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莱州缵绪堂王氏宗谱接续上源的探讨

关于山东莱州缵绪堂王氏宗谱接续上源的探讨

201989日)

山东莱州缵绪堂王氏家族第八次续修王氏宗谱,要探讨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尽可能调查清楚山东莱州缵绪堂王氏宗谱的上源在哪里。王氏八兄妹从20127月开始续修王氏宗谱起,对这个问题就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和认真的研究。八年来,这个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结果。

一、根据先发现的旧宗谱复印件接续了上源。

20149月,王若坤、王政坤、王宏坤兄弟三人,第三次由黑龙江省回山东省莱州市柞村镇南庙村续谱时,在南庙村王升金的帮助下,南庙村的王桂全和王京章父子将一套旧王氏宗谱的复印件捐献出来,从而使这本在南庙村消失了六十多年的王氏宗谱又现出真容。

从这套旧王氏宗谱的复印件上可以看到,这套历经沧桑的王氏宗谱原件由于缺乏科学妥善的保管,宗谱前面开始的部分和后面结束的部分已经破损的很严重了。

从这套旧王氏宗谱的复印件中可以看出,王氏宗谱由世系卷和考实卷两部分组成。王氏家族的始祖是王珪,从七世王整的三个儿子王郁、王文和王素开始,王氏家族分为王郁、王文和王素三大支系。宗谱复印件中,世系卷只有二支王文和三支王素的,没有长支王郁的。考实卷长支王郁、二支王文和三支王素的都有。另外,还有单独的一页是三支王素的后代二十二世王沐写的一篇文章,内容是他和父亲王嶧鎮如何续修王氏宗谱的,可惜的是这篇文章只有后半部分,前半部分不知在哪里。因为缺少前半部分的内容,再加上这篇文章是单独的一页纸,所以,当时无法判断这篇文章与世系卷和考实卷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寻找王氏宗谱上源世系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王政坤和王若坤在20156月,参加了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第十二届研讨会,在此次会议上,他们与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局的有关专家及四川省和湖南省工作站的王氏宗亲们,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山东莱州缵绪堂王氏宗谱的续修工作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研讨。从全国各地王氏家族正在进行续修宗谱的情况来看,山东莱州缵绪堂王氏家族续修宗谱的方向明确,目标具体,技术先进,方法可行,成果显著。

20156月至11月,王政坤、王若坤、王宏坤、王连坤兄弟们通过网上向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的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局的有关编委提供了山东莱州缵绪堂王氏家族历史的有关资料,并与他们进行了积极的交流研讨。经过六个月的时间,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局的编委写出了《整公子孙为山东莱州王氏三宗派祖的考证报告》。

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局的《整公子孙为山东莱州王氏三宗派祖的考证报告》认为,山东莱州《王氏宗谱(缵绪堂)》中关于整公前七世祖的记载应给予否定,“因为山东莱州《王氏宗谱(缵绪堂)》在历次修谱时,王氏后裔先贤在整公前六世排列世序的旁边,不知是那一代先祖用毛笔竖着写了一行很小的字:‘系绪难详,未知真否。’说明存在疑虑。因此,整公前六世祖:1世珪——2世太——3世玉——4世珎——5世善甫——6世子政——7世整,应给予否定

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局在《整公子孙为山东莱州王氏三宗派祖的考证报告》中,将山东莱州缵绪堂王氏宗谱的上源从七世王整的长子王郁、二子王文的儿子王瀅和三子王素与河北滦县世系的七十二世王整和他的儿子王文接续在一起。

当时王政坤等人之所以表态同意这样接续,主要是考虑到山东莱州缵绪堂王氏宗谱中的七世王整和他的儿子王文,与河北滦县世系的七十二世王整和他的儿子王文可能是同一个人,之所以有这样的考虑,是因为在他们之间有三点交集的地方:

第一点,二者生活的时代相同。山东莱州缵绪堂王氏家族世系年代划分法推算出来的七世王整的生活年代约在1340年以后,河北滦县世系的七十二世王整的生活年代(1384年),同属于一个时代。

