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历史名人(五)

王宠惠(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

王宠惠(18811958.3.15),字亮畴,广东省东莞县(今市)人,出生于香港。幼年在香港上小学、中学。1895年考取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攻读法科法律学门,1900年毕业。1899年以最优成绩毕业,获得中国近代第一张毕业文凭(钦字第壹号,现存天大档案管)。1901年赴日留学,致力于法律问题的研究。1904年赴美留学,先入加州大学,后入耶鲁大学获法学博士,旋即赴英国继续研究国际公法,并获得英国律师资格。191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与筹措经费发展会员的工作。国民党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国民政府学者型官僚的代表。

民主革命时期,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成功后,任民军代表伍廷芳的参赞,并出席在南京召开的各省代表会议,被推为副议长。1912年1月3日经孙中山提名,被任命为南京临时政府外交总长,3月任唐绍仪内阁任数月的司法部总长。6月因忿于袁世凯的独裁,与同盟会阁员一起辞职。不久往上海,在孙中山创办的铁路总公司任顾问。1916年5月任西南反袁护国军军务院外交副使。1917年赴北京任法律编纂会会长,1920年改任大理院院长。1921年10月被派为北京政府全权代表之一,出席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太平洋会议。1922年6月后任颜惠庆等内阁的司法、教育总长,9月兼任北京内阁总理,人们称这届内阁为“好人政府”。由于另一直系军阀曹锟的反对,被迫于11月29日下台。1923年被国际联盟选为海牙常设国际法庭正法官。

大革命时期,1927年6月回国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部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8月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司法院院长。1929年任国民党第三届中央监察委员。1931年5月再次出任海牙常设国际法庭正法官。1936年全国抗日运动高潮时回国,赞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7年3月起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一度兼代主持行政院院务。

抗日战争时期,抗战爆发后,以外交部长名义发表抗日声明。其后蒋介石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其从外交上予以配合。1941年后改任国民党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1943年11月随蒋介石访问印度和出席开罗会议。1945年4月出席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宪章制宪会议。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1月出席蒋介石非法召开的国民大会,并参与《中华民国宪法》的制订工作。未久再任司法院院长。1949年之前在中国政坛上,无论谁主政,一直官居高位。作为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又是联合国宪章的创立者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底去香港作寓公。后转赴台湾定居。是国民政府学者型官僚的代表。精通日语、德语、英语,是第一个将《德国民法典》翻译成英文的人,到20世纪70年代都被公认为最好的英译本,在很多美国大学被当作教科书。

1958年3月15日因病在台北逝世,终年77岁。

王绍堉(台湾当局“财政部”常务次长)

王绍堉(1923.3—?),浙江省绍兴县人(父王家襄,北京国民政府参议院议长)。上海复旦大学政经系、东吴大学法律系毕业,美国财务学校、圣路易斯大学研究院进修。1982年获美国贝克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历任台湾省物调会研究室主任,台湾“财政部”常务次长,国民党中央财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吴大学法律学研究所所长及美国加州银行董事长,台湾苯乙烯工业公司董事长。台湾当局政要。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入上海市银行信托部、国民政府国防部预算局供职。1948年入美财务学校预财系进修,同时入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研究院研修行政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任台湾省物调会秘书、国外部副理兼代经理、研究室主任。1950年调入“联勤部”,历任军需署美援小组主任,相对基金收支组长,财务署研究室主任、副署长兼任“退除役官兵辅导会”会计处处长,“国防部”同胞储蓄会主任。1963年转任台省烟酒公卖局长。1969年调任“财政部”常务次长,先后襄助俞国华、李国鼎策划财经大计,并数度以副理事身份出席世界银行及亚洲银行会议。1977年转任国民党中央财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2年任东吴大学法律系教授、法律学研究所所长、校友会会长,东吴大学董事、董事长,美国加州银行董事长。1983年任永安租赁公司董事长。1984任台北永丰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长。1986年后历任台湾“中央电讯公司”董事,台湾苯乙烯工业公司董事长,台湾“中美和石油化学公司”董事长兼台橡公司董事长,大中票券金融公司董事长等职。自谓“教书35年,承乏校友会职务20余年,担任董事20余年。称之谓既长又深,应不为过。”

