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的王氏其源在哪里?

潮汕地区的王氏其源在哪里?

1992年10月,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披露,王居全国五大姓第二位,总数超过80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7.4%。王氏人口之多,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通志》称:“京兆河间之王,出于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此姬姓之王;出丁北海陈留者,舜之后,此妫姓之王;出于汲郡者,王子比干之后,此子姓之王。”大抵子孙为王者之后,以及赐姓、虏姓、冒姓而号称王氏。《广韵》载:全国王氏有太原、琅琊 、北海、陈留等21望族。

那么,进入潮汕之王氏,其源在哪里?

据潮汕有关王氏谱谍称:该氏出自周灵王(571-545)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民,迁居于琅琊 (相当于今山东省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秦始皇时置郡),晋之子敬宗,仕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因以为氏,并以晋为一世祖。

传第49世王审知(862-925),河南光州固始人,从其兄王潮起兵,入据福建。唐昭宗光化仕元年(898),拜福州武威军节度使,后封琅琊王。后梁太祖朱晃开平元年(907),又被封为闽王,卒后,其次子鳞立……,其派下,到第53世王坦,初居泉州,后迁潮州,而最有影响的是,王坦传下,第57世,出了一个王大宝。

王大宝(1094—1170),字元龟,今潮安归湖金光村人,宋建炎二年 (1128),进士廷试中得第二名(榜眼),官至礼部尚书,潮州状元林大钦 《问潮州八贤何如?》:“大宝王公,奏潮州之免贡,潮人致庙奉祀,非大宝之贤而何?”故王大宝列潮州唐宋八贤之一,在潮人中,他有很高的名望。

同属王审知派下的另一支,列第67世王淳质,原居于福建汀州宁化县,于南宋淳枯四年(1244),因兵燹之灾,迁居潮州海阳县元歌都下饶堡之东坑僻地王厝岛(今饶平县新塘东山村),历经80多年之艰辛劳动,仍未摆脱贫困,其第5代孙王安禄,才选择今饶平县中片创东官乡,此后经济发展,人口蕃衍,清代时,该乡还出了3名武进士和16名武举人,成为有名的武术之乡。

后王氏由饶平东官分出一支,迁澄海创槐泽、槐东村,有举人王隆,授官滁州学正,于明代中修王氏族谱,并撰辈序:“楠禧仕彦,斯方学禄,德泽有源,奕祀永绵,文人炳蔚,裕耀标扬。”至清乾隆间,又由进士、官顺义县知县王坪再续:“绍徽壮烈,衍庆发祥。新猷长焕,其道大光。”合共10句40字,成为王氏世数传承之辈序诗。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游章凤

编者按:今天(2001年2月18日)《潮汕文化》版刊出的一组王氏源流文章,认同闽王王审知的玄孙王坦是王氏入潮开基祖,王审知则是中国王氏始祖周灵王太子晋的裔孙。但太子晋的创居地及传代却各有说法,王文认为太子晋创居山西太原,王审知是他的42代裔孙;余文则认为太子晋居琅琊(今山东省内),传第49世王审知。编者原文照登,供读者、研究者参考,不拟在本版开展讨论。

根据《百家姓考略》载:“王,太原郡,系出姬姓。周灵王太子晋之后。秦将王翦子贲生离,离子元,居琅砑郡;元弟威居太原郡;又田齐之后,避难改为王氏;又魏信陵君子孙改姓王氏;又殷王子比干后,亦曰王氏;几二十一望,惟太原、琅琊二郡最著。”以上说明中国的王姓,其起源有多种说法。

但最主要的有二:

王姓源自姬姓后裔

一说是源出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犯了过失,被罢黜为百姓,移居琅琊(今山东),当地人民称为“王家”,以后的子孙便以王为姓。

一说是纣王的臣子比干,被纣王杀了,葬在汲郡,其子孙守护陵墓而定居琅琊,因系王族,所以子孙也以王为姓。

总之,王姓来源虽多,但追源溯本,都是姬姓周灵王的后裔。其发源地,一在山东(琅琊),一在山西(太原)。

在中国历史上,使王氏成为望族者,开始于晋朝的王导。他辅佐晋元帝渡江,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317—420年),并且接连做了晋元帝、明帝、成帝三代的丞相。子孙世代簪缨。于是,门第越来越高,最后演变成“合望族者,辄推王、谢”。根据考证,王导是出自周灵王的那一支。

王坦为入潮开基祖

传至42世王潮,为开闽始祖,这是王姓南迁繁衍的开始。王潮于唐光启元年(885)入闽,因平乱有功,于唐大顺元年(890)被唐王朝任命为福建观察使,因他勤政兴学,薄赋劝农,使地方大为安康。许多中原人士纷纷向他投奔,并在福建定居,分别成为许多姓氏在福建的开山始祖。

