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李浦王氏与九甲“福善禅寺”

龙湾 李浦王氏与九甲“福善禅寺”

王绍新

宋孝宗淳熙初(1176)年,李浦王氏三世约轩公与四世惟贞公,从温州锦春里迁居至永场九甲陈宅巷而居,建“王氏宗祠”于九甲“监桥”之北。嘉泰二年(1202),圆修王氏宗谱,周必大序谱首。

永场二都九甲“监桥”,石结构,长19.5米,宽4米,原为三孔,后填塞了一孔,桥板西旁刻有“紹圣四年岁次丁丑建”(1907),東旁刻有“乾元寺僧募化建此桥”九字。桥坐落于盐场官衙门的行政村九甲,故名“监桥”,又因之位盐监院衙门之南,故俗名“南桥”。李浦王氏六世讳元,字善长,号並海,值元大德年间,永场鹺场自一至五都,需設二人掌其盐赋,曰:“萬石長”,当由九甲王元公与三甲王延公等为正、副“萬石长”。 元公在九甲建有“並海楼”,其子王仁(云叟公)每当冬天雨雪时,登楼观望民居囱,如果哪家没冒烟,即叫家人送去柴米周济他们。因此乡民赞颂为“望烟楼”,七百多年过去了,“望烟楼”的故事至今流传不衰。

“福善院”俗名“南桥寮”,李浦王氏《家庙碑记》:“约轩公建祠监桥之北,云叟公复加修葺,遂以旧匾“三槐”额其堂,元季兵燹,祠遂废。至明洪武间,文燠公折居李浦,建祠于雁泽桥之西,养素公又充拓宗址,高大门闾。正德十四年(1519),王瓒持节封玉山王,奉诏归省谒祠,谋诸族君子曰:“吾宗系三槐正派,祠宇小,不足以言昌大。”祠爰迁,卜地于大河之滨,庚辰年(1520)建成新王氏大宗祠。所以解放前人们都说“南桥寮”是李浦王氏的檀越,王氏家庙是“福善院”的前身。直至明成化年间,李浦王氏在南桥的旧家庙遗址上建成了“福善院”。后在民國十八年飓风毀后,修建成“福善禅寺”至今。

九甲(南桥)为李浦王氏始居地,自三世王祥(约轩公)、四世(惟贞公)、五世(畏斋公)、六世(並海公)、七世(云叟公)生二子,长一难公(原吉)生三子,文正(幼殤)、文善(居九甲)、文玉(移居三都上黄)。二难公二子,长文燠(移居雁泽桥)、文俊(移居五都马鞍嶺下)。

李浦王氏九世文善公,号喜菴,居九甲宅巷。十世珙,号岱峰,十一世隸,字思颖,号西谷,生十二世长鏸,次鈍。鏸生十三世宗正,鈍生十三世宗美、宗品、宗本。除宗美移居平阳外,宗正、宗品、宗本都居住在九甲“监桥”南北两岸,即今之康一、康二。李浦王氏的檀越地南桥九甲,应有太多太多的民族历史文化需要我们后代裔孙去挖掘、求索。要将“望烟楼”、“福善院”、“监桥”、王元建造的“安民坊”等等家族文化发扬光大,为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家园披红添绿。

                                王绍新201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