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五代王审知据闽,闽人沈姓者避沈音,去水尤氏

尤姓是南中国的姓氏,始自10世纪,在百家姓中排第19,在当代姓氏中排第124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多生活在南中国一带。

一、起源

尤姓原姓沈。公元十世纪,五代人王审知在福建称王,因审、沈二字同音,沈姓族人为了避讳,将自己的姓改为“尤”。宋代李纲于《梁奚谷漫录》指:“系出沈姓,五代王审知据闽,闽人沈姓者,避沈音,去水的尤氏。”有说当时提出改姓的人名为沈思礼,为王审知女婿,今福建省南安市南厅有尤(沈)思礼与夫人王郡主的陵墓,俗称“驸马墓”。

根据此一说法,尤姓的祖源与沈姓相同。《姓纂》指,沈姓为黄帝的后裔,源自周文王的第十子晡季,因为食采于沈国而得姓。当时的沈国大致位于河南省汝南县东南至安徽省阜阳县西北一带地方。大约公元900年福建沈姓转为尤姓后,开始在福建繁衍,成为江苏吴兴一带的望族。

除了汉族的尤姓外,满族人亦有尤姓,世居沽河、辽阳等地;而赫哲族的尤可勒氏,汉姓亦为尤;今满、台湾土著、蒙古、佤、苗、羌等民族亦有尤姓。

二、分布

公元907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尤氏始盛于世,闽立国近四十年,公元945年被后唐所灭。

北宋之前的尤氏寥若辰星,宋真宗之后,尤氏始光芒四射,却是不争史实。沈氏郡望有二:吴兴和汝南,而吴兴地处闽地,沈改尤后,吴兴郡顺理成章成为尤氏郡望。

据《常州府志》记载,宋真宗天禧年间,泉州晋江人尤叔保举家迁往常州府无锡,子大公,孙尤辉,曾孙尤著,玄孙尤袤、尤梁,尤袤子尤概,孙尤火育、尤耀,曾孙尤冰寮、尤带等均名载史册。南宋时都城为临安今浙江杭州,由于仕宦等原因,浙江也成为尤氏大批涌入之地。五代至两宋,尤氏除继续繁衍于福建外,已开始播迁于福建周边省份。宋末,元兵大举南侵,宋赵王朝丧师失地,节节败退。尤氏或仕宦,或逃难,于是广东、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尤氏人落籍。而一些大胆的尤氏人则举家北上,因为当时北方已由夷族统治多年,不会发生你来我往的拉锯战,相对稳定。宋朝末期至元朝,尤氏在北方繁衍兴旺。

明朝初期,山西尤氏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北京、江苏、安徽、湖南等地。郑和下西洋,表明中国造船水平的提高,时福建等沿海地区的尤氏有渡海赴台,扬帆东南亚者。另外,尤安礼随父由长洲今江苏苏州徙居武昌,尤求由长洲移居太仓。

清朝,尤萃由浙江嘉兴徙居平湖。尤氏回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的少数地区。

如今,尤氏在全国分布较广,以福建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尤氏人口的28%,河北、河南、江苏、北京等省市亦多此姓,上述五省市尤氏约占全国汉族尤氏人口的76%。目前尤氏聚集地多在福建省泉州、南安以及江苏省等地。

三、家谱

略。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吴兴郡:周朝时期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晋朝义熙初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

2、堂号:

树德堂、志清堂、吴兴堂、归闲堂、鹤栖堂、遂初堂、卿田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