著有《中美军事预算制度、财务制度之比较》、《审核制度》、《票据背书之研究》、《美国票据法》等书。

王建极(安东商会会长、东边实业银行行长)

王建极(18641937.3),字抚辰,号筱东,山东省招远县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随父母落户东北宽甸杨木川,后到安东八道沟经营蚕丝。1911年当选为安东商会会长。1918年创办安东第一家也是最大的民营金融机构——东边实业银行。大力倡导振兴教育兴办学校,带头捐献并多方募集资金,兴办了东边林科中学、商科中学和安东女子学校。一生“自奉俭约”,创办济良所、同善社、平民工厂、同善社和施医院等慈善机构,冬舍棉衣,夏施茶药。中国近代著名民族企业家、金融家、慈善活动家。

晚清时期,幼年与父母一道,跟随着闯关东的大军一路艰辛到东北,先在奉天府盖平县(今辽宁省盖州市)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在宽甸杨木川金厂村(今宽甸满族自治县杨木川镇金安村)落户。成年后被养蚕的乡亲们推举专做蚕茧的销售。当时蚕丝的加工厂大多集中在山东,为给乡亲们谋得最大经济效益,把蚕茧在安东集中后,再运到山东出售。但时逢乱世,每次运输途中必遭勒索盘剥,有时到达目的地,又遭到当地丝商压价,一来二去,“赔累者实多”。考察了一些蚕丝加工厂,联系安东倒运蚕茧商家,在八道沟、东坎子等地建缫丝厂。在其带动下,安东缫丝产业迅速发展,深受蚕农和茧商的爱戴。蚕丝声名鹊起,赢得了安东商界人士的尊重和拥护。清·宣统元年(1909年)当选为安东总商会协理(副会长)。

民主革命至大革命时期,1911年被选为商会总理(会长)。在担任商会会长期间,赢得了一份分量很重的“荣誉”。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后,对各地商会会长的任职资格做了一个规定:凡出任会长者必须参加全国商会会长统一考试。在毫无考试经验和准备的情况下,参加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商会会长考试,结果名列第二,上海商会会长名列第一。多次到外地或出国考察商业。1918年7月在安东县县长陈艺支持下,与商会会董一道发起组织安东商业储蓄会(东边实业银行前身),办理储蓄、信贷、汇兑等项业务。1919年辞去安东总商会会长职务。虽不再担任会长,但对安东的商业发展依然殚精竭虑,清醒意识到,七道沟一带日本附属地发展很快,但严重制约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由此建议政府扩展东坎子为商业区。建议被采纳,东坎子一带才得以繁荣。1921年7月储蓄会增加资本,改组为东边实业银行,任专务董事、行长。当时的东边实业银行是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成为安东埠内第一家也是最大的一家民营金融企业。不但在商业上有独到之处,在人才的培养上也深谋远虑。自捐3000银元、募捐7000银元,先后创办两所培养专业人才的学校——东边林科高级中学和东边商科高级中学,以及安东县立女子初级中学,这些学校都招收平民子弟入学。除积极创办学校,还倡办“济良所”、“同善社”、“施医院”和“教养工厂”等慈善事业。对遭受天灾病祸和无家可归的人,冬舍棉衣,夏施茶药;在七道沟、八道沟街头设置多个“施粥处”,救济灾民;对街头饿殍,施棺掩埋;把无家可归的人安排进平民工厂就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4年辞去银行所有的职务,同安东商会会长孙荣明一起为救国会献计献策,并捐助钱款。1936年患肺结核住进丹麦人开设的“丹国医院”就医,日本宪兵前去逮捕未能得手,派特务严密监视。1937年春节前夕,孙荣明在奉天被日本宪兵杀害,闻讯后悲愤交加病情恶化。

1937年3月病逝,终年73岁。病逝后安东埠内隆重祭奠,贫民乞丐自动参加送葬,沿街祭灵者哭者载道。《东边日报》报道称:安东市民“……万民唏嘘如丧考妣。”

王荫泰(北京国民政府司法总长,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汪伪国民政府大汉奸)

