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全州祭祀王巩的祠堂——定国公祠堂

在广西全州县才湾镇南一村,有个三槐王氏著名的王旦宰相的孙子——王巩的祠堂,叫“定国公祠堂”。
全州县才湾镇南一村是一个行政村,现有24个自然村屯。其中大部分地域和村屯的总地名叫南宅。这是北宋时王巩在这里隐居立宅而得名的。
王巩生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殁于政和七年(1117),他所处的时代社会局势非常复杂。1067年神宗皇帝赵顼即位,他任命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为相,并支持他进行改革(变法),但遭到保守派的反抗。1085年神宗死后哲宗赵煦继位,高太后听政。次年(元祐元年),哲宗任用史学家司马光为相。司马光政治上守旧,尽废王安石变革新法,从而形成两派政治集团互斗,斗争非常复杂、尖锐。这些斗争发生在元祐年间故称元祐党祸。1101年徽宗赵佶即位后重用奸臣蔡京为相。其后,蔡京指控司马光、大文豪苏轼等人为元祐奸党。在这些斗争中受迫害最大的是苏轼,而苏轼每次受害又株连王巩。他们第一次受迫害是元丰二年发生的乌台诗案,苏轼被指控“讥讪皇帝”而被捕。苏轼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王巩无辜受牵连以“谤讪文字不缴”为由被贬广南西路宾州(今广西宾阳)监盐酒务。实际上是在宾州贩卖盐酒。第二次受害是元祐党祸,当时苏轼多次以“讥讪先帝”的罪名被流放。绍圣四年被贬去海南。元符一—三年(1098-1101年)王巩被送全州(今属广西)编管。当时全州属荆湖南路(今湖南省),王巩在这里被监管了3年。王巩第三次受迫害是崇宁至大观年间(1102-1105年),当时司马光、苏轼均已去世。但蔡京为搞臭他们,把309人打成元祐奸党并在全国刻碑示众,王巩名列其中。
在这样的环境中,官员们便自然产生了潜逃的思想,“走”是上策,趁赴贬所地之机潜逃更是良策。据有关资料记载:“党籍兴,(王巩)再贬广西”。大观元年(1107)王巩再贬广南西路坐船途经全州时在船上做梦曰:“逢湾则止,逢浦则居”。经下船探访,正好当地有湘江转湾的“湾”,又有地名黄龙湾的“湾”。有河与河交汇处称为浦口的“浦”,又有庙名湘浦庙的“浦”。王巩当时政治上受压,担心今后不得内迁和入京,又受梦意的诱导,便止于黄龙湾居于湘浦庙,在这里长期隐居了。日后,王巩在湘浦庙之南不远处的湘江边立宅,名曰“南宅”。这就是南宅村的来历。王巩之后裔便称南宅王氏或湘浦王氏。其家族所修谱书老谱称《湘浦王氏家乘》,2001年新修族谱称为《全州南宅王氏族谱》,这说明“南宅”的地域范围和名称带有家族性,与行政村有所不同。 
王巩隐居湘浦庙并立村南宅至去世时间长达10年。这10年其家室有些什么人不清楚。据史书载,王巩子四,即奇、时、由、皋。《湘浦王氏家乘》载:巩公子六,长得全,余五名未纪(记)。苏轼《王定国诗集叙》中说:“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边境之意)五年,一子死于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由此看来,王巩有六子的可能性较大,但在南宅生活的只有“得全”一人。