第二点,二者生活的地点相同。都是四川成都府。山东莱州缵绪堂王氏家族的迁徙地点是四川成都府大十字路口路南大槐树里。河北滦县世系七十二世王整为河北省滦县周王村人,洪武二年(1369年)己酉岁,由家乡归附从军,洪武十七年(1384年)六月赴京,钦升成都中卫右所。在这期间王整可能从成都到过山东莱州。或者他没有来,只是他的三个儿子王郁、王文和王素从成都来到了山东莱州。

第三点,二者人物的名字相同。山东莱州缵绪堂王氏宗谱中七世王整有一个儿子叫王文。河北滦县世系的七十二世王整也有一个儿子叫王文。

山东莱州缵绪堂王氏宗谱上源与太原王氏总谱虽然实现了接续,但是,王氏八兄妹对否定王氏宗谱前七世的存在,而将王氏宗谱的上源从七世王整的长子王郁、二子王文的长子王瀅和三子王素与河北滦县世系的七十二世王整和他的儿子王文接续的结果还是存有疑虑。

如果王氏宗谱中没有前七世的存在,山东莱州缵绪堂王氏宗谱从七世王整开始与上源接续,那这样的上源接续应该是比较圆满的。但是,山东莱州缵绪堂王氏宗谱中前七世又确实是存在的,现在山东省莱州市柞村镇南庙村中许多王姓人家世代相传的Ying”中都还写有前七世的名字,如果否定了前七世的存在,那他们“Ying上世代相传的前七的世系和世序又该作何解释呢?

山东莱州缵绪堂王氏宗谱中之所以对前六世的排列会有“系绪难详未知真否”的研究记载,这说明后代续修宗谱的人只是根据已有的情况,确定了“一世珪,二世太,三世玉,四世珎,五世善甫,六世子政”的父子相继关系,而对前六世其他人的父子相继关系,则是“系绪难详未知真否”了。尽管他们没有完全弄清楚前六世的系绪问题,但是这并不能够就表示前六世的世系和世序不存在了,否则,就不会有山东莱州缵绪堂王氏七世王整以后的世系及世序的排列了。

二、根据后发现的旧宗谱原件接续不了上源。

从始祖王珪开始与上源世系接续,这是王氏八兄妹们最初的想法。为此,他们采取了各种办法想寻找到一本文字记载完整的王氏宗谱,全面了解一下历史上王氏家族的情况。        

经过王升金等人从中联系2015224在南庙村居住的山东莱州缵绪堂王氏三支王素第二十四世的王俊章,为续修王氏宗谱提供了山东莱州缵绪堂王氏宗谱三支王素的原本。王俊章将这本原本拿出来送到王升金家中让王政坤和王连坤用照相机进行了拍照。当他们让王俊章双手拿着这本宗谱原件放在胸前拍照时,这才发现他拿来的这本宗谱原件没有封面,经过仔细地对比察看,又发现这本宗谱原件只是王桂全和王京章父子捐献的那套王氏宗谱复印件中三支王素复印件的原本。

在王政坤、王升金和王连坤等人的建议下,王俊章当时又回家去寻找长支王郁和二支王文两本复印件的原本,结果只是找到了这本原本的前面封面和序言部分,另外,还有一页的破损部分。这本旧《王氏支谱》的原本原来由王俊章的父亲王桂岐收藏,现在这本旧《王氏支谱》的原本传到了王俊章的手中。

这本原本序言与封面是连接在一起的,它正是宗谱复印件三支王素世系卷前面缺少的那部分。复印件中王沐写的那篇与父亲王嶧鎮如何续修宗谱的文章,就是这篇序言原本后半部分的复印件。

看到新发现的这本原本的封面和序言后,王政坤和王连坤以及在场的人们这才知道,三支王素家族的宗谱名称叫做《王氏支谱》,王沐写的那篇文章是《王氏支谱》的序言,标题是《续南王氏支谱序》