王荫泰(18861947),字孟群,浙江省绍兴县人。先后在绍兴县大通师范学堂、日本东京官立第一高等学校、柏林大学法科毕业。历任北京国民政府外交总长、司法总长;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农务总署督办、总务厅厅长,汪伪新国民运动促进委员会常务委员。汪伪南京国民政府大汉奸。

民主革命时期,1906年于日本东京官立第一高等学校毕业后,赴德国留学。1912年从柏林大学法科毕业后回国。1913年任北京政府国务院法制局编译员,法典编纂会纂修,法律编查会编查员,法制局参事。1913年兼北京大学法科讲师。1917年任高等检查厅判事。1919年任敌国财产管理处法律顾问及库伦特派员。1920年任库伦宣抚署总务处处长。1921年赴东北,任张作霖顾问。

大革命时期,1926年6月任北京国民政府外交次长,关税会议代表,中俄交涉委员会委员长。1927年6月任外交总长,条约研究会副会长,中华汇业银行总经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2月任北京国民政府司法总长。后任关税自主委员会委员;6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北京、天津后,随奉军退至东北,其后在上海当律师。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2月投靠日伪,任伪华北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议政委员会委员。1938年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实业部部长。1940年3月华北临时政府并入南京汪伪国民政府,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实业总署督办、中日实业公司总裁。1943年11月任汪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农务总署督办,总务厅厅长。1945年2月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3月任汪伪新国民运动促进委员会常务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逮捕,以叛国通敌罪判处死刑。

1947年在南京被处决。时年61岁。

王闿运(北京国民政府总统顾问)

王闿运(18331916),字壬秋、壬父,号湘绮,原籍湖南省湘潭县人,出生于长沙县。清·咸丰五年乙卯(1855年)并科举人,屡试未中进士。太平军起义时,先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后讲学四川成都尊经书院、湖南衡山船山书院、江西等地。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经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晚清时期,幼年资质驽钝但好学,《清史稿》说其“昕所习者,不成诵不食;夕所诵者,不得解不寝。”“经、史、百家,靡不诵习。笺、注、抄、校,日有定课。”因此成为一代宗师。清·咸丰五年乙卯(1855年)并科举人。咸丰七年(1857年)中湖南省补行,但屡试未中进士,就聘为肃顺家庭教师,为肃顺所倚重,其间曾救左宗棠。太平天国时期入湘军曾国藩幕府,后因意见不合而退出。光绪五年(1879年)应四川总督丁宝桢之邀来到成都,担任尊经书院山长。后辞退回湖南先后主持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主办南昌高等学堂,但不久即辞退回湘,在湘绮楼讲学授徒。

民主革命时期,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巡抚岑春萱上书表其德行,清政府授予翰林院检讨职。宣统三年(1911年)加封为翰林院待讲衔。10月辛亥革命后,由于与袁世凯的父亲袁中何是朋友,因此袁世凯任命为北洋政府清史馆馆长,编修国史。1913年兼任总统顾问之职,后在复辟声潮中辞归。经学治《诗》、《礼》、《春秋》,宗法公羊。诗文在形式上主要模拟汉魏六朝,为晚清拟古派所推崇。因受聘修撰《桂阳州志》、《东安县志》、《衡阳县志》、《湘潭县志》等地方志而闻名史界,成为秉笔直书的名史笔。一生仕途坎坷,为人狂狷谐谑,才高学富,轶闻甚多,主要成就在其诗文和治学之中,名满天下,谤满天下。所作楹联思想、艺术价值极高。被认为居清代楹联名家前列,或谓冠有清一代之首。今人周渊龙、莫道迟编注有《王闿运楹联辑注》,收录王氏联语近500副,民国人卢希济评其联:“体格高尚,气息深稳,幽美朴茂,神与古今”(《六家联语合钞》)。门生众多,在教育事业上颇有成就,较著名的弟子有杨度、夏寿田、廖平、杨锐、刘光第、齐白石、张晃、杨庄等。

