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王氏溯源(下)

(五)只知先祖名和字不知何故来全州

石塘大井头王氏家族开基始祖王晚十原籍是吉安府庐陵县鹅公大丘金田村。由于鹅公大丘是一个无法查证的地名,所以,只知道祖先名字,不知道他为什么来全州定居,更不知道他的身份和上源家族情况。王晚十定居后经过500多年发展,现有后裔2000多人。分布于石塘镇的大井头、白露、毛竹山(属白露村)、塘底、大巴地、磨把湾、蒿草坪、双井拉、社公丶两河的调广丶烟竹水(共11村)。本家族没有因当官而出名的族人,但有一名教育战线的名人。即大井头村的王纯国在柳州畜牧兽医学校任校长时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广西八桂名师、全区农业系统先进个人等称号。02

白宝茅兰王氏家族开基始祖王承科。祖传只知道他的名,不知道他的家族信息和为何来全州。传说他于明万历年间来到全州,先后在恩乡的茅埠丶沛田丶源东、田尾岭居住过,最后在茅兰定居。定居50O多年来现有后裔2000余人。分布在白宝乡的茅兰丶栈底丶木叶铺丶水浸坪丶木林山丶大石弄。两河镇的新田丶茨塘。枧塘镇江东王家(共9村)。

才湾镇南一村黄龙湾自然村居住着一支人口不多的独立的王氏家族。其始迁祖名为王继田。原籍零陵县隆庆里乡,现属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大庆坪乡,村名叫景福坪又叫蚂拐塘。此家族上源情况不明,只知先祖王继田于清康熙49年(1710)迁来当时属恩乡的南宅村即现在的才湾镇南一行政村黄龙湾自然村。迁移原因不明,也未与原籍联系过。迁此后,经过300多年繁衍,现有人口约300人,分布在黄龙湾王家及同镇的百税田、新宅门口。民国18年该家族自行修编了族谱,编排了辈行。据了解,景福坪老家14世王仲迪于乾隆年间迁灌阳县文市勒塘金鸡岭自然村。其辈行与黄龙湾王家相同。

(六)改姓得姓成王姓全州王氏一家亲

凤凰镇有一个王氏家族。他们的老祖宗叫王锦绣,原姓唐,本县黄沙河镇水车村人。后随母改嫁到凤凰镇一个小村随继父姓王。这个村原来的王姓人不大发人,王锦绣随母去之前人口就很少了,王锦绣去后原来的王家后继无人了,王锦绣为王家接了代,延续了王家的香火,现有人口80余人,分居在相距不远的两个村。这80余人本应姓唐,只是因王锦绣随母改嫁到王家改了姓才得王姓的。这种改姓过去叫冒姓。冒姓与现在的冒名顶替是完全两码事。所谓冒姓有其特定的含义,《辞海》丶《辞源》都有解释:是指因被人收养或因母亲改嫁或为赘婿而改取他人的姓叫冒姓。近代史上宋庆龄兄妹的父亲就是冒姓的。他本姓韩,后因过继给一个远房舅父为嗣便冒姓宋,姓名由韩教准改为宋嘉树,此为收养关系的冒姓。王锦绣是随母改嫁的冒姓

另一个改姓的家族是石塘镇一个近两千人的大村全姓王,其实这些王姓人中有一支原来是姓汪的。汪氏人家入住该村的时间比王氏人家还早,但人口发展汪氏远远赶不上王氏。汪家人认为姓汪的不发人,便将汪字去水留王,由汪姓改为王姓了,并且与王姓人合为一个家族共同修谱。现在还保留有汪姓痕迹的只有汪姓人的几个老祖坟的墓碑还刻有汪字。不仅此支汪氏人家改了姓,连由该村迁到安和的一支汪姓人也同样改姓王了。这两村汪姓改王姓的现有人口共约300人。

(七)鹅丘地名是虚构无法查证源不清

全州有些家族把原籍地写为鹅公大丘等,因为没有其他证据证实,故无法查证。属此类情况的王氏家族有:

    1、石塘镇祥屋村,约1400人,分布在祥屋和两河李家山两村。有资料称明万历年间从江西庐陵县鹅公大丘先迁大塘坝后迁此。

    2、石塘镇大塘富上村和下村,现有人口约500人,有资料称从江西鹅公大丘迁来。

    3、石塘和两河的上田尾岭和下田尾岭,人口约150人,有资料称明万历年间从江西庐陵县鹅公大丘迁来。

    4、两河镇白水王家,人口约600人,有资料称明初从江西吉安府安福县迁此

    5、两河镇载福村,人口约500人。有资料称是江西人,明初从江西省庐陵县迁此。

以上五个家族的上源资料是最难溯源的家族,研究姓氏文化的行家称这种家族是断头家族丶无头家族,有的给它美其名曰称寻源家族。但要寻源实为不易。在全州,实际上真正属断头家族的又何止这五个家族。前面写的那些大家族有几个找到过上源?真正找到上源并有联系的目前只有两河王家和南宅王家。其他的只知道其始迁祖的名字丶官职或来全州入住的原因。为什么会如此呢?主要是过去家族成员文化程度低下,不注意传承家族的世系资料。有的家族只历经几十年就成了断源家族了。对那些历经几百年近千年的家族要找到原来的根确实是很难的事,对多数家族来说简值是不可能的事。

