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沙王氏南渡始祖王迪与王逖之别

鹤沙王氏南渡始祖王迪与王逖之别

鹤沙王氏,为上海南汇(现浦东)地区望族,人丁繁盛,惜文革时家谱碟失, 网上误考祖先名讳的文章很多,现整理资料以做更正。

之前网上查家谱资料, 发现很多人认为王迪即王逖, 二者为同一人, 现在依据我自己查找并掌握的资料, 我认为二者并非同一人。

首先, 古人写家谱是非常慎重的, 祖先的名字是不会写错的, 之前有人按照上海图书馆馆藏1924年王保寿编纂太原家谱续册, 鹤沙王氏家谱(稿件, 检索号JP-116), 上面记录南渡始祖是王迪, 有人认为应该是王逖, 是王保寿先生写错的, 因为上海话里面, 迪和逖的发音是一样的, 由于没有其他资料佐证, 这样的说法可能成立, 现在上海图书馆又有一部馆藏, 鹤沙王氏家谱, 清乾隆四年版本, 有六册, 检索号1064127-4132, 这部家谱上, 南渡始祖也是王迪, 另外在传(八三公传)里南渡始祖也是王迪, 传写于1463年, 工部右侍郎谈伦写的。由此可以确认鹤沙王氏南渡始祖是王迪, 不是王逖。

嘉庆上海县志卷七, 记载太常丞王迪墓, 在下沙有大银杏二树今属南汇。

按照永昌王氏族谱,王逖一族在华亭时居于竹竿汇,现松江县城有一条路竹竿汇路(现已拆迁),而鹤沙一地并无竹竿汇地名。 

王逖是三槐堂的, 按照清王巨源等编纂的永昌王氏家谱(乾隆四十四年), 王逖, 南宋宋理宗时太常寺少卿, 北宋文正公旦后裔。

鹤沙王氏自南渡始祖后一直居于鹤沙, 而王逖家族在杭州之后先迁金陵(南京), 再迁华亭(上海)竹竿汇, 元代时(南宋时期)又迁苏州。所以居地也不符。 

鹤沙王氏家谱记载南渡始祖王迪, 八三公, 年十八登靖康丁末进士, 1127年进士, 出生于1109年, 任太常寺寺丞, 南宋理宗在位时间为1224年至1264年, 即使王迪在1224年是太常寺任职, 年龄应该至少116岁了, 从年龄上说, 这个也不可能。王迪1127年随驾南渡(跟随宋高宗), 当年才18岁, 刚刚中进士, 不会授予太常寺少卿, 但担任太常寺丞应该是可能的。

王迪有二子,四七,五九,而王逖子公息,而且后代子孙也均不同, 松江府志记载逖子孙的是三槐一系, 而南汇县志记载迪子孙为鹤沙王氏一系。这就是为什么有迪也有逖的原因了。

按照二支家谱人员名字, 也均不同, 王逖一支见前图片, 王迪一支见下面照片。 

鹤沙王氏第五世有王日辉(万七)为南宋进士, 王逖一支第五世为王奎, 没有中进士的记载,古人对于有功名的祖先是必定详细记载的。

王迪按照家谱记载世居汴梁芦城, 而王逖的三槐堂在山东莘县, 南渡前居地也不对。

最后鹤沙王氏家谱记载王迪相传为汉郡守王泽之后, 世居汴梁芦城。

所以王迪为王姓一支, 始于太原王氏, 南渡后居于鹤沙, 南渡至今近900多年矣, 子孙多居于鹤沙附近, 家谱记载有四支, 世系一在下沙, 世系二, 明洪武三年迁三林塘西王家山, 世系三, 迁五灶港, 离鹤沙不远, 世系四, 迁川沙, 红桥王家行, 离五灶港不远。 

王逖为另一支王姓, 三槐堂, 现居于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