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莘县王氏宗谱记载浙江达溪红桥王氏世系记载

关于莘县王氏宗谱记载浙江达溪红桥王氏世系记载

王言到王应祈(1~13世)

一世

王言,字伯谨,唐咸通十年(869年)8月12日生,幼读兵书,初任都将;乾宁三年(896年)夏天,跟随梁太祖朱全忠讨伐郓州(今山东郓城县,检校工部尚书存节领军到达故城乐享,控制要路,都指抬使笼古屯兵马颊河岸。牛存节密与都王言商汊攻城计划。12月中,存节派遣王言夜间埋伏勇士于州西北,以船渡过护城河,岸梯攀登城墙。王言未能攻入,由此结束了军旅生涯,于是笃志经学。后梁开平二年(908年)登进土,当年38岁。授从事郎,任新安县(今属河南)丞相;乾化三年(912年)知州定城县(今河南潢州);贞明二年(916年)知信州玉山县(今属江西);龙德元年(921年)知舒州怀宁县(今属安徽);后唐天成元年(926年)12月任滑州县(今属山东莘县);长光元年(930年)二月初一日卒。62岁,葬莘县群贤堡,其子王彻同年桑维翰志其墓。宋天禧初(1017年)以曾旦贵,累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许国公。追封鲁国夫人。子二:彻、永。事见《旧五代史·梁书·牛存节传》卷二十二及王素《王氏源流序》、《莘县志》、《槐荫千秋》

二世

王彻(澈),字文通。唐景福元年(892年)9月初2日生,天性聪慧,幼读诗书,学识超群。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参加科举考试,人们皆以为王彻心登榜首。主考官裴嗥共出两题:一曰(君从谏则圣赋)、二曰(军事君以忠诗)考后,只录取四人。符蒙正第一、成僚第二、王彻第三、桑维翰第四。因装嗥选士不公,落榜举子纷纷私议,指责其营私舞弊,说:“今年新进士不由才进,冬以阿私”,闹得兴论大哗,唐庄宗下令复试,由大臣卢质主考,唐庄宗亲自贤卷,结果仍为原来的四人中选,唯名次有了变动:“王彻弟一、桑维第二、符蒙正第三、成僚第四。”天成二年(927年)任承德郎,知襄阳符宜成县(今河北)。长兴元年(930年)十月通叛湖北,到鼎州(今湖南常德)。清泰元年(934年)随石敬镇守北平(今河北顺平)。后晋天福元年(936年)8月任粮食运定。是年十月,石敬瑭称帝,广施思惠不施,擢王彻为杭州临安府大守,不久括玮在拾遗。天福七年(942年)正月二十日卒,年51岁。葬莘县群贤堡,父苗之次。天禧初以孙旦贵,累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鲁国公,配田氏,追封泰国夫人。子二:祜(祐)、祉。事见《旧五代·唐书·庄宗记·王彻(澈)传》卷三二。《宋史王祜传》、《莘县志》、《槐荫千秋》、朱熹《三槐王氏世宦年谱》。

三世

王祜(祐),彻长子,字景叔。后唐同光三年(923年)8月29日生。自幼笃志词学,潇洒倜傥,才德兼著。自幼聪惠过人,年轻时即以文章词学名振京师。后周时曾任魏县令,南乐二县县令,入宋后厉仕太祖,太宗两朝。以才德闻名,实有宰相之职,但不顾个人前途而以百口之家担保符彦卿,被传为美谈,名声大振,世人交口称赞。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太宗即位,升任中书舍人,未改知开封府,特拜兵部侍郎。雍熙三年(986年)十月初一日薨,寿64岁。宋天禧初,后因子旦贵,累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晋国公。配任氏,追封徐国夫人。子三:懿、旦、旭。继配边氏,追封秦国夫人。子一:勉;女一:适国子监杨光辅。《宋史》和《莘县志》、《槐荫千秋》、《太原王氏》有记述。

王祉,彻次子,字景安。后唐长兴三年(932年)10月16日生。宋初举茂才人,授河南陆海州(今河南汝州)教授;咸平五年(1102年)3月卒,寿71岁。莘县东北贤群堡。配田氏,赠博平郡君。子一:献。此为三槐旁支,详见《琅琊谱》。