各地的家族都存在一些难以破解的难题:我家祖先哪里来?这个难题各地有不相同的传说。在北方,流传的是我家祖先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在南方,我家祖先哪里来有多个不同的答案,其中最无法解释的是来自江西鹅公大丘这个谜。作者发现全州以及其他地方很多家族包括其他姓氏的家族都有来自江西鹅公大丘的传说,名称虽然有差异,有的称鹅公大丘,有的称鹅颈大丘,但都带有一个字,一个(繁体字为)字,作者把这些不同的称呼简称为鹅丘并曾多次向江西研究姓氏文化的朋友请教,但对是否有鹅丘之地名未得到正面回复。后来我在网上看到有好心朋友把吉安府各地的古今地名全部列出清单,结果,在近百个地名中鹅丘没见踪影。为了破解这个难题,作者便写了一篇文章《我家祖先哪里来》在一家姓氏文化研究机构的网站和刊物《通讯》上发表。后又编入巜桂林王家人》一书正式出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列出了一些数据,从这些数据就说明所谓的鹅丘地名是虚构的。为什么能虚构这么个地名,必须要经过深入的调查才能回答。现将收集到的一些数据列出如下:

据有关资料记载,全州县共有自然村屯3300多个,其中42个自然村的不同姓氏的祖先原籍写为迁自江西吉安府及其所属的县,其中写为吉安府”8个,写为庐陵县5个,写为安福县1个,写为鹅公大丘28个。鹅公大丘又分江西鹅公大丘”20个,庐陵鹅公大丘”7个,吉安鹅公大丘”1个。按迁入全州的时间,宋代4个,元代4个,明代30个,清代3个,不明时间1个。按姓氏分,王姓6个,刘丶唐各4个,蒋、李、盘各3个,胡丶马丶张各2个,廖、罗、吉、陈、周、曹、袁、庾、肖、颜、傅各1个。按民族分,除盘姓为瑶族外,其他都是汉族。

作者当时还阅读了邻近县灌阳的有关资料,他们也有类似情况。据统计,灌阳县各家族始迁祖来自江西吉安府的一个,来自太(泰)和县的9个,来自庐陵县的7个,来自鹅丘”6个,其中江西鹅丘”2个,太和鹅丘”3个,永新鹅丘”1个。

这些数字说明,这么多的不同姓的家族开基始祖都来自一个不同地址的鹅丘有可能吗?因为这不是王氏一家的问题,不同地区不同姓氏都遇到这个寻根问祖的不解之谜,所以,有必要再听听其他姓氏的行家是如何解释的。最近在网上流传着[星歌说庐陵(21]李梦星著文的《鹅颈大丘在哪里》一文。文章指出:在明初连续数十年的江西填湖广浪潮中,吉安一直有个谜团至今无法解开,就是近些年西南各省,尤其是湖南丶广西好多人来吉安寻找祖籍,都说原籍叫鹅颈大丘(邱),或鹅掌大丘丶鹅形大丘丶鹅颈头丶鹅颈塘等,但都说不出古代属于哪个乡或都,更说不出村。湖南许多族谱里都有类似的记载。如永州唐氏谱说先祖在明代建文年间卜居于江西鹅公大丘,胡氏谱载先祖出自吉水鹅颈大邱,湘乡邓氏谱载其祖来自泰和鹅颈大丘,武冈邓氏谱载其祖来自泰和梅子坡鹅颈大丘,张氏谱载其祖凤公迁泰和,与陈氏合葬鹅掌大丘,还有李氏丶刘氏丶肖氏等大姓和人数较少的古姓丶益阳邹氏以及湖北部分刘氏,都谱载祖先来自鹅颈大丘……可是,这个鹅颈大丘究竟在哪里?属于吉安现在哪个县哪个乡?湖南丶湖北等西南各地姓氏为此煞费苦心,可寻遍有记载的古今地名,去疑似地点探访,都没法确定。还有的学者做了专题考察,也说不出个结果,成了他们寻找祖源无法破解的难题……”

既然如此,所以,不要老是坚持把鹅公大丘之类的地名当成自己祖先的原籍地了。也不要再在吉安市这个县那个区去寻找你的祖先所在的鹅公大丘了。只好让这个不解之谜永远不解吧。

八)邻县族人来全州全州王氏人口增

在全州周边地区有些大的王氏家族由于人口多住地分散,历史上有不少先辈因各种原因徙居全州。这些家族在原地是一个完整家族,迁徙来全的先辈又分多人多次。对这种情况我们仍保持原地原家族名称,迁入本县的后裔不作独立的家族,只作原家族的分支世系。