1916年在家乡无疾而终,享年83岁。所著除《经子笺注》外,尚有《湘军志》、《湘绮楼日记》、《湘绮楼诗集》、《湘绮楼文集》、《湘绮楼联语》等,并编有《八代诗选》等,门人辑其著作为《湘绮楼全书》等传世。

王晓籁(中国国民党中央赈济委员会常务委员)

王晓籁(18861967.6),本名王孝赉,别号得天,后改号晓来,浙江省嵊县人。国民政府财政部特税处副处长,全国卷烟特税局局长,上海各界抗日会常务委员,中国航空协会总会理事长,胶济铁路理事长,国民党中央赈济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党中国红十字总会救护总队特别党部政治部主任,全国商会联合会理事长,中一信托公司、通易信托公司、江海银行、东南汽车公司等企业董事长;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国民党政要,商业家、社会活动家。

民主革命时期,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参加光复会,任其岳父楼映斋所设浙江岗山通惠公纱厂、合义和丝厂驻沪帐房经理,开始商事活动。宣统二年(1910年)与王琳彦等创办闸北商团,开办闸北商场和闸北工程局,以后又独资及合伙开设大来、天来、泰来和春来等缫丝厂数家,并先后担任上海商业银行、中央信托公司董事。

大革命时期,1924年当选上海总商会会董。1926年当选闸北商会会长和上海租界纳税华人会主席,7月代表上海商界赴粤参观新政,与蒋介石、张群等人会晤,并参加了北伐军誓师大会。1927年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被推为上海临时市政委员会主席委员。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后,任江苏兼上海财政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财政部特税处副处长,全国卷烟特税局局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起先后当选上海市商会第1、2、4届主席委员,全国商会联合会理事长、国营招商局理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历任上海各界抗日会常务委员,中国航空协会总会理事长,胶济铁路理事长,上海市临时参议会参议长,上海鱼市场总经理和锡沪公路的汽车公司总经理。

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中央赈济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二至四届国民参政员兼国民党中国红十字总会救护总队特别党部政治部主任,同时在渝筹组开来兴业公司及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自任总经理。1945年任中南贸易协会理事长。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历任全国商会联合会理事长,中一信托公司、通易信托公司、江海银行、东南汽车公司等企业董事长,中国银行、中央信托公司理事,10月补选为上海市商会理事长。1946年3月起为上海市商会监事。全国解放前夕,离沪去香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初从香港返沪,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和宴请,并当选为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

1967年6月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1岁。

王隽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王隽英(?1960)女,别号崆峒筱侠,山东省海阳县盘石店镇盘石店村人。在其义父丁维汾的资助下,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继考中研究生,毕业后去美国就读于密西根大学,获硕士学位。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沙滋区女青年联谊会理事长,山东旅京妇女文化教育促进会理事长,国民政府参政会参政员驻会委员,国民大会代表,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民主革命至大革命时期,自幼聪慧,才学出众。13岁时以《捉月》为题,吟七律一首:“院中浴盆水清清,谁把明镜投水中,欲捞‘菱花’整鬓发,惊喜嫦娥降蟾宫。探指捉伊伊无影,我不捞月月偏明,赌气倾尽盆中水,仰看玉盘飞碧空。”在烟台上学时,组织崆峒学社,撰写了很多别开生面的诗文。父亲王以成参加辛亥革命,牺牲于诸城战斗。被日照人丁维汾收为义女,以优异成绩考中研究生入读北平燕京大学,读书期间编写《伟伟华夏》三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励精图治》,由中华书局出版。燕京大学毕业后,在丁维汾帮助下公费留学美国,就读于密西根大学,获硕士学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从美国密西根大学毕业回国后,历任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沙滋区女青年联谊会理事长,山东旅京妇女文化教育促进会理事长等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宣传、募捐活动及抵制日货,打击汉奸斗争。还把母亲赠给的金戒指和自己节省的银元10枚,献给东北抗日义勇军。撰写《告妇女同胞书》严厉批判“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封建伦常,号召妇女冲破樊笼,振翼高飞,允文允武,建功立业,争当巾帼英雄!”1935年春由丁维汾介绍与丁观海结婚。1936年随夫丁观海到美国进行学术访问,2月4日在美国安·亚柏尔大学的医院生下丁肇中,5月举家回国。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1月举家奉命迁往安庆,在四川教育学院任教授7年,兼训育主任一年。历任国民政府参政会参政员驻会委员,国民大会代表,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等职。荣获“品学兼优,政教并茂”之誉。在重庆时目睹世道昏暗,官场腐败,洁身自好,不入污流。曾吟诗抒怀:“寒封空谷娇华枯,独见幽兰色倍绿。点点丹心傲霜洗,条条翠叶迎雪舞。”1945年6月2日上午10时偕同僚侯雪屏、叶讯等去曾家岩晋谒蒋介石,陈述民生大计。事后节衣缩食,捐薪救饥,并到工厂、学校、军旅、居民区发表演说,鼓动抗日。上书国民党中央,要义为精诚团结,抗日兴华:民族独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民权自由;扶助农工,恤民减税:民生幸福;礼仪廉耻,国之四维,行之则昌,失之则衰;为政以德,任人唯贤,饬厘弊政,励精图治。一片正论,反响强烈,“有识之士同声公允。载诸报端,纷传天府”。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出川入宁,眼见内战风云又起,心忧国难,愤然成诗:“懒听钟山霜雁声,愁看金陵残月影。峻鹰振翼飞九重,直把战云化升平。”1949年全家去台湾,与丈夫丁观海均任大学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侨居美国培育丁肇中勤学成才(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1960年病逝,临终前给儿子留下谆谆遗嘱:爱科学、爱祖国、双爱双荣!

