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尚儒之古今

位于长兴县西北古宁杭驿道有一个驿站叫悬脚岭,属一个名叫尚儒的千年古村。尚儒村就位于浙北边陲的悬脚岭下(南侧)。
一、村落
尚儒村东侧为园峰山岭,西侧为为老虎山系,北侧为江苏宜兴与浙江长兴的分水岭——悬脚岭,一条溪水自悬脚岭开始,贯穿全村直至煤山镇。
一条自汉唐以来连接今南京至杭州的主要驿道——宁杭驿道,穿村而过,其中的主要驿站就是悬脚岭上的“虔亭”。古时历代皇家军情快马急报,官员来往与宜长两地商贾、山货物流须在此岭来往、息站,热闹非凡。一条存在于长兴煤山镇与宜兴湖氵父之间的通道,早在千年前使用。
据尚儒村的有关家谱记载,尚儒村的人口在明朝年间就有一千多人,而直到现今约为1400千人,其可见历史上尚儒古村早就是繁华之地。
尚儒村的形成与原著民的情况已无从查考,但是从《长兴县志》与《湖州府志》记载,东吴孙权任阳羡长时,于建安二十三年(218)来此狩猎曾为民除害射虎于亭,就可见尚儒村落形成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
另外,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西晋年代,西晋泰安二年(303)至永嘉四年(310),阳羡县(今宜兴市)人周处的长子周玘三兴义兵,晋王朝为表彰其功,置义兴郡(304—589),所属的七个县中有个叫“义乡县”的,其县属地域包括今宜兴市东南部和长兴县北部。县以“义乡县”命名,县治就在今尚儒村附近。
二、村名
尚儒村村名的来历,已难查考。该村现有张、王、徐、应、梅、阮、丁、冷、闵、余、卢、蒋、杨、夏、叶、孔、车、巢、江、顾、尹、许、郑等25个姓氏,人口最多是王、徐、张等姓。
按照王、徐、张等三姓家谱及有关志书记载,最早的是“宋时,一支徐姓由江东(今吴县)迁入今长兴县煤山尚儒村。”因宋代包括北宋与南宋,跨度有三百多年,无法精确理解这支徐姓定居本村的年代,可估约距今千年历史。
可以确认的是张氏家谱记载,始祖张宽于北宋宝元年间(1038—1039)迁徙湖州长兴北山里(今尚儒村)定居。尚儒村名当时叫“北山村”,距今约980多年。
徐姓另有一支先祖叫徐林,于明初定居“ 北上徐”村,可见当时村名叫“上徐村”是距今650多年。在今尚儒村的中村段有上徐弄堂和下徐弄堂,可见徐氏定居较早,而且集中在村的中心地区,现为本村第二大姓。
现为该村第一大姓的王姓,据王氏家谱记载,先祖王奇瑞于元朝定居“湖郡长邑西门外平定乡一都东川尚儒里”,按元代中期计,距今约700年。在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尚儒王氏》家谱首修时,已明确记载当时村名之称“尚儒里”。
因此尚儒的村名已有北山村、上徐村、尚儒村,另有上达村、上读村之名。最早定名为“尚儒村”至少已有700多年历史了。
近期有一种说法,郭沫若先生于1924年冬,来此村调查齐卢战争——即江浙军阀战争的危害时,在尚儒村住宿两晚上,清晨听到从小学堂传来的朗朗读书声时,称赞该村崇尚儒学,遂改名为“尚儒”。其实尚儒村的名字早在康熙四十七年(即300多年)前已在有关家谱中记载,有资料称,这个村古时候村中一位秀才为该村崇尚儒学风气,而为本村起的名字。至于究竟是谁起的名字,具体时间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了,而郭沫若只不过是引起了他对“尚儒村”名字的兴趣,有的资料认为“尚儒村”名字就他起的,实际不是。“尚儒村”村名早在数百年前就已存在,只不过郭沫若先生听到学生朗朗读书声,而赞赏了“尚儒”村名起的好!该村另外有关的村名如上徐、上达、上读,因与当地村名对尚儒的口音相近,而时而混合使用或同音简了。
三、古迹
尚儒古村,重在“古迹”多多。
首先,在远古时代的古迹,有若干万年前“乌石浪”与“仙人石”地质奇观。
乌石浪奇观:位于老虎山分水岭的北侧山坡,从接近山岗到接近谷底约百余亩范围内,乱石遍布。大概是历史久远之故,多数石头表面有些发黑,当地民众称为乌石浪,大部分区域已长出灌木或毛竹,但其核心区域,即从“天花板”及往下一片约近二十亩地域,仍寸草不长,巨石乱布,许多巨石从数吨到数十吨重,呈灰白色。
究其乌石浪形成的原因,传说是数千年之前的一次洪蛟,出蛟口在天花板。站在天花板巨石上,鸟瞰乌石浪,可感叹到这次洪蛟的起因、威力有多么不可思议的神秘之处!
