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姓氏的起源

说说姓氏的起源

 

姓氏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产物,而且有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在我国社会发展的长河中,原始社的时间最长,达100多万年。那时的人无姓无家,后來,氏族之间的交往、争斗逐渐增多,为了区分各人属何氏族,便自然产生了氏族的名称。这个名称既是氏族组织的名称,又是氏族首领(女性)的名字。还是氏族住地的地名。久而久之,氏族之名便成了氏族成员的标志(即姓)了。由于当时是母系社会,所以这时产生的字都带有女字旁。如姬、姜、妫、姚等。到了三皇五帝时期,也就是距今五千年左右,历史由母系社会转变为父系社会。三皇五帝又产生了一些姓氏。以上的姓都是原始姓,数量不多,共约100个。

到了距今四千年左右,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出现了奴隶与如隶主阶级,人有了贵賤之分。姓氏也隨之分裂,此时男性有姓有氏,但只用氏不用姓,女性有姓无氏,奴隶们无姓无氏。这种状态持续了约2000年之久,到了春秋战国(至秦汉以后)时期,姓氏又合二为一,大量的氏都攺成了姓,姓和氏没有区别了,这样就形成了数以千计的姓氏,中国出现最早的第一个姓是风。最新的研究统计结果表明,中国人曾经使用过的姓氏已高迏22000多个。据有关资料介绍,到目前为止,仍有4000多个,常用的姓达3000多个,比较集中的有19个,约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五,其中不少姓氏有上千年的历史。仅据《世本》统计:炎帝后代的姓氏有247个,其中黄、高、许、谢、崔、沈、贺、赖、龚、卢、姜、吕等还都是今天常见的大姓。黄帝后代的姓氏就更多了,几乎占我国姓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姓氏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统一性和连续性的一种载体。中国的姓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各有一番来历,分门别类,大致有以下十多种:

★以国名为姓氏。有立国而以囯名为姓,也有亡国后为纪念故国而取之姓。

★以封地所在地名为姓氏。即以邑、亭、乡名为姓,有点类似现在的行政区划地域。

★以居住地为姓氏。一般是无封地之人采取的形式,主要表示区别不同环境的居住地奌。

★以先人的名或字为姓氏。

★以祖上的溢号为姓氏。

★以爵位为姓氏。

★以亲属的排行为姓氏。

★以职业为姓氏。如以官职、技艺等为其姓。

★以德行或著闻之事为姓氏。

★改姓:一种是因赐姓、避讳而改姓;另一种则是因避仇、避祸而改姓;还有入赘改姓等。

★少数民族产生的姓和攺姓。

★冒姓或转姓。有假冒他人之姓,或因声误而误传、误转成他姓等等。这就是姓氏产生的演变过程。

姓与氏,既有十分亲近的关系,又是用途不同的两个标志。姓源自于母系社会。当时,各个氏族为在交往中表明身份,用氏族的龙腾作为自己的标志,这种标志龙腾的徽记便成为姓的雏形,也反映了先民们对图腾的崇拜。

氏出现在父系社会。氏是部落、氏族的标志,是姓族中的重要支系。西周时实行“分封制”,皇亲功臣都以封地为氏,使氏的数量超过姓。

姓代表血缘关系。主要功能是“别婚姻”,同姓不能通婚。氏是姓中衍生的分支,主要功能是“别贵贱”,用以区别高低贵贱;先秦时男子称氏,有氏者为贵,不呼姓,秦代开始废除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姓氏混合使用,姓氏成为表明家族來历的标志,也成为父系血缘相袭的标识,延续至今。中国人现在大多数的姓,都是承袭了产生于周朝的氏。

2019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