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故地绍兴未见阳明热

会稽山中一块中有裂隙的巨石,未必能让登山客多看几眼,但是却能让海内外阳明学的研究者激动起来,因为这里被道教称作“阳明洞天”,更是明代大思想家王守仁早年读书结庐之地,他的“阳明”之号也由此得名。

浙江省儒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阳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钱明研究员十多年前来过“阳明洞天”。他告诉记者,根据明万历《绍兴府志》的记载,以及清初学者毛奇龄的著述,这里就是王阳明青年时期筑室读书的地方。

来自海峡两岸、韩国、比利时的20多名学者2日至3日参加了首届绍兴阳明学与蕺山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王守仁生于明代的绍兴府余姚县,晚年在绍兴城讲学授徒长达六年时间,他平定宁王之乱后被封为新建伯,在当地修建了伯爵的府第。心学传人、明代最后一个儒学家刘宗周则长期在蕺山书院讲学,培养了黄宗羲等多位浙东学派的大家。

来自海峡两岸、韩国、比利时的20多名学者2日至3日参加了首届绍兴阳明学与蕺山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阳明学的时代意义”、“王阳明良知论中‘灵明’的意味”、“扬弃朱子理学的阳明心学”、“从哲理诗看王阳明的心学诣境和思想特色”,海内外学者围绕着阳明学的一个个问题开展研讨,试图重振蕺山书院的讲学之风。

王阳明思想影响了多个东亚国家,但在中国大陆一度沉寂。浙江大学哲学系主任、央视《百家讲坛?传奇王阳明》主讲人董平教授说,这主要是建国后受苏联哲学影响,将他的思想划为“反动的主观唯心主义”。“我们沉浸在物质改造带来的欢天喜地之中,但不去想这是否是民族已经健全的标志,因此,‘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仍有重要意义。”

浙江省儒学会会长吴光教授则认为,阳明学包含着以道德良知为核心的道德理想主义、提倡“亲民“重视民生的人文精神、体现多元和谐的和而不同精神和知行合一、力行实践精神,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实践意义的鲜活文化,有助于重建社会道德、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应当深入发掘并加以发扬光大。

王阳明生于明代的绍兴府余姚县,晚年在绍兴城讲学授徒长达六年时间。他平定宁王之乱后被封为新建伯,在当地修建了伯爵的府第。去世之后,王阳明安葬在书法圣地兰亭附近、由他亲自选定的墓地。

近年以来,王阳明的思想再度引起社会的重视。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助理童力军介绍说,《王阳明全集》去年再版之后,销量已经达到1万多套。在网络作家当年明月的作品《明朝那些事儿》中,王阳明也占据了极大的篇幅。王阳明的出生地浙江余姚则已多年举办学术研讨会和纪念活动。

余姚与绍兴隔曹娥江东西对望,但是,王阳明留在绍兴的诸多遗迹现状并不如人意。与钱明十多年前寻访时相比,山间修了石板路,山下正在大兴土木修建酒店,而“阳明洞天”冷清依然。与之作伴的是浙江省文保单位唐贺知章《龙瑞宫诗》摩崖刻石,上面的一处宋人石刻依稀可见“阳明洞天”四字。

几经战乱,王阳明的伯府台门已经破败。府后的观星台改建成了一处园林,一处班驳的木门上挂有市级文保点的小牌,府前的一方水池也只是沉沉死水。已经走开的几位学者得知此处就是王阳明“天泉证道”的所在地,忙不迭折返回来拍照留念。

王阳明墓地与书法圣地兰亭景区相去不远,但热闹程度不可以道里计。浙江省儒学会会长吴光教授介绍说,王阳明墓在抗战中遭到日军轰炸,1989年经由地方政府拨款和日本友人捐款才得以重修。当时他还设想在墓地附近修建纪念馆等附属设施,但是未能如愿。如今墓地附近是一处“山庄”。

在研讨会上,绍兴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落户重修后的蕺山书院,浙江大学也将这里设为研究基地。书院的管理部门绍兴书圣故里管委会主任徐志华表示,今后书院还会不定期举办国学特别是阳明学的讲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