章王”的“镇邦威武齐联奏星云会25个混杂字辈。恢复老祖宗留下50个字辈尚剩的奕祀征祥远本源万代清30个字辈以便与同宗对谱接轨。

湖南省沅江市新湾镇《赤山王氏族谱》序);“……建隆四年遣全斌督师伐蜀与曹彬水陆并进……果60日而蜀平公归解释兵柄角巾私第寄迹西江吉安吉水县遂为我始祖……公生四子铨、锡、钱、钧皆登显士……”。笔者评语“谱叙王全斌被解释兵柄的废黜初期隐居吉水县鸟窝村再生四子填补了国史空白可采信。但是我拜托吉安市庐陵王氏研究会前会长王宝岩前、现秘书长王磊晶、王义和诸宗亲几次开车下乡串村照意境四下帮助寻觅鸟窝村未果该古村系今何乡村暂不知晓。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湖田乡《伊村王氏族谱》载王全斌世系):“理…寿-全武、全赋、全斌……”。其行传又载寿三子全斌官居四川都督晋爵安远侯光禄大夫。公于后唐明宗年间由锹溪觅太匠旧址属焉。子三伺、师、侲。”笔者评语“质疑王全斌上有此两兄下有此三子。所任职官不予采信。由锹溪觅太匠待考。

南昌市安义县石鼻镇西山前泽《三槐堂王氏宗谱》世系载):“37世彦超38世全斌39世鲤39世安石。”其序述):始祖均政公为47世官至翰林侍讲。徙居西山前泽子孙遍居水南、筠阳、石潭、西源、沙溪、官庄六村”笔者评语“彦超、全斌、安石都非“三槐王氏”也不一脉同宗。

“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黎圩镇《上池王氏族谱》世系载):来复次子54世彦超娶施氏生子55世全斌忠武军节度使生子56世鲤任河东经略。娶张氏生子佐。56世安石。”笔者评语“全斌大彦超8岁不可能是后者的儿子。安石比全斌晚出生百余年不止晚1辈。均以否定。正史找不到全斌之子鲤之说暂存疑。

四、拜读黄土岗镇《横溪王氏族谱》的心得体会

吾接受该村宗亲一道探讨的邀请后反复研读其族谱然后针对性翻阅了敝人多年积攒《王全斌论文集》中的对应章节和相关族谱等手头资料还专程江西省图书馆查核了大量国史、方志、族谱史料。以此为主要参考依据正野结合认真比对反复验证和推敲所获心得体会如下

樟树市横溪王家“三槐王”还是“太原王”

家谱载明王克昌系王全斌之子而王全斌籍贯山西省太原市晋阳区人肯定系“太原王”。根本就不是“三槐王”同理应当弃用“三槐堂”标识。

横溪始祖王克昌是王全斌之子还是王全斌之孙

王全斌908年生王克昌956年生即王全斌于48岁时生下王克昌单纯从年龄上来说可以是儿子。但考虑到与永昌同“昌”等综合因素王克昌更可能是王全斌的孙子王审钧的次子王永昌之弟或王审锐之子。

王克昌参加过王全斌征蜀或平叛战争否

没有!理由是乾德四年966王全斌镇压全师雄率十万众叛乱时10岁的王克昌不可能参加平叛。乾德二年964王全斌奉旨挂帅征战后蜀时8岁的王克昌更不可能参加征蜀战斗。故王克昌同父平川蜀说不予采信。

苏颂笔下的王克昌不是横溪王克昌

苏颂著《苏魏公文集》“皇命内殿承制王克昌担任供备库副使我以为这是份由苏颂拟就的调令或称任命书。苏颂1020年出生时横溪王克昌已去世17年。当他庆历二年104222岁中进士时吾祖克昌已仙逝了39个年头。他在北宋中晚期的宋哲宗朝才任吏部尚书不可能为北宋初期的官员拟任职文书。其二家谱中载曰“王克昌……隐居不仕终”。因此苏公笔下的王克昌不是王全斌之子。

