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槐李浦王氏家族研讨

三槐李浦王氏家族研讨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家谱记录宗族之传承,标识社会变迁。温州市龙湾区三槐李浦王氏宗谱始修于四世王柏公,有观文殿大学士周必大为其序。至七世云叟公,元至正九年己丑续修李安吴县儒学教谕序之。明代文燠公、恕斋公、文定公、中白、鹤泉公、介石公又五次续修。清康熙、乾隆、嘉庆、光绪年间又四次修谱记载。民七年1918年续修宗谱后宗祠保留了清光绪十年宗谱一套及民七年续修的宗谱四套至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文革中王氏宗谱被当作“封建流毒”而付之一炬幸有本族子弟王懋福偷偷藏了一套但匆忙中却丢失了其中二部《勤部》和《必部》。現在继全新编地方志工作完成之后進一步开展收藏和研究家谱工作这对开展学术研究增強民族凝聚力建设和谐社会有着现实的意义。家谱是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对重构社会主义传统价值观如“孝德文化”、“廉洁从政”、“爱家爱”、“敬老爱幼”、“戒恶济贫”等有一定的教化和推進作用。乡賢文化即宗谱文化以先賢种种善举为鉴为教育后辈子女养成良好的人格道德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蒼茫的历史原野中一县一乡一村总有几個德才兼备乐此不疲的人氏他们了解历史变迁记录重要人事执掌一方民风兼任着精神文化的承受者和发揚者。2010年春三槐李浦王氏宗谱在众族人一年多时间的努力下,于三月廿八日迎来了圆谱之喜。尘封八百多年历史祖先不让外人过目的宗谱如今谱局委员会却愿意无偿赠送一套给州市图书馆,赠送一套给龙湾区文博馆让王氏宗族文化在市﹑地方史志办在编修史志过程中发其重要作用特别是人物卷﹑人口姓氏卷﹑民俗卷﹑文物古迹卷等方面王氏宗谱的内容资料均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源。更为弘扬王氏先祖的传统美德﹑让社会更多了解王氏祖宗的传统文化和精神面貌而做出一個史无前例的惊人之举。

三槐李浦王氏宗谱分廿四部分别为《封》、《植》、《之》、《勤》、《必》、《世》、《乃》《成》、《归》、《视》、《其》、《家》、《槐》、《》、《满》、《庭》、《德》、《符》、《》、《耀》、《晋》、《公》、《精》、《灵》。前四部为全谱之精华记载了王氏宗谱历次修谱的历代名人序30余篇、像赞 27幅、行状10余篇、人物传记160余篇祭文17篇、墓志铭20余篇、皇帝敕命30余篇内传外传计30余篇600余首包括宋真宗明孝宗﹑武宗的敕论世宗的敕文宗谱留下了欧阳修﹑苏轼﹑周必大﹑显伯﹑王瓒﹑方继学﹑侯一元﹑孙衣言等历史名人的遗墨诗文。这是一部王氏家族的正史从中可以寻觅到自己先祖的宗脉找到历史的规迹道德文化的谐模。这是一份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王氏子孙在新农村先进文化的建设中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做一精神家园的守护者做一文化血脉的传承者。

三槐李浦王氏源自姬姓王族封望太原郡,尊周灵王太子晋字子为始祖。秦灭时,十八世武成侯王離被项羽所杀。其子王元王威避乱隐居即墨山。十九世王元徙为琅琊王氏始祖王威复归太原之广武为太原王氏祖。至三十三世王导自沂南渡居丹为江左王氏始祖。导公历辅晋元、明、成三帝出将入相累官至太傅号曰“仲父”。至五十二世祖王搏唐光化三年崔胤公元900年六月己已日唐昭宗追昭逼死王搏于兰田驿。搏生四子、谈、、言。王言避难占籍莘县曹门外魯连村。记载王言原名王信避难去信之人字改为言。王言孙王祐宋初为察御史因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其子王旦不负父望宋真宗咸平四年五月初二公元1001年封为参知政事副丞相),景德三年二月公元1006年敕封王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直至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王旦官宰相太保加太尉兼侍中,封太原郡开国公、尚书令兼中书令、魏公,“文正”。乾兴初配享真宗庙庭。封其父王祐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晋公。封其祖王徹赠太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鲁国公。封曾祖王言赠太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许公。因王祐手植三槐于庭故称其后裔子孙为“三槐王氏”,以王言为三槐王氏一世祖。言生二世王徹。徹生三世王祐、王祉。祐生四世懿、旦、旭。旦生五世雍﹑冲、素。六世王巩是王素之子王旦之孙。从王言至王巩的六代世系人物中。无论从史书上或谱牒上看资料均比较完整详尽。这和北宋时期社会稳定及三槐王氏处在鼎盛时期有关。王巩历经宋仁宗赵桢、英宗赵曙、神宗赵顼、哲宗赵煦、徽宗赵佶五朝,见证了宋王朝从盛至衰的历程。而王巩之后的三槐王氏因处在南宋动乱时期。大批三槐后裔有的南渡有的留守中原有的北迁。使明清之后的三槐王氏散居全国各地及海外。各方谱牒记载不一。