王家襄(北京国民政府参议院议长)

王家襄(18721928),字幼山,浙江省绍兴县人。父王官亮,河南怀庆知府。幼年丧母,12岁时随父至任所,由名师授课。父病殁扶柩南归。屡试不第,改习法律。1912年5月参加中国共和党。1913年加入中国进步党。浙江巡警道参议、高等巡警学堂提调;北京国民政府国会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总统选举委员会主席,参议院议长兼宪法会议议长,河南中福矿务公司督办。北京国民政府政要。

晚清时期,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县丞分发江苏。旋赴日本留学,入日本警视厅特设警察专科学校学习警察专业,主编《中国警察讲义录》。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毕业回国,历任浙江全省巡警道参议,绍兴府巡警总理,浙江警察学堂教习兼提调,浙江省警察总办。

民主革命时期,清·宣统元年(1909年)任浙江咨议局议员。1911年任吉林巡警总局总办(局长)。1912年4月被浙江省议会选为临时参议员。5月被选为中国共和党理事。1913年当选为北京国民政府第一届参议院议员、国会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继任参议院议长。同年5月任中国进步党党务部部长。1914年5月起历任袁世凯时期参政院参政、副议长,制宪委员会委员、总统选举委员会主席。1916年8月国会恢复,仍任参议院议长兼宪法会议议长。同年冬与梁启超等组成宪法研究会。1917年初出任河南中福矿务公司督办。1918年参加发起“和平期成会”。1922年8月第二次国会恢复时,复出任参议院议长。善口辩,登台演讲,议论滔滔,切中时弊,语惊满座。任议长期间屡拒军阀巨款贿赂,设法营救被军阀卢永祥设计陷害至死地的徐锡麟之弟徐锡麒(叔荪)。1922年因不满曹锟贿选离京出走。

大革命时期,1924年退居天津。

1928年6月16日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终年仅56岁。

儿子:王绍堉,法学博士,台湾当局“财政部”常务次长。

王鸿一(国民政府内政部代次长)

王鸿一(18741930.7),本名王朝俊,字鸿一,清·濮州沈口里(今属山东省鄄城县张志门乡)刘楼村人。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山东省议会议长兼省立第一中学校长,山东省省长公署顾问,国民政府内政部代次长。民主革命时期革新派,教育家,菏泽一中奠基人。