(五)两个王禹锡谁是王克昌落户横溪的人证

先列举三祖的生卒1克昌公显德三年956咸平六年1003卒。2克昌之妻刘氏乾德二年964淳化二年991卒。3克昌之子王端雍熙四年987嘉祐八年1063卒。排除历史上的其他王禹锡之后剩下入围的两位一位是北宋中晚期的王禹锡他就任临江知府的时间是992年。一位是北宋初期的临江军州转运使王禹锡他是975年到横土岗的。前者是地方官临江府虽有秩官载录但他带来的王克昌却是36岁的中年人其妻刘氏已去世一年不合王全斌命其归家诵读等谱载。后者是朝廷派出官员地方上无册。他符合王全斌卒前的975年拜托后周同僚王禹锡护送19岁的王克昌归家诵读等谱载。与落户横溪第六个年头的980年16岁的刘光仪之女为妻七年后的987年生下儿子王端等吻合。但暂未找到这位王禹锡任职佐证。同名同姓的俩个王禹锡时空易位。一个是临江知府、一个是临江转运使、又易混淆张冠李戴扑朔迷离。千年迷雾谁来拨开?

(六)北宋中晚期临江府志上的王禹锡

这位王禹锡行十六海陵今江苏泰州人。他与苏轼有姻连事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55。宋词发展第一时期“小令”主要作者……。《清江县志》艺文载大意):苏东坡在樟树大观楼上题镌“金刚经碑”有可能是他来临江走亲戚看望王禹锡时所作。

符合逻辑的后周-宋初王禹锡

王全斌与王禹锡系后周、北宋同僚有过交往。五代周世宗柴荣麾下的那个王禹锡他与王全斌共主同僚。有周书为证其载曰“壬子车驾发雄州还京。泉州节度使留从効遣别驾王禹锡奉贡于行在……”。两王同从周世宗柴荣均涉足过瓦桥关雄州。王全斌时任右厢都指挥使后改相州留后。

王克昌何故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横土岗

1王克昌来横土岗按家里交待的本意是经过他的目的地应该是可以安居乐业的吉水鸟窝村。那里有他在南方的家有二房及其铨、锡、钱、钧四个小父辈。又有任广西富州刺使、广州钤辖的审钧亲生父亲在邻省,有事好照应。《赤山王氏族谱》序);“……建隆四年遣全斌督师伐蜀与曹彬水陆并进……果60日而蜀平公归解释兵柄角巾私第寄迹西江吉安吉水县遂为我始祖……公生四子铨、锡、钱、钧皆登显士……”。可以佐证。

2从国史相关章节得知显德年间中期957王禹锡为泉州别驾奉贡于行在时年35岁左右。开宝七年974被废黜九年的王全斌得悉宋太祖将在洛阳召见侍祠。考虑到年事已高一旦复出又要东征西战此时北方战乱太原老家又在外敌“北汉”手中居无定所。家中大男子都在外府中只剩下妇人。身旁的克昌儿少习儒书、从军戎边道途艰险使他揪心。命其归吉水二房家专心攻读以谋前程。适逢比自己小15岁的老同僚王禹锡要赴任临江军州转运使。王全斌便拜托他一路护送回吉水了己心愿。

3王克昌为何没有去吉水而自作主张选择落户横溪呢推理原因可能考虑到一是自己的母亲没有来此。一是二房母亲仅大己十多岁其子小己十多岁亦从未谋面感情上觉得寄人篱下而不愿意前往。

4据《宋史》和湖北方志·恩施万人坑的太祖二载述“三年春正月癸酉朔以出师不御殿。甲戌王全斌克剑门斩首万余级擒蜀枢密使王昭远泽州节度使赵崇韬。……癸巳刘光仪取万、施、开、忠四州遂州守臣陈愈降。”证实刘光仪是王全斌统帅帐下的一位副帅。如果横溪刘光仪就是征讨后蜀的、又叫刘廷让的那位东路马军都指挥使刘光仪的话这对亲家公就是老相识而且是出生入死的搭档。那么王克昌来横土岗原本就是奔刘光仪而来。由此联想到九年前王全斌被黜落户数千里之外、毫无瓜葛的吉水山乡鸟窝村刘光仪是否从中牵线搭桥待考。

要确定王克昌与王全斌的辈分关系必须在太原地区下大功夫!一是弄清楚刘家堡王家的上源及与其同宗的其他王家村史。一是千方百计找到横溪村的第六代少白、季朋兄弟往返太原未回去到了太原乃至山西的那个村庄。