四世

王懿,祜(祐)长子,字文德。后周显德元年(954年)9月7日生。励志为学,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上亲试举人,登吕蒙正榜进士,官秘书丞;至道元年(995年)知袁州(今江西宜春)有政绩;咸平五年(1002年)8月18日卒,寿49岁。赠兵部侍郎,葬开封县大边村,翰林学士钱若水志其墓。配李氏,赠陇西郡君。子三:睦、淳、贽。传见《宋史》附王祜传《莘县志》、《槐荫千秋》。

王旦,祜(祐)次子,字子明。后周显德四年(957年)12月26日生。自幼沉默,好学有文,父器垂之。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今属湖南),转运使赵昌言路过该地,见其器宇不凡,以女妻之。雍熙元年(984年)监潭州(今长沙)阳场,竖年通判郑州,后又通判濠州(今安徽凤阳)。淳化二年(991年)拜石正言,知制浩,知贡举,改礼部郎中。咸平元年(998年)真宗即位,拜中舍人,翰林学士,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咸平四年(1001年)任参加政事,最德三年(1006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辅佐真宗十八年,忠贞冠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神誉为太平贤祖。天禧元年(1017年)进位太保,加太尉兼侍中以疚辞退。病重期间,真宗躬自和药赐之,亲幸其第,赐白金五千两,公坚辞不受。是年9月初10日薨,寿61岁。去世后,真宗临丧恸哭,废朝三日,举国致哀。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魏国公,谥文正。宋乾兴初(1022年)下诏配享真宗庙庭。至合二年(1055年)史官欧阳修奉诏撰神道碑,建为碑纪念。还御笔亲题《全德元老》之碑。葬于河南开封新里乡大边村,门人浦域杨亿志其墓。配赵氏,参加政事,景肃弁赵昌言之次女,追封荣国夫人。子三:雍、冲、素。女四:长女适太子太傅忠宪公韩亿;次女适兵郭员外郎,直集贤院苏耆;三女适右正言范乏孙;四女适观文殿大学士吕公弼。著有文集二十卷。传见《宋史·王旦传》、《莘县志》、《槐荫千秋》。

王旭,祜(祐)三子,字仲明。宋建隆元年(960年)6月20日生,以荫补太祀,知缑氏县(今河南偃师),又知雍兵县(今河南杞县)。咸平元年(998年)三迁至殿中丞,自兄旦居宰府,王旭壁嫌不任职。因王炬荐,真宗授旭京府推官,兄旦固辞,改判南著,又判国子监,出知颖州(今南长葛县),荒政修举。及旦薨,扬厉中外,卓有政绩,由兵部郎中出知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天圣五年(1027年)10月初1日,卒于官,寿68岁。赠户部尚书,累赠兵部尚书,葬开封县大边。配虞氏,赠太兴郡君。子四:质、徽、诲、端。女四:长女适赵子中允石延年;次女适路氏;三女适赵氏;四女适张氏。传见《宋史·王祜传》、《莘县志》、《槐荫千秋》。

王勉,祜(祐)四子,字勉之。以荫补入仕,厉荆湖南路(今长沙)安抚副使,卒年58岁,赠通议大夫。葬宛丘(今河南准阳县)料马树。配卜氏,赠硕人。子一:辑。早卒

五世

王雍,旦长子,字子肃,行一,宋熙元年(984年)生,为记念太宗改取名雍。诏拟重用,遂以攵任秘书者校书郎,为避嫌,改任大理评事。庆厉三年(1034年)出为淮南(今安徽寿县)轻运按察使,特迁度支郎中,诏留不行,等判户部勾院。四年(1044年)迁司封,五年(1045年)充两浙转运按。。于卒钱糖(今杭州)管念,寿62岁。葬开封县大边村父莹之次,苏子贤撰墓表。配李氏,大理寺卿,李湘之女,继吕氏,文靖公吕夷筒之女;始封东平县君,晋封安康郡君。子:恪、整。女一:适殿中丞,通判郑州吕希杰,夷简之女,始封乐车县君,晋封安康郡君。传略见《宋史·王旦传》、《莘县志》、《槐荫千秋》。

王冲,旦次子,字仲和,行三。端拱元年(988年)2月18日生,祥符元年(1008年)举进士,调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东)令,迁将作监主簿,司农丞赞善大夫。天圣七年(1029年)3月初10日卒,卒年42岁。配沈氏,光禄少卿,沈继宗之女,封太康县君。子三:庆、吉、靖。女一,适尚书水部员外郎李庠。传略见《宋史·王旦传》、《莘县志》、《槐荫千秋》。