唐昭宗乾宁四年(897),王潮卒,弟审知为节度使。审知生4子:延翰、延钧、延羲、延政。延政也生4子:长子继成,生宗让。宗让生有3子:坦、埭、蚧。王坦也生有4子:万宝、万玉、万璧、万安。

据明澄海县己酉科举人王宁俭为之作序的《王氏渔村族谱》云,宋初以事……幼子万璧窜居漳浦九都,移饶平黄冈,后移海阳……万璧更名辟,3子:冲苟、仲容、仲良。(仲)容生昌国(应为国昌之误--笔者注),昌国生4子:大宝、大鼎、大圭、大纲。

王大宝,字元龟,生于公元1094年,卒于公元1170年,登宋建炎二年榜眼,为潮州前八贤之一,《潮州府志》及 《宋史》均有传,饶宗颐在其《民族志》手稿本中引用宋史云:“其先由温陵闽王王审知……”又引用汤头王氏谱:“其先世自闽王审知、其玄孙坦始由泉州徙漳浦,移饶平黄冈,复迁海阳登瀛,又四传而至大宝。”

王大宝后裔广布澄海

据《王氏渔村族谱序》记述,定居海阳之王大宝之后代,又移居饶平。族谱云:“始祖来自福建省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移居来饶开基。始祖考大乙公,*秦氏妈,住东山。迨安禄淳质公移居东官。”如此,饶平东官王氏当亦为王坦之后。于元朝年间由黄冈移人,先居凤凰山之王厝岛,再迁出东官居住。

今澄海县共有王姓67000多人。其中外砂镇有20000多人,大多数聚于东溪村、南社村、林厝村等村。考其来源,东溪与南社王姓人皆是王大宝后裔。

东溪村王姓始祖王大江,于明万历元年(1573)从海阳迁来,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林厝村王姓人则是自元从福建莆田迁来。

坝头镇约有20000人;为坝头人口最多的姓氏,大多是清同治年间(1862—1874),潮州总兵来澄海办清乡,殃及外砂,外砂王姓人遂逃往海滨避祸,后定居下来,距今仅有100多年历史,但人口发展很快,如洲畔乡,“八 二”风潮前全村人口900人,风潮后剩下400人,还有 100多人迁往南港居住。现在全村人口2000多人,自王阿权来此创乡算起,仅传了8代,可见其人口繁衍之迅猛。

莲下镇17000多人,大多聚族而居于槐东、槐泽两村及神洲村。考其来源,据《槐东乡志》云:“南宗年间裔孙王敦厚始自饶平东官迁至南洋槐泽乡创乡,历传三十世。”按史书称:东官王氏是王大宝,也即王坦之后。

潮阳王姓来自潮州潮阳的王姓,是在宋代由潮州播迁而来的。进入潮阳的王姓主要是王万壁的裔孙王大纲(王大宝之弟)的玄孙王师程,号云谷,宋庆元元年(1195)登进士,任惠州知府,任满,抵潮阳立基,子孙分布于华瑶、华西、山柄、浮洲、大布洋及揭阳、惠州、普宁等地,棉城王氏大宗祠,称云谷祠,为潮汕各地王姓宗祠。

潮阳的王姓,较集中于沙陇的华瑶和成田的西宅(华西)乡,其他乡(村)为数不多。

华瑶、华西始祖王华隐,初居井都古汀,明万历间进入华瑶。有5子,名朴雯、含容、乐园、乐善、闲雯,其第三子乐园分创华西乡,人口众多。

令人钦羡的名门望族

中国历史上王姓一直是令人钦羡的名门望族。唐刘禹锡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明当年晋代世家巨族王姓与谢姓簪缨冠世何等荣耀。

王姓杰出人物如:古代“鬼谷”先生王诩、秦始皇名将王翦、东汉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唐诗画家王维、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六岁能文,幼年路过南昌,登滕王阁,作滕王阁序,为千古传诵。

宋名相王安石、明代阳明先生王守仁、清诗人号渔洋山人的王士祯等。

明代则有王天性,官至南昌府通判,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编写出第一部《澄海县志》。

明末清初兵部侍郎、开台第一人王忠孝还有王彰,授官刑部广西清吏司主事,为政清明;

现代则有岭东著名教育家、书法家王鼎新,归国华侨、柑桔专家王浩真等。

潮阳历史上王姓名人有明县廊人王纲,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中举人任兵科给事中,后转户科迁广西浔州太守,治政有方,被皇帝称赞“实心为民”。清乾隆时举人王应铨,6岁知书,曾任河南怀庆府学主讲,又任浙江省同考官。

近代,潮阳王姓族人播迁海外,有的成为巨商大贾,如华西的王海鸿,华瑶的王维绍、王学厚,都是泰国实业家,他们不忘桑梓,捐资在家乡兴学,建校舍,受人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