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王氏概况(二)——桂林王家人

全州白宝乡茅兰村王家

全州县白宝乡茅兰村王家始迁祖叫王承科,他从何地来?答:“不清楚。”,相传他祖先属太原郡三槐堂,但无证据。承科公于明万历年间迁全州,先后在全州原恩乡(包括现在的枧塘、石塘、两河、白宝、东山等乡镇)的茅埠、沛田、源东、田尾岭等地暂住过,最后卜居白宝乡茅兰村。据最近统计全宗族共有人口1980余人,分布在三个乡9个自然村,即:始迁祖卜居的茅兰村416人;清乾隆年间由先祖其珍从茅兰移居的栈底村,现有人口132人;同期从茅兰移居的木叶铺村,现有人口168人;同期由可辅公从茅兰移居的水浸坪村,现有人口114人;清顺治年间从茅兰村移居的木林山村,现有人口285人;道光年间从木林山移居的大石弄村,现有人口27人;清朝中期从茅兰移居的两河新田村,现有人口324人;清初从白宝移居的两河茨塘村,现有人口269人。

承科公后裔没有修纂过谱牒,但后裔世系大部分比较清楚,班辈一直统一使用,传承的班辈共34字,即:承、法、世、孔、朝、惟、廷、志、其、可、学、成、文、明、天、启、易、得、光、玉、荣、昌、贤、君、安、邦、定、国、祥、和、忠、厚、传、佳。现已传22世、最低辈是“昌”字辈。

本宗族无重要文物,茅兰村原有一座旭阳庙,已毁。栈底村有文、武书房各一座,已陈旧。历史上没有突出的名人,只有太子监学生4人,即天珍、天枨、文模、绍曾等(有碑记)。当代未出名人。当前各村经济比过去虽有较大发展,但还属欠发达地区。

茅兰村17世孙王得年供稿

临桂青岩嵅、嵅陂王家

本宗族始迁祖是王世坪,携子(不知名)及孙子王本福、王本台、王本鸾。祖孙三代于元末明初举家从江西吉安府原庐陵县(现吉安县)曲赖乡瓦桥村迁来桂林府临桂县马面乡大山谷中的青岩嵅(音胆)村。始迁祖上源的郡望堂号不清,迁徒原因不明。1962年、1984年曾两次派人去原籍寻根问祖,与对方族长王崇仁等人进行过沟通,但因时间久远,资料不全,无法确认双方是否有血缘关系。

随着岁月递进,人口增添,三兄弟成家后有的相继外迁。凡迁居另行立村的要另起班辈。其中老大王本福仍居青岩嵅村。该村现属临桂县会仙镇,现有人口75392人。其字辈与嵅陂村相同。

老二王本台迁居太平乡王家嵅村(现属临桂县四塘乡)立业,现有人口34126人。其字辈先同嵅陂村,后于光绪18年自定字辈:积善怀先业,芳萱万世隆,培成槐树秀,永茂肇宗功。现传到“芳”字辈。

老三王本鸾于明初迁临桂县嵅陂村定居。嵅陂村原属二塘。当地称10里(5公里)路程为一堂,后来把“堂”写为“塘”,顾名思义“二塘”就是离桂林约20里路程。当地离城市虽不远,但因水田灌溉条件差,历代都属贫穷乡村。当时的临桂县无县城,县治就在桂林市(府)内。1980年代二塘设镇作临桂县城,嵅陂村在镇内略有发展。21世初,自治区规划桂林市往西发展,建设临桂,再造一个桂林,市政府要迁往临桂县城。2013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临桂撤县改区,嵅陂村便成为市中心地区。如今的嵅陂村的土地已全部征用,村民成了失地的市民,本村现座落在临桂大道旁,新建的桂林市一院(大剧院)两馆(图书馆、博物馆)就在嵅陂村附近。村民们全部建了新房。从建村至今已600余年,传承23代,近10多年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本支系现有人口141627人,分五房,定居后未修编过谱牒,清康熙年间排了字辈,即:奇继瑞恒光,明国肇建章,承恩崇厚德,永庆福宏康。至今已传到“崇”字辈。

崴陂村立村后曾迁出两支。一支是清朝中叶时任登仕郎的王举相迁本县秧塘堽背村。该村现位于临桂新城区机场路旁,至今已传17代,现有25107人。从举相公起单独定字辈:举佾善字国定文,正有芝绍光前仁,招枝繁永抬谋远,祖德宗功裕侯坤。现已传到“繁”字辈。另一支是清嘉庆18年从嵅陂迁至相距二里路远的岩塘村,现位于临桂新城区世纪大道东路。迁居后所定字辈为:学臣德锡裕,汝宜永宝珍,身世家修积,文明锦秀春。现传到“身”字辈。