1.永州积厚公在全州的分支世系

根据民国38年修编的《永郡王氏续修通谱》的源流志第一房 ”等资料记载,积厚公原籍江西省,以武略将军任湖南省永州之总营。改组(退休)后(居)于城南。现发展为一个王氏大家族,估计人口二万左右。其中大多数人口分布在现在的永州市零陵区和东安县,也有部分迁到桂林的全州丶兴安丶平乐等地。其中迁居全州的如下:明天顺年间(1457—1464)东安县高峰上文村王海良、王汉良兄弟二人迁居两县交界处的夏屋村(现属庙头镇仁街行政村)。定居500多年来其后裔人口发展很快。全州境内己传衍30代,共有人口3000余人。分布在庙头镇的夏屋丶马家弄丶黄土井丶兆村丶龙源丶渡头丶庙头街王家丶文桥紫岗等村。是为庙头支系

积厚公十一世孙王大高于康熙5年(1666)携子登云丶登霆丶登震从永州府零陵县(现永州市零陵区)隆庆里开善乡九家湾(现属大庆坪乡)迁居全县恩乡屏山渡。康熙42年(1702)王大高去世,三个儿子扶棺回老家安葬其父。次年3兄弟再来全县。在万乡47都价买打石塘(现称大喜塘)场地立宅。至今已300余年,共有人口600余人。分布在全州镇大新行政村的大喜塘丶新屋里丶龙安岭丶花水井丶周家坪丶张家丶谭家。是为大新支系。

本支系大喜塘村有祠堂一座。主要支柱用的是石柱。这是我县唯一的石柱祠堂。

个积厚公十四代孙王化直于明未清初从零陵县隆庆里拱门村迁全州建乡十一都玩高山。即现在的凤凰镇望高行政村。后由望高分迁到同乡的白竹山丶大湾里丶豆子滩和溪塘。是为凤凰望高支系。

积厚公14代孙王化试和17代孙王昌文迁居凤凰的小洞村。17世的王昌辉王昌熙迁居凤凰的早禾坝。其中王昌熙又再迁咸水古留的六工田村。16世的王国桢迁居安和镇的马村田。另有一支迁入东山雷公岩拦石峒(南石垌)。但始迁祖已失考。王积厚后裔迁徙全州现有总人口约5000人。

2、资源王忠泽家族在全州的分支世系

资源县王忠泽家族是该县最大的一个王氏家族。据民国20年所修族谱及有关资料记载,该家族的开基始祖原籍山东青州府白杨县人,宋时随父台鼎公从原籍逃难来到广西兴安县严关隐居。台鼎公不久即去世。去世后四个儿子各迁一方。其中第四子忠泽公首迁全州黄泥底铺复迁西延(现资源县)车田湾暖水塘定居,是为资源县忠泽公王氏家族。该家族于民国二十年编修族谱时全州的蒋继伊为其写了一篇序言巜资源县忠泽公王氏族谱序》。蒋继伊字伯文,是民国时期全州最大的官员,曾任广西省财政司长、政务厅长、广东省财政厅长、广西省财政厅长、广西省参议会议长等,1953年在台湾病故。他在序言中说西延王氏钜族也,其先蓋出宋宰相王文正公后有名忠泽者为其西延王家村之始祖。该家族现有人口近一万人。其中移居全州共4个支系。一支由20世王仁鲲从抱财丘迁到绍水大惠的大弯村。一支由25世王其材从庵堂冲迁到咸水洛江的堰头村。另一支是王仲贤于明朝从梅溪咸水洞迁到全州大西江,现分居大西江镇的沙子坪、石源江和龙水镇的杠口村。还有一支由王民泗从咸水洞迁沙子坪的芳岭头村,此支系现大部分住户已从芳岭头迁到山下的锦林村。以上4个支系现共有人口800余人,分布于4个镇6个自然村。此外,还有一些零星户迁居咸水古留的麻子石等村,人数较少。

结束语

   1、这次编写王氏溯源,经过调查统计,王姓在全州分布于17个乡镇102个行政村306个自然村。为了溯源,作者根据各家族情况分成8个类型,对21个家族的历史及现状作了简要的记述。这21个家族分布在225个自然村。占王氏家族居住总村落的73.4%,人口数估计达到了90%以上。剩下的81个自然村的王氏家族有的作过调查,但没有作简介。有的村因各种原因未作调查。情况不明,但人口不多,不影响对整个王氏的溯源。请这些没作调查或未作简介的王氏家族族兄们理解和谅解。

   2、多数家族对家族的字辈未写,主要是为了减少本文的编幅。J

   3、为什么各家族对本家族的堂号都未写。大多数家族都写为三槐堂,没有别的堂号,既然如此,写起堂号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全部未写。

     4、作者在调查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亲朋好友的支持,无任感谢!

                                             2021.8.20

 

附件全州县各乡镇王氏人口聚居地分布表     

       行政村     自然村                 行政村      自然村

全州镇       14          41            枧塘镇       4          14

庙头镇        7          9             黄沙河       2          4

文桥镇        2          3             大西江       5          7

龙水镇       10          17            才湾镇      17          44

绍水镇        5          8             咸水镇       7          21

凤凰镇        7          16            安和镇       4          5

          5          10            石塘镇      20          63

两河镇        6          14            白宝乡       8          21

          4          7             永岁镇       0          0


         127        306

说明:城镇散居王姓人口未统计分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