神秘之一,老虎山海拔488米,周围没有比它更高的山峰,天花板离山岗的垂直高度不过20米,能够推动几十吨重巨石的地下洪蛟之水从何而来?
神秘之二,整个老虎山的土壤是紫砂土(本地区域多为紫砂矿脉),而石浪中部出的石头是石英石,这些石头从何而来?
仙人石奇观:在大岭头与园峰岭之间有个仙人石山峰,山峰顶上有一块长约4米,宽约3米,一米多高的平整巨石,很像一个大棋盘,这就是千百年来当地民间传说的仙人石,又称棋盘石。
仙人石已经被茂密的灌木林和竹林包围,在平整的石面上可以坐7—8个人下棋或观棋,群山远窥、鸟语相伴,若在此下棋、游览,顿有“仙境”之感。
传说与神化,毕竟只是人们对仙人石及其又没环境的联想,但它的形成原因确实有其神秘之处。在山峰顶上,一块数十吨的平整巨石,是什么力量,从何处搬运而至呢?这块巨石明显不与山脉岩体相连,好像是摆上去的,下面有几块大石相衬,如今巨石已略有倾斜。
远古时期尚有著名的人文景观,即大禹治理太湖之水时的“搭缆石”。
相传治理太湖是大禹治水的第四期工程,是治理长江的一个重点项目,费时两年。 
相传,大禹在治理太湖期间,多次率领皋陶、伯益、水平等大臣谋士驾舟从长兴煤山镇园峰岭的搭缆石上岸,并去相邻的水口乡尧市山活动,因园峰岭及其周围的旗杆山、黄皮岭、悬脚岭、老虎山等露出水面大片陆地,便于人员休整与活动。
搭缆石位于园峰岭东北侧山腰,两块一体牙齿状的巨石,呈倒人字形。4200年前此石之下是洪水肆虐形成的一片汪洋。此石水平线以上的园峰岭山顶及邻近山峰,才是露出水面的岛屿和陆地。在此石两个牙齿状尖角上套挂缆绳确实是非常方便。古代先民当时穿的大多是兽皮、树叶,想必船的缆绳肯定是兽皮做的皮绳了,所以此石又称挂皮石。两“牙石”间可容纳5—6个人。它虽经四千多年的风化,但仍不失魁伟雄姿,但上面那块牙石根部已有明显的裂痕。
近古时期,尚儒村已经形成“村落”,相应佐证的古迹景点有:
悬脚岭上“虔亭”,即“射虎亭”。悬脚岭是古时长兴至金陵(南京)的南北驿道。在悬脚岭东侧,紧靠公路的山腰处有一古亭为虔亭,当地人称“射虎亭”,又名“凌亭”。三国时孙权任阳羡(今宜兴)长时,射虎于虔亭。宋嘉泰《吴兴志》:“虔亭在县西北悬脚岭下,建安二十三年(218)孙权射虎于此。”历代诗人都有怀念之作。唐代诗人周江《凌亭怀古诗》云“孙吴射虎名犹在,蒋李交兵战骨枯”。清•王豫感叹:“回首凌亭已劫灰,昔年射虎亦雄威”。唐初沈法兴遗将蒋元超与李子通大战于此亭,史书上称为“虔亭大战”。这里两侧为海拔四百多米的山,古驿道从中通过,所以这里即是古代军事隘口,又是来往文武官员,邮差信使的驿道,煤山镇东西两川山民运货到宜兴丁山湖(氵父)销售的交通要道。因此,虔亭又是过往官员、邮差、民众休息之处的驿站。
分山造茶的境会亭:江(苏)浙皖三省交界地区,崇山峻岭,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足,是我国的主要茶区之一。在唐代,陆羽将顾渚、阳羡的紫笋茶列为全国名茶,他在《茶经》中写道“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紫笋茶的主要产区分布在顾渚山与阳羡(宜兴湖氵父镇)。顾渚紫笋茶产区分布在顾渚周围的桑需坞(今叙午峤)、白芝山、悬脚岭,其次在啄木岭等。可见悬脚岭一直是紫笋茶的主要产区。
当时在境会亭督造、品茶活动规模浩大,仅品茶研讨要摆20多桌,另有戏台歌舞表演,热闹非凡。怪不得时任苏州刺史的大诗人白居易,当闻得常州贾刺史和湖州崔刺史在悬脚岭境会亭时,即兴寄诗:“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山。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台作一家春。春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赏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就对病眠人。”
郭沫若调研,民国十三(1924)年,江苏军阀齐燮元和浙江军阀卢永祥为争夺上海,在宜长边境开衅,时称“齐卢战争”。郭沫若于同年12月来此调查战况,发表了记述军阀战争给人们群众造成灾难性的文章,收集在郭沫若文集第二卷《学生时代》,《水平线下》,《到宜兴去》(目的地是悬脚岭),《尚儒村》等3篇文章,当年郭沫若到尚儒村住在王家翰家的阁楼尚存。   