晚清时期,早年丧父,才思聪睿敏捷,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12岁读完四书五经。光绪十七年(1891年)18岁进秀才。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省城高等学堂,肄业一年,即被选留学日本,入东京宏文学院师范科。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毕业回国,任曹州官立高等小学教员。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菏泽创办第一、第二公立小学堂、并发动学生自费赴日留学。后又创办了普通中学堂、巡警学堂、曹氏女塾(后改为菏泽公立女子师范学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任曹州中学监督,并劝镇守使创办了实业学堂,在小教场设立肥料场,科学配制肥料,以振兴农业。请日本进步学者丰田孤寒来普通私立中学任教,对当时的教育革新起了很大促进作用。

民主革命时期,1906年创办保姆养成所及幼稚园。辛亥革命前夕,发动11县的进步人士在菏泽龙厅开会,成立尚志社,鼓励各校学生分赴上海、徐州等地参加国民革命军,并在城内起事响应,以推翻清政府。辛亥革命后任山东提学使,将原来的腐化官僚尽行铲除,选拔优秀人才,健全强有力的组织,使全省教育面貌为之一新。袁世凯称帝后愤然辞职,回曹州办学。四处活动,号召倒袁。事闻于袁世凯,即电令山东督办周自齐就地将其正法。周自齐令山东岱北观察使夏溥斋到曹州查办,授权将其就地正法。夏溥斋是邻县人,见其就出示袁电。却谈笑置之,视死如归。夏溥斋大为感动,回省力保。此后仍从事教育事业,在曹州中学20余年,该校毕业学生在各地多有建树。1916年袁世凯死,应选为山东省议会议长兼省立第一中学校长。鲁督张怀芝起用为政务厅厅长,复拟任为黄河下游督办,均荐贤代之,只任省长公署顾问。同省议会议长张介礼等,联合地方知名人士,组织地方政治讨论会、教育实业研究会,组织民治社于烟台、青州、东昌、济南等处,创设鱼、蚕、棉、矿各项试验厂,又由省议会制定单行法规,饬各县成立劝业科。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以巴黎和会拒签问题,领导全省民众团体,开展大规模请愿活动,争国家主权,做政府后盾。1921年北大教授梁漱溟来山东济南第一中学讲演东西文化和哲学,对其甚为钦佩,结为好友,与其商榷昌明中国文化措施,认为厉行村治为最有效的方法。在韩复榘支持下,经过几年的筹备,同梁漱溟在曹州办起了重华书院,筹措办学经费。又在北平办《中华日报》、《村治月刊》,在百泉设村治学院。以华北人稠地少,生计艰难,建议省府向西北移民,并亲自联络冀豫两省,组办西北垦殖公司,在垦地设置新村,菏泽和郓城去人最多。

大革命时期,1925年孙中山出师北伐,与吕秀文在曹州组织国民革命第5军,后因寡不敌众失败。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春任国民政府内政部代次长,四处奔走奉劝阎锡山、冯玉祥、段祺瑞合力反蒋,后与山东督军田中玉、张宗昌相持不下,避于北京东郊民巷亚德大楼。张作霖将其照片悬挂前门洞内,悬赏10万元缉捕。遂化装出逃,直至张宗昌失败,张作霖死后,才得以公开进行政治活动。

1930年7月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仅56岁。1933年遗骨迁葬于济南市马鞍山下。

王燦登烈士(广州黄花七十二烈士之一)

王燦登(18751911.4.27),福建省连江县透堡乡西门村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自幼性情坦率,嫉恶如仇。他虽务农,但长在武风甚炽、革命气氛浓厚的环境中,闲时好学技击,身手不凡,常与黄忠炳、曾守辉等人切磋拳术棍法。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加入光复会,宣传革命道理,不遗余力。每论革命总曰:“如山轰石,不至平地不止,未知何日到平地也。”1911年(宣统三年)3月,同盟会决定举行广州起义,灿登听到此消息,心里特别高兴,积极报名参加,并对人说:“年来抱负,今天当可实现矣。”1911年4月23日(农历三月二十五日),与黄忠炳等同随吴适一行抵广州小东营,

1911年4月27日(农历二十九日)编入黄兴率领的第一路先锋队(敢死队),下午五时半前往半前往攻打两广总督署。后又转战军械局,遇强敌而不畏惧,巷战中弹尽力竭被执,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翌晨英勇就义,时年36岁。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