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金贤臣王皋

抗金贤臣王皋

阳澄湖畔太平街道旺巷村兴隆桥旁有一座碑书“南渡太尉公墓” 的古墓,长眠着宋朝“靖康之变”时的一位清廉敢谏、刚强不屈的抗金民族英雄王皋。王皋(1081-1156),字子高,祖籍山东莘县,曾祖父王旦为宋真宗皇帝时宰相,祖父王素是宋工部尚书,其父王巩长于诗词,为苏轼好友,官至宗正丞。王皋为王巩第四子,自幼聪慧,性格正直,读书勤奋,武学师承周侗,尤重治国方略,为文武奇才。北宋政和七年(1117)起,先后任少府监、殿中丞、右谏议、吏部郎中、开封府权知。北宋建炎三年三月定居平江府长洲县益地乡荻扁村(现苏州市相城区太平街道旺巷村),官至南宋殿帅府太尉,晋升柱国太傅,位列三公之一。

一、拒叛臣怒斥金虏 。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将徽宗、钦宗二帝等俘往金营,准备另立异姓皇帝。在金人的指使下,有些人联名推荐屈膝投降的张邦昌做“大楚”皇帝,为了得到王皋的支持,张邦昌派人持金银绸帛去府中拜会他,但王皋不为所动,仍与张叔夜坚决反对,拒绝在推荐书上签字。事后还给徽、钦二帝捎信,请让太子赵构即位。为此,金国大将粘没喝大怒,派兵将王皋抓去,令他下跪,他怒目喝斥道:“吾王文正公(王旦)子孙,岂拜贼邪!死即死耳,异姓必不可立!”大呼数遍,坚不下跪。金人为之胆怯,对之无可奈何,显示了他在金兵面前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金兵北辙后,张邦昌还想当皇帝,王皋不畏皇权,敢于劝谏,大义凛然地说:“赵家的江山不可失,皇帝之位不能替代,皇宫禁地不能随便居住。一旦勤王大兵来到,篡位者必遭灭顶之灾。现在哲宗的皇后尚在汴京,可请她出面主政,这样也许可以将功折罪。”这时,吕好问、马绅也跟着上书陈说利害,他才收敛了称帝的野心,请出孟太后垂帘听政。同时,王皋等又召集离散的臣民,修缮城池,捐募钱粮,日夜训练,以防金兵再次侵犯。

二、弃家产护驾南下。建炎元年(1127)五月,赵构遵太后诏令在应天(河南商丘)即皇帝位,王皋知后大喜,高呼:“国家有主了!”马上建议太后停止垂帘听政,让高宗主政。王皋为抗金力保大宋天下,尽弃自己在京城的豪宅巨产,只带了传世的《王氏家谱》,毫不犹疑地携全家老少,随副都指挥使郭仲荀护送太后南下到扬州,因护驾有功,宋高宗特封他为殿帅府太尉。

宋建炎三年,王皋护送高宗到明州(今浙江宁波)时,御营司统制苗传和刘正彦发动兵变,劫持高宗皇帝,逼皇上传位给尚在襁褓中的太子,并请孟太后重新临朝听政。王皋知后大怒,但又无力平定叛乱,就不顾个人安危,历尽千辛万苦,急速赶往平江(今苏州),会同督军张浚和建康督军吕颐浩起兵勤王,韩世忠、刘光世也率军追讨叛军。至是年五月平定叛乱。王皋因平叛救驾之功加封为世袭柱国太傅。

三、辞官亷居荻扁村。宋建炎三年三月,王皋等护送高宗南下,驻跸平江府(今苏州),王皋在迁移中深感全家随军行动的不便,就请假三天,安置家眷。于是他驾着小船察访到达阳澄湖西畔的荻扁村时,见此地“滨湖控海,水土深厚”,是块理想的风水宝地,就选址于此,仓促造屋,草草了之,就作为安顿家眷之所,自己便带了两个儿子继续护送高宗南行。从此,太平成了王皋南渡的始居地,太平王氏成了阳澄湖地区“第一古家”, 留下了弥作珍贵的众多遗迹。

绍兴二年(1132),当金国使者带着徽、钦二帝的书信来到汴京,王皋一见失声痛哭,亟力请求皇上出师北伐,恢复中原。但高宗听信议和派的主张,定都临安,苟安东南,做偏安皇帝了。王皋见大势已去,痛感已无力回天,慨然长叹道:“西湖一洼水,何足济天下事乎,吾亦从此逝矣!”于是多次上书辞官,终得隐居阳澄湖畔荻扁家中。隐居后,他与过去的同事、属下和老朋友一概断绝交往,他穿着百姓衣服,头戴竹笠,带个小僮,乘条小船,往来于山水之间,与种田的、打鱼的混在一起,过着亷洁的平民生活。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位隐居的朝廷高官。

四、“三槐”家风世代传。王皋忠孝两全,不但在国难当头能尽忠保国,而且能尽弃家产也不忘继承、发扬《王氏宗谱》中至善、至孝、至廉、至实的“三槐”世风,独将三槐堂世传《王氏宗谱》木刻本装车随驾南运,赢得南宋文武官员的赞叹。他在抗金名将岳飞遭贬被害的多事之秋,不避牵连,毅然派次子王铎带着《王氏家谱》去临安岳府中,请岳飞作《跋》,意在互表抗金保国、收复中原之志,同时也是为了让岳飞的抗金英名与《王氏宗谱》的三槐世风同存相传。岳飞细读之下,为王皋“斥金拒叛臣”和护驾大功深为感动,赞誉他“虽疆场宿将,无不闻名叹服。”不一会儿,一篇互通心迹的《王氏宗谱跋》书成,激情未尽,又欣然挥笔书成“王氏世宝”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作为谱牒的卷首题词,使弥足珍贵的岳飞手迹连同《王氏宗谱》流传至今。

在太平街道北浜北岸9号原为南宋王氏宗祠,內有一块进门踏石,刻着“实面” 一词,意为“做人要实”。 要做一个忠诚老实,襟怀坦白的老实人。实为德之要,才能尽忠保国,敢于直谏、刚正不阿,这就是王皋继承先祖的“三槐” 世风,成为他一生做人的准则。同时为王氏历代子孫立下了这一家训族规,成为王氏子孙修身养性的行为准则。从此家族兴旺,“三槐” 世风代代相传,贤人辈出。

如今,一代贤人王皋的历史功绩和家传“三槐”世风已成为历史文化中的一枝盛开的莲花,为太平增添了无限光彩,为今人的活动注入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编写者龚仁芝

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