以上各支系总人口1339人。历来未出名人。传说嵅陂村于乾隆年间曾出俩进士,讳王抡元、王抡秀,系堂兄弟,但官职不明。

嵅陂村有一古庙叫灵岩殿。何时修建不详,文革被毁,现重建。建于一座小石头山的岩石下,面积虽不宽,但很壮观。嵅陂村还有一座石拱桥叫迴龙桥,跨江约10米,高约5米,桥面宽4米。两头台阶分别为17级和18级。该桥过去是通往桂林的主要通道,建于同治8年,现因修建了宽敞的大公路,拱桥已不用。桥的上游约100米处便是雄伟的一院两馆,附近道路及有关设施很漂亮,拱桥虽不使用,但作文物保留,与现代化的都市设施相衬托,此古建筑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王喜修根据王章英、王章胜提供的材料并入村访问综合)
临桂两江靠山村王家

临桂县两江镇靠山村王家的始迁祖是王积云。相传积云公约在明朝后期从湖南花园头迁入广西。积云公的上源情况不清,也不知道花园头在何处。据民国25年族谱记载,积云公来桂后首先在临桂西边的大雄山井头王家寨居住,配秦氏,生下四男。其中长子见惟支系现已传衍17代。见惟生应科、应吾。应科生德贵、德贵生朝升。五世祖朝升公于康熙20年(1681年)迁居义宁县城(现临桂五通镇)生下国用,国用公于乾隆20年(1755年)移居靠山村落业。至今已250余年。见惟公次子应吾公后裔世系:应吾德枝(政)朝卿国栋定弼、定坤。弼、坤迁居临桂镇僚田村。

    本宗族见惟公支系(长房)现有总人口62274人。其中靠山村36153人,山头坪1357人,僚田村1364人。

    据老谱记载:积云公次子见台公及其后裔:见台应友德和、德义。德和朝进国辅、国佐。国辅定基迁居义宁司门口。

    积云公三子见玬及其后裔:见玬应茂德柏朝远国泰迁居永福县城。

    积云公四子见堂及其后裔:见堂应华德松朝钰国京、国臣。国京迁居永宁州百寿(今永福县寿城镇)清水塘。国臣迁居省城(桂林市)文昌门生定邑。

以上所记二房见台、三房见玬、满房见堂以及他们的后裔因迁居外地,多年来经多方查找均无下落。

本宗族的字辈:积见应德朝,国定世文章,邦绍纯仕良,开枝荆树乐、垂后裕家昌。现最低辈是“枝”字辈。

本宗族无文物古迹。名人有清国学生、民国国会议员王树兰。

王社龙又名仕文供稿

临桂中庸乡王家山村王家

临桂县王家山村王家的始迁祖是王贵、王礼、王聪三兄弟。他们于宋朝从浙江迁来广西。不知道迁移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也不知道来广西的原因和目的,更不知道他们的上源情况。他们来广西后在桂林府义宁县居住,最先居住在下寨肚,明万历三年(1575年)移居高寨面。清顺治7年(1650年)迁居新宅田即现在的王家山。1951年义宁县撤销併入临桂县,王家山现属临桂县中庸乡三联村委。本村过去比较贫穷,现在经济有较大发展,村中建了很多新房,道路硬化,水泥路直通大公路。

本宗族来广西后已繁衍19代,现有人口159670人。

本宗族很早就编纂过族谱。乾隆时以族人王上选 为主编写的《王氏族谱》是该宗族存世最古的老谱。是记录人口世系的宝贵资料。对班辈的编排先后进行过五次。老字辈20代:文进权伯元,儒积朝庭上,士殿仁继振,永保以为家。现最低辈是“为”字辈。2000年新编字辈20代,即:万富宜俊秀,兰芳昌与良,祥开其厚道,宗福世泽长。

本宗族历史上较出名的人物有四世祖王世则,于宋太平兴国8年(公元983年)状元进士,是广西省第一个状元。清乾隆年间有拔贡俊生上选,清光绪年间有进士炳瑞,炳蔚等,这些都是本宗族过去有文化的代表人物。当代有王永章现任湖南省司法厅长。

本宗族文物原有旧祠堂一座,因破旧于2012年进行了重建。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耗资50余万元。资金来源是集资和捐助。为管理祠堂和进行祭祀活动,宗族成立了理事会,选出了族长,并按习俗定期进行祭祀活动。

         : 王家山王家宗族理事会成员

  名            理事会职务          其他职务          

王树连             族长                自然村村长

王荣华             成员                村党支书

王善德             成员

王东麟             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