王素,旦三子,字仲仪,行十一。景德四年(1007年)8月24日生,以父遗恩为太常寺太祝,天圣五年(1027年),召试学院,赐进士出身,至屯四员郎,御史中丞孔导,辅荐为侍御史,导辅被贬,受其影响出知鄂州(今湖北武昌)。庆厉二年(1042年),仁宗思其贤,擢知谏院,公犯颜敢谏。庆厉三年(1043年),皇子诞生,仁宗要为文武百官晋级给诸军加常,以示庆贺。庆厉四年(1044年)出任?原经略安抚使兼知渭州(今甘肃平凉),因下属河东转运刘京侧卖木材犯法,公受其珠连,降知华州(今属陕西),徙汝州(今河南临汝)知州。皇祐三年(1051年),再知渭州,大力支持知州蒋偕完成筑堡御敌任务。至和二年(1055年),以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是午秋天降大雨,蔡河决口,公果断应对避免了京城水患。嘉祐四年(1059年),知城都府,公体察民情大力栽减酒坊税,减轻经营者负担,并开仓赈灾助民渡荒,由此深得民兴,蜀卜号曰《王公异断》。六年(1061年),知开封府,翌年知许州(今许昌)。治平元年(1064年),夏人入侵边寨,边防将士抵敌不住,英宗封公为端明殿学士,第三次知渭州,消息传出,边民无欢欣雀跃,公一到夏兵闻风逃密。熙宁元年(1068年),出任何东西路安抚使兼知太原府,正逄汾河大涨,威助平晋州城(今山西临汾),公发动百姓筑堤固坝,保住了平晋州城的安全。二年(1069年)入朝知迎进银台司,转工部尚书,致任后仍领端殿学士街。六年(1073年)薨,寿67岁。谥懿敏,是年五葬开封县里乡大边村父茔村,之次,族侄岐国公王珪其墓。著有文集二十卷。配李氏,礼部尚书李维之女,封同安郡夫人;又继配腾氏,给事中腾涉之女,封安康郡夫人;又配张氏,太傅张氏逊之女,封永嘉郡夫人。九子:厚、固、坚、巩、本、硕、凝、常、奥。女二:长女廷将作监丞李祥;次女适宰相文彦博之子文中居。传见《宋史·王旦传》、《莘县志》、《槐荫千秋》。《王素墓铭》、《三槐王氏家族研究》。考证族侄王珪,详见《琅琊王氏通谱》咸阳支,记载琅琊王氏王素。

六世

王厚,素长子,字裕国。宋天圣七年(1029年)8月生;嘉祐六年(1061年)进士及第,终将作监主簿,早卒,未知卒年。配张氏,文定公张方平侄女,矢志守节,无出以弟巩长子奇为嗣。

王固,素次子,字持国,宋大理评事,因守祖茔,世居开封府旧宅。以曾孙女为徽宗皇后,追封太原郡公,加封楚国公。配赵氏,追封楚国夫人。子五:立、文、襄、育。

王坚,素三子,字许国。居官廉介守法,终朝散郎,卒赠荆散大夫。配夏氏,郑国文公夏竦辶孙,枢秘直学士夏安期之女,赠建阳郡君。子四:祐、褆、禧、祉。女七:长适侍读吴安寺三子吴仰;次适太府卿刘忱之子,刘爽;三适尚书右丞范纯礼之子范正已;四适太府卿刘悦之子赵误;五适刘大知;六廷不时敏;七适宗室赵不佾。

王巩,素四子,自号请虚居士。宋皇祐二年(1050年)12月27日生,以荫补为校书郎,累官大理评事,迁太常博士,复为秘书省正字。元丰二年(1079年)谪监官州(今广西宾阳)盐酒税。元祐初年(1086年)司马光推荐为宗正丞,降酉京(今洛阳)通判,改扬州(今江苏)通判,双厉知密州(今山东诸诚),宿州(今属安徽)。绍圣元年(1094年)谪签书荣州(今四川茉县)制官厅公事,改朝散郎,用为河南府(今洛阳)通判。主要著作有《闻见近录》、《随手杂记》等。正和七年(1117年)12月初1日卒,寿68岁,葬于高邮(今属汇苏)。配张氏,参加政事文定公张方平之三女,赠囗囗郡君。子四:奇(出继伯父王厚)、时、由、皋。