在一页破损的部分上面,右侧竖着写有“始祖世系”四个字。中间从上往下写有“一世珪,二··· ···”的字样,左侧竖着写有“族中Ying五个字。

    在这个新发现的《续南王氏支谱序》中,王沐写道···以前青山父亲对我说起王氏家谱的事,很动感情,我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悲伤。他说我们王氏自从始祖定籍莱州城,中间传了几代后,便散落分居到各地去了,这样的分支不胜列举。到了十七世永寿祖时因为世系久远,历代湮灭,有的族人已经不知道本家族的兴盛利弊的历史渊源了。十六世洁祖修订了王氏家谱三卷,王氏三大支系每家人都有藏谱,至今又过了将近二百年了···”。

《续南王氏支谱序》王沐写的这段话中,可以知道王氏家族定居莱州城的第一人是从始祖王珪开始的。这也就是说,王氏家族的世系是王珪到莱州以后才开始往下排列的。这个“始祖”既不是七世王整,也不是三支八世的王素,更不是长支八世的王郁和二支八世的王文。因为王沐在写这篇《续南王氏支谱序》时就已经知道王氏家族是从七世王整开始往下分三大支排列的。二支王文的十六世洁祖修订了王氏家谱三卷,并且王氏三大支系每家人都有藏谱。

按照山东莱州缵绪堂王氏家族世序年代划分法的推算,始祖王珪生活的年代是在宋朝,《续南王氏支谱序》中说王氏是从始祖王珪开始在莱州城定居的,这就说明王氏家族在宋朝时就已经从四川成都府迁徙到了山东莱州城居住了。 2019811日,王政坤在百度网上查询到“成都府为古代行政区划,唐肃至德二年(757年)始设,两宋延续之;元朝改为成都路,明初洪武四年(1371年)复为成都府,清代延续至民国初。辖境东起今四川省绵阳、德阳、简阳、资阳等市,西至邛崃山、及仁寿、崇州等县市,北至安县、茂县等县,南达内江、井研等市县。明清为四川省会。民国二年(1913年)废”。

在这段资料中有两点可以佐证始祖王珪生活的年代是宋朝,并且是从四川成都府迁徙到山东莱州城居住的。一是当时宋朝是有四川成都府的行政区划的,这与山东莱州缵绪堂王氏家族世序年代划分法推算的始祖王珪生活的年代是在宋朝正好相吻合。二是当时宋朝四川成都府的行政区划与王氏家族迁徙的地点是四川成都府大十字路口路南大槐树里正好相吻合。

王沐写的《续南王氏支谱序》中关于王氏自始祖定籍莱州城的记载,不但完全明确了王氏家族从四川成都府迁徙到山东莱州城的第一人是谁,而且将王氏家族从四川成都府迁徙到山东莱州城的人员,从一开始判断的可能是七世王整,或者是王整的三个儿子,一下子往前提升了七代人,同时也将从四川成都府迁徙到山东莱州城的时间往前提升了二百年左右。

这种迁徙人员和迁徙时间上的变化,说明了山东莱州缵绪堂王氏家族的七世王整和他的儿子王文,与河北滦县世系的七十二世王整和他的儿子王文不是同一个人。现在从两个家族的历史情况来看,他们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家族,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从属的关系,两个家族之间是不应该接续在一起的。

这个结果完全颠覆了先前从七世王整的长子王郁,二子王文的长子王瀅和三子王素与河北滦县世系的七十二世王整和他的儿子王文接续上源的做法。

现在看来,当初我们同意山东莱州缵绪堂王氏家族上源与河北滦县世系的七十二世王整接续的表态,已经被后来的情况证明这个同意接续的表态有点过早了。

由于现有的山东莱州缵绪堂王氏宗谱中有关始祖王珪情况的文字记载已经缺失,所以无法将其与同时代的人物进行比较。而在已经查找到的时代和名字都相同的历史人物中,其后代又与山东莱州缵绪堂王氏宗谱中始祖王珪的后代名字不一样,所以无法进行接续。

对于现在来讲,过去的事情已经成为今天的历史,现在做恢复过去的事情,很难与历史原貌一丝不差。续修宗谱更是如此,许多事情在当时发生的年代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了,可是到今天若要弄清楚它们发生的原委却不那么容易。今后对王氏宗谱上源接续问题的探讨还应该继续进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需要在以后续修王氏宗谱中继续接受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