四、儒文化的传承,古村新貌。
尚儒村千百年来以山村资源的靠山吃山,以竹、柴、茶为生,生活困苦。解放后逐步兴办了一些企业,如加工生产热水瓶外壳的竹壳厂、粮食饲料加工厂、开挖乌泥矿、砖瓦窑、茶叶加工厂、电镀厂、石英砂厂、耐火厂,均是以利用山区资源为主的初放型企业。改革开放始,在市场经济主导下,尚儒人先后办起了几十家私营企业。如长兴链条厂、长兴康盛高温炉料厂、长兴恒盛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等白手起家,稳中求胜,越办越兴旺,仅耐火行业就办起了十家。尚儒村人在工业致富的道路上开始迈步。
在近年来政府号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历史大潮中。尚儒村党支部,村委会紧紧围绕“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生活品质”为目标,全面有效地改善村庄环境,使本来就山青水秀的尚儒村,更加景色宜人。
在这个小小古村的全面改变中,有一种精神似乎没有改变,这就是“崇尚儒学,耕读传家”,教育兴业和优良家风的传承亘古未变。
在清•道光年间,小村就有了私塾学堂,以“尚儒小学”源源不断提高村民素质,造就数百名学子走向县城乃至全国。学校本身也培养了一批从事教育的老师,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因此煤山镇流传着“尚儒出校长”的美誉。
近年来,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以村书记蒋国勤、村长王文军、老书记王坤荣等组成的工作班子,早出晚归,精心安排,宣传发动,多方集资。老书记王坤荣不顾年事八十高龄,串户走访。举全村之力,以“三改”(改水、改厕、改路)为重点,实施旧村改造。溪涧两边砌邦等,总长五百余米,新架桥三座。村道拓宽硬化总长三点五公里,彻底清除了自古以来农村的所有露天粪坑,聚居点共建公共厕所五座,农民改厕建卫生间四百三十九户。村名筹资建水塔引水入户,家家用上自来水,彻底改变了世世代代“上游污水下游用”的不卫生状况。生活污水采用“三夹式”生态污水处理池。生活垃圾集中投放,集中清运。固定垃圾箱和流动垃圾箱四十余只。村中主干道安装路灯、景观灯七十余只,实现夜间亮化,路面灯火通明,方便村民出行。同时建成休闲体育场、休闲生态公园、医务室、老年活动室、篮球场、健身器广场、魅力乡村大舞台等工程。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总投资近五百万元。
其中有一项千古垂训,是始终没有变,这就是传统的家训家风教育不变,甚至还有新的发挥。
如今走进小村中,不论是高楼别墅,还是百年老屋,每户人家的门牌不仅有新农村的文明户标识、现代文明警示,还有该户主姓氏的家训。
如图中尚儒中村的276号的门牌,是户主为王其大的老屋,其门牌上的“王氏家训”是“孝敬父母,善待他人,爱护友邻,诚信有礼,克勤克俭。”四百多户的家训各不相同,标注着户主姓氏的家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景线。每一块门牌都体现现代文明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
如今尚儒村,曾先后被评为“五好”党支部、先锋工程、四星级民主法治村、市级文明村、市规范化档案室、中国魅力乡村、湖州市文化示范村、计划生育示范村、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全村的三个文明建设齐头并进,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
1、宋嘉泰《吴兴志》(嘉业堂刘承干本)
2、清乾隆李堂《湖州府志》,清同治《湖州府志》
3、清同治《长兴县志》,新编《长兴县志》(1991年版)
4、新编宜兴《湖氵父镇志》(1999年出版)
5、长兴县煤山镇尚儒村《尚儒志》
6、《尚儒王氏宗谱》民国
7、《尚儒徐氏宗谱》
8、《尚儒张氏宗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