说明:①另说王巩与神宗,同生戊子年,即庆厉八年(1048年)。

②王巩还有两个儿子,中从子二:皓、□(得全),公被贬监宾州盐酒俄时,一子死于贬所;一子死于家中。传见《宋史·王素传》。《莘县志》、《槐荫千秋》。

王本,素五子,字安国,宋奉直大夫。配李氏,太尉李璋之女,赠硕人。子二:觉、觌。

王硕,素六子,字镇国,宋朝散郎。配刘氏,秘书监刘几之女,赠□□。子三:度、序、席。

王凝,素七子,字宁国,宋至和二年(1055年)10月初1日生。以荫补试,授秘书正字,调广陵(今江苏江都)主簿。元祐中(1068~1094年),入朝为国子监主讲,改秘书郎。政和三年(1113年)3月初5日,卒59岁。配陈氏,丞相英国公陈执中之孙,国子博士陈仕儒之女,封令人。子一:鼎。

王常,素八子,字治国,宋嘉祐五年(1060年)2月13日生。官通直郎,知济州(今济南),临邑县(今德州临邑县)。政和三年(1113年)4月13日卒,年54岁。配孙氏,在谏议大夫孙锡之女,赠令人。子二:著、荐。

王奥,素九子,字道国,宋嘉祐八年(1063年)9月25日。荫补太庙斋郎,教授荆州(今湖北江陵县)。四迁主朝请大夫。宣和六年(1124年)甲辰7月18日卒,寿62岁。配李氏,丞扯李昉之元孙女,赠钜鹿郡君。子三:开、椿、楶。

七世

王奇,厚嗣子,巩长子,字守约。宋为校书郎,调青四(今属浙江)尉,三迁至太常,卿,出知魏县(今属河北),有政绩,卒年55岁。配金氏,赠元城县君;继曾氏,赠金华县君。子二:倓、作。考证:《通谱》所载王奇生于嘉祐三年(1058年),卒于政和二年(1112年),然其父王巩生于皇祐二年(1050年),攵子只差8岁,有误。故将其生卒年月删之。

王时,巩次子,字叔永,步尚夫。宋熙宁六年(1073年)正月初8日生。元符中年(1099年)举茂才,授谏议大夫,为宣教郎。靖康二年(1127年)10月11日卒,年55岁。葬于宛邱(今河南淮阳)料马村。配宋氏,继上官氏,龙图阁待制上官均之女。子四:颜、华、熙、然。

王由,巩三子,字季长。宋迪功郎,住湖北,配赵氏。子一:谟。湖北派。

王皋,巩四子,子子高。宋元祐四年(1089年)8月11日生。政和初年(1111年)叙录世荫补修武郎,为修武校尉,迁武略将军。靖康末年(1127年),拒叛贼张邦昌,屡遭困辱,后扈从裕隆卡后驾南竹,屡立大功,加辅国将军,拜殿帅,进太尉。忤权贵,隐居姑苏(今苏州)之荻扁,为无锡县三沙王氏之始祖。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2月初8日卒,寿71岁。赠辅国太傅,配周氏,封汝南县君。子三:易、铎、允。无锡派。

王皓,巩五子。宋元祐三年(1088年)享侍郎一正山河水,配欧氏。子一:缙。

八世

王倓,奇长子,字静夫。为太学博士,通判澶州(今河南濮阳),兼判西京勾院事,四迁至朝议大夫,卒年41岁。赐紫金鱼袋,赠光禄少卿,配严氏,赠余姚县君;继边氏,封陈留郡君。子二:道、随。考证:《通谱》记载王倓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卒于宣和元年(1119年),其祖王巩生于1050年,祖孙只差29岁,有溪。故将其生卒年月删之。

王作,奇次子。宋尚书电田员外郎。后世未详。

王缙,皓之子,字子云。(公元前1073~1159年),北宋分水(今浙江桐庐县分水镇)人。北宋理学太师,张栻在南奸集卷三十八,《王司乙末溍墓志铭》或《三槐堂铭》中称:晋司导南度,始家江左。仕唐为和州刺史,因家于明吊处者,为严州分水人。究拜御部仙官。配于氏,子四:橋林、鞏、安石、安国。