七世王奇王巩子),八世倓公偕九世彦觉依从父古公而居温州城南锦春里。十世详公号约轩十一世柏公字惟号植菴。淳熙初,从温州迁居永九甲陈宅巷见今永兴福善院旧石碑文。惟公隨父在九甲辟土创居恢宏先业建宗祠于监桥之北。並于嘉泰二年1202年始修三槐王氏宗谱。此时距倓公南下已近百年。三槐同宗旁支又散落在余杭﹑会稽﹑山陰﹑绍兴﹑上虞﹑達溪﹑余姚﹑姚江等地。旧时代信息不通科技沒有今发达当时修谱之困难。直至三槐王氏十六世文燠公号环菴少年隨父戌役南京石灰山一家尽诸艰故自号“环菴”。公生子五孙二十七曾孙八十玄孙一百七十七人。明正德十四年诰赠礼部左侍郎。公自九甲宅巷再徙李浦村雁泽桥西今榜眼桥),自力更生新创基业重建宗祠並于永乐戊戌年公元1418年重修王氏宗谱。因地永嘉华盖乡李浦村先祖又源自三槐王氏故称本支宗脉为三槐李浦王氏。自立宗谱新编行弟宗祠立一匾《三槐堂》一匾《德符堂》见宗谱王瓒诗文尊三槐八世倓公为三槐李浦王氏一世祖。此即三槐李浦王氏及《三槐李浦王氏宗谱》之由來也。

三槐李浦王氏始祖倓公震子彦洪讳道。宋朝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徽猷阁待制赠小师柱国余杭县开国男。建炎中南渡家余杭仙宅界。四子;资之、补之、辅之、翊之。补之、辅之守母墓移居上虞县十九都达溪虹桥。南宋淳祐三年王补之曾孙王季从达溪迁居余姚后裔王华、王阳明即出自本支。故达溪虹桥王氏、秘图王氏、余姚上塘王氏、姚江开元王氏、上菁李家塔王氏均为彦洪公后裔与李浦王氏系同宗异地分支。

倓公次子彦觉依从父古公陟居温州城南锦春里为永嘉派。生子详于南宋淳熙初迁居永嘉场二都九甲陈宅巷。生柏,柏生肃,肃生元,元生仁,仁生八世原吉一难公和原宏二难公。一难公二子长文善次文玉。文善子孙居九甲陈宅巷后裔有迁平阳前河头。文玉折居三都上璜因支派繁衍自立谱牒宗祠。十三至十九世后裔有迁居平阳东坑苍南王街头村;四甲烟墩平阳北港河边;居西岙居鳌江塘川石佛山居麻步东坑后迁泰顺三溪口。二难公二子长文燠次文俊。文俊后裔折居五都马鞍岭。文燠公迁居李浦村于发族之始。生五男分五大派大派静庵公生九男分九小房。二派廪公生四男分四小房三派敬公生五子分五小房四派臻公五男分五小房五派祚公四男大房日房王埕二房月房王佩三房星房王瓒四房王珫三子长东岩公四子分福房、禄房、寿房、喜房。次一泉公五子分仁、义、礼、智、信五房。文燠公子孙除居龙湾区永中镇、永兴镇外。尚有十一世思佩公迁居瑞安五十一都文成为始祖十三世嘉龙迁南溪上塘为始祖十三世嘉澈、嘉相迁居平阳夏姑桥为始祖十三世嘉吉迁瑞安三十六都蛟池为始祖十三世嘉达迁徐岙下墩为始祖。另外平阳鳌江蓝田王氏梅源乡章公尖王氏郑楼镇王氏永加江北王家坞王氏等均为李浦王氏后裔。另有子孙散居长兴、缙云、丽水、乐清、永加、瓯海、鹿城、台湾、美国等地。总计族人达五万余人。

                王绍新2013.6修改于溫州凱裕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