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纂宗谱(族谱家谱)应遵循五大原则

编纂宗谱(族谱家谱)应遵循五大原则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有着把祖宗事迹记录传承的习惯,后人称之为“谱”,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地方之有志也。宗谱(族谱家谱)的存在有着“辨亲疏,明昭穆”之重要作用,古人常云:“谱谍立身之本也。”由此可见,族谱虽与国史、方志都属中华民族三大历史文献,但谱更能通过追根溯源了解到你是谁、从哪来。

孝道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而家谱又是体现孝道文化的重要载体,修谱即是行孝,如何才能将行孝做到尽善尽美?修谱应遵循以下五大原则:

一、以史为据,述而不论

家谱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的瑰宝,是实事求是记录家族兴衰荣辱的历史资料。俗话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家谱的编修过程中如果没有事实根据,凭空捏造杜撰,那便不能称之为“信谱”。依据从何来?由史来!史志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是一笔宝贵的人类文明财富。

史料具有很强的可靠性,以史为据编修家谱能增强家谱的可信性。在家谱的编修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史料,辨别史料真伪,搜集本家族始祖、名人等重要历史资料,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人物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客观记叙。对先人不作主观带感情色彩,影响后世对家族先辈客观认识的评论。

二、详近略远,薄古厚今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史料的记载方式也随之完善,故近现代的史料可信性远高于远古时代,而家谱也应重在记叙当下事件或人物。

“详近略远,薄古厚今”地记载人物及其事迹,不仅能提高谱书的可信度,也能大大提升搜集资料的效率。且不论远古时代的先人事迹真实与否,与近代族人相比,近代事迹更能引发阅谱之人的兴趣、共鸣和感受。

三、回避敏感,秘而不宣

家谱编修时要规避国家相对敏感的话题,如国家安全,军事设施分布等,做到秘而不宣。较为敏感的话题虽然能引起阅读家谱者的兴趣,但很难保证阅后不造谣、传谣,而造谣传谣之影响很难估量,是好是坏也难预估。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敏感问题的确不应该出现其中。

四、生不立传,人不求全

“传”是“传记”的单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是后人对先人的一种评价性文章,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生不立传”,是写史人的一个态度。古语有云:“盖棺定论!”、“历史对错让后人来评说。”,人会变化,先前行为良好,后来人生发生变化,导致晚节不保也是常有的事例。如若给生人立传会出现偏差,且带有请托行为、人情世故、主观色彩、个人喜恶等影响客观公正的因素产生,因此给尚在世的人立传为时尚早。既然要立传,就应让后来者认识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盖棺再定论”。

人无完人,不能对一个人责备求全。且好坏也不是一两件事能定论的,判断历史对错也要因特定历史时期、历史环境而定,不以今时之参照标准去衡量古人,今日之标准也不能成为后来者评价今人的标尺!

五、弘扬正义,抵制淫邪

所谓“尊谱施教”,谱书本身具有教化族人,是很好的家族历史文化、思想道德的教材。家谱的第一读者是家族族人,自然应弘扬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克勤克俭、尊长敬贤、互帮互助等社会正能量,若有负能量的东西掺杂在里面,可能会使得家族内部尚年幼的族人深受其影响,不利于传承优秀的家族文化、弘扬优秀的家风家训。

家谱本身具有教化作用,警示后人更是家谱的重要作用。因此家谱里更不应有与传统道德观念有抵触的内容,否则不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