九世

王道,倓长子,字彦洪,以字行。宋及第进士,为秘书郎,改太常博士,集贤殿修撰知陕州(今河南陕县),厉朝渡,家余杭县(今属浙江)仙宅界,以徽猷阁待制仕,卒寿73岁。赠柱国少师,葬于杭县同化乡周放岭前峰山。配贾氏,赠临海县君,葬占虞县十九都达溪虹桥西山。子四:资之、补之、辅之、翊之。余杭派。

王随,倓次子,字彦觉。宋元符二年(1099)生,授淮南参议,南渡家余姚(今属浙江),后卜居山阴(今绍兴)清溪泊里。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卒,年52岁。葬山阴项里。配赵氏,赠天水郡君。子二:起文、炼文。山阴派。

十世

王资之,道长子,字善卿。宋太庙斋郎,迁将作监主簿,调临海(今属浙江)尉,厉中散太夫,通判广南东路,捉点刑狱,卒于官。葬前峰山父茔之次。配谢氏,封临海县君。子二:元方、元吉。

王补之,道次子,字咎卿,号全甫。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十月初七日生,绍熙初年(1190年)同弟辅之守母茔,遂迁上虞县(今属浙江)达溪,由上舍登弟,除国子博士,厉右司谏,知绍兴府,以前列大夫为泸州(今属四川)安抚使。理宗即位,诏以直宝谟提举江南东路(今苏州)常平荼盐事。绍定四年(1231年)12月以痪清,诏以宝谟特政任。下命未拜而卒,寿84岁。葬达溪母茔之左,以元方山京志其墓。配何氏,赠余杭县君。子三:元龙、元明、元褒。上虞派。

王辅之,道三子,字佐卿。南宋四川总千诸司粮院,厉右宣教郎,绍熙初(1190年)与兄补之同守母茔,遂迁上虞达溪。配徐氏,赠令人。子二:元彬、元凯。上虞派。

王翊之,道四子,字辅卿。宋将士郎,与兄资之同居余杭县(今属浙江)仙宅界。配吴氏,子一:元模。余杭派。

十一世

王元方,资之长子,字子相。南宋承议部,知信州玉山县(今属江西),卒葬前峰山祖茔之次。配吴氏,子一:权。

王元吉,资之次子,字闰祥。南京华文馆校书,居余杭县(今属浙江)城內。配囗氏,子一:机。

王元龙,补之长子,字子云。南京淳熙十年(1183年)正月初三日生,由上舍生授黄岩(今属浙江)尉。宝庆元年(1225年)卒,年43岁。葬达诶父茔之次。配黄氏,泉州黄牧杞女。子一:松。

王元明,补之次子,字子骏,号仁夫。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九月初四日生,承事郎。咸淳九年(1273年)闰六月十一日卒,寿83岁。葬太溪父茔之次。配徐氏,子五:椿、槐、桂、棣、植。

王元褒,补之三子,字子渊,号核轩。南宋庆元年(1195年)八月十八日生。因守祖茔,复归余杭(今属浙江)仙宅界,明经不仕,修辑《宗谱》,著有《核轩斋诗集》,未知卒年,配李氏。子一:囗囗。余杭派

王元彬,辅之长子,字子宪。迁居浙江达溪虹桥之衷,为衷王氏始祖。配囗氏,子二:梧、棠。

王元凯,辅之次子,字子臣。迁居浙江达溪虹桥外,为外王氏始祖。配囗氏,子二:柏、杞。

王元模,翊之之子,字子山。南宋朝议大夫,配高氏,封会稽。子二:楹、栋。

十二世

王柏,元凯长子。配囗氏,子一:应祈。

王杞,元凯次子。后世未详。

十三世

王应祈,柏之子。后世未详。

查明考证:关于查找曰五代史《梁书·牛存节传卷二十二》《唐书·庄宗纪·王澈传卷三二》《宋史》《莘县三槐王氏宗谱》《莘县志》《槐荫千秋》《三槐王氏宦年谱》记载厉史收集,有书籍记载保存在北京博物图书管2019-8-26查寻南宋王应祈上源厉史世系资料并考证收集

纳雍县王刚整理

202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