推理不是结论虽然族谱上明白无误写着大意):“王克昌道途适逢临江军州转运使王禹锡……”王禹锡又在耄耋之年赞至咸平六年1003在谱中为王克昌题“卜居焉·像赞座上一老翁隐居不仕终。德容昭日月浩气满乾坤。”但是这里有个问题站不住脚淳化三年992才设置临江军后周那个王禹锡来黄土岗时的天宝八年975还没有临江军建制。即便992年又来了个与苏东坡姻亲的王禹锡但那时王克昌早已上了天堂。《临江府志》、《清江县志》、《新余县志》虽都有王禹锡任职记载但都未找到王禹锡的生平事迹。剩下质疑最终难以拍板定案。建议领导充分运用主持方志工作的行政优势深入多方寻找从当地名人刘敞、刘攽、刘奉世、刘光仪和王钦若的诗词文杂中寻觅两王来横土岗的蛛丝马迹尤其要从国史遍寻王禹锡的生平事迹。以供进一步研讨再作结论。

十一2017年3月份林森主席百忙抽空率夫人及两侄(剑平主任、根林村支书诸宗亲专程去了太原刘家堡王家受到族长宗亲们热情接待和大力支持。业经对谱确认同宗同源系太原王氏晋阳支从此排除了误说千年的“三槐堂”。并建立了对口联系该村谱委们还表示一定发挥周边丰富的太原王氏文化优势“继续尽力帮助问祖寻亲。”回乡后外访组向横溪村谱委递交了《关于恢复太原堂的说明》等材料从此新一届精准三维数字修谱拉开了序幕。

五、王禹锡带领王克昌来横土岗的推演

开宝八年975一天的正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在护卫的伴随下年过五旬的候任转运使王禹锡带领着年方十九的王克昌来到了临江军州衙门。换了公文州里的官员在花厅设宴为新任转运使接风洗尘。席间频频举杯彼此寒暄。王克昌被王禹锡带在了身边也高兴地痛饮了一场。本来王克昌还要继续前行上溯赣江180里回到目的地的吉水鸟窝村。然而王禹锡公事繁忙一接交还要到新喻、新淦、清江三县去走看。送到家里一事只有等办完公事回来再亲自或托人或派衙役护送。于是就安排王克昌暂居己署清闲。这段时间王克昌闲得难过就到外面去散散心于是他乘袁水小舟饱览喻东两岸风光尤其羡慕距署40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的黄土岗。回到居所思来想去若回吉水鸟窝村寄人篱下受陌生亲人拘束不如自己闯出一片天地。由此萌芽了卜居之念。王克昌把此想法告诉了接交完毕回到衙门的王禹锡。开始王禹锡为没能完成同僚托付送他到家而感到为难但又觉得王克昌有他的道理。最后还是得到了王禹锡的理解和支持。不过他坚持书告王老帅应允后方可付诸行动王禹锡也从中做了些工作。王全斌也体谅晚辈苦衷只得再拜托地方官友帮照应。此可能也是影响初衷因素之一。府君点过头王禹锡就帮王克昌物色了一处佳境于是在此搭建茅芦落户横溪。次年复职武宁军节度使的王全斌给克昌儿汇来了大额交子王克昌拿这大笔钱大兴土木建宅围院。卜居的第六年980娶了当地豪门刘光仪之女。数十桌的大婚酒宴上刘光仪特意告假从汴京赶回来出席。王审钧披星戴月扬鞭跃马千里走单骑从广州赶来参加爱子的婚礼。王禹锡又领来了当地众多官员。场面壮观!他们三人在那里无休止谦让最后还是王审钧强行把刘光仪、王禹锡按坐在首席上首的左右主席位置。自己坐在右边与王禹锡对角紧挨着。然后笑咪咪地双手高举酒杯大声曰“诸位光临寒舍参加犬子大婚蓬荜生辉啊!请君高升尽欢痛饮!”一片欢腾。王克昌不依仗官场的优越条件始终隐居不仕乐意躬耕生活。他在这里繁衍生息绵绵瓜瓞人丁兴旺为当地一大族群。此文依据诸多族谱推演暂未获得国史方志的全面支持。笔者意在抛砖引玉招关注仰迎凤凰来仪帮释疑


更正刘光义929-987宋太宗即位后避讳赐名廷让。祖籍涿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一说深州一说彭城人。北宋重要将领宋乾德二年964十一月宋军征战后蜀诏令王全斌挂帅任西川行营前军兵马都部署亲率三万主力从陕西南下。刘光义任副都部署与都监曹彬率两万步骑自归州沿长江西上连战皆捷。刘由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功迁镇安军节度使。从这位刘光义的籍贯看他不是本文所说的当地豪门大户刘光义王克昌也不是他的女婿其原来相关推断不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