南宅村落的古建筑最具有特色的是祠堂建筑,原来各房都建有祠堂。现在除龙门口合江公祠外,其他各房祠堂基本上已毁。保留完整的是四房共有的定国公祠堂。定国是王巩的字,以王巩的字做祠堂名,因是四房共有故又称四大房祠堂。祠堂座落在大地里村,其修建时间已无法查考,因谱书无记载,石刻碑文已全毁。祠堂面积共2067㎡。其中主房分上下两座,下座又分上中下三进,建筑面积共1480㎡。副房(学校及伙房)以及门头前庭小院共587㎡。如今主房保留完整,副房已拆除建村委会办公用房。本祠堂为砖、木、石混合结构,青砖青瓦青石料。墙体厚0.42m,地脚线为两层条石铺平,用角石石料作转角。转角石料高约1m。四周外墙下半部未披灰,用白浆勾缝。下座第一进两侧有月亮门,右门额上刻有“崇绪保光”,左门额上刻有“显德积庆”。这是一幅楹联。其意思是:崇敬祖业发扬光大,彰显恩德积善增福。山墙屋顶有翘檐卷尾。外墙上半部分有人物、动物形象的浮雕塑像。祠堂整体外貌显得雄伟气派。祠堂内部两座共有木柱60根。屋顶用卷蓬或平板吊顶,并绘有彩画。横梁上有浮雕。祠堂的上座为神龛部。原来的神龛供台解放初期全毁。2014年重建供台及本家族前12世先祖的神牌。上座的大门门框、门楣、门额全用石料,门框门额上刻有对联、横额。两边耳门的门框门额也用石料彻成。门额上有题词。下座的三进无隔断,是大型的祭祀集会场所,原设有戏台,可容纳近千人欢戏。从上座至下座的三进共有天井7个。天井边沿及中间过道全用青石料。下座大门两侧原有石鼓,石鼓上有石狮,门头上有《定国公祠堂》木制大匾。近年来石鼓和大匾都被盗。本祠堂虽久经风雨沧桑,但仍显当年风采。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是精贵的文化遗产。并且,红军长征中的觉山阻击战时红军战士曾在此居住,具有重要的革命意义。因此,建议将本祠堂列为非物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此外,本祠堂虽为南宅王家所建,但现查明王巩其他儿子在全国的后裔大约有数百万以上,今后将有很多王氏宗亲到此凭吊先祖。这样,本祠堂今后既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又是王氏宗亲联谊的场所。
南宅是湘桂古道的重要地段,东临湘江,是水路运输大动脉,西边旱路的脚山铺是重要的驿站。此地是湘桂古道最重要的关隘,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脚山铺以居住南宅王氏为主,还有伍、卢、唐三姓人口不多。长征后因在此发生的阻击战叫觉山阻击战,脚山铺便改称觉山。
1934年,红军长征经过全州时,当年11月27日,红军一团从灌阳进入全州,第四团占住界首(当时属全州县,现属兴安县),第二团从大坪渡江占领二美滩。第五团原计划攻占全州县城,因湘军3个师又1个团先期到达而未攻城。红军军革委掌握全州至界首间暂无敌军的情况后便决定30日前渡过湘江。在渡江前要设防阻击敌军拦截湘江。28日,红五师负责阻击灌阳新圩之敌,四师在兴安光华铺负责阻击兴安扑来之敌。为确保界首以下的凤凰嘴、大坪、金堂、许家、屏山渡等渡口顺利渡江,负责阻击湘军增援桂军沿江拦截红军渡江。11月30日,湘军一路军司令员刘建绪知桂军撤离全州至界首之间的防务,判断红军必定从全州进入湖南,便倾全力攻打被红一军团二师占据的脚山,在公路沿线的二里半(地名)及其附近山场的双牛角抱西瓜岭、先锋岭、皇帝岭、美女梳头岭、冲天凤凰岭、米花山等发生激战。30日晚,红一军团一师师长李聚奎进入觉山阵地,当湘军首次发起进攻被击退后,接着湘军集中16个团的兵力,用飞机作掩护,连续数次猛攻均被击退,当天下午湘军猛攻一师占据的米花山、美女梳头岭,由于寡不敌众,一师撤至绍水的水头等地。敌军又攻击二师所占据的先峰岭,因敌军火力强大,五团政委易荡平及两个连的指战员全部牺牲。当晚,湘军猛攻皇帝岭,二师以大无畏的精神击退敌军多次进攻,守住了高地。后因四团政委杨成武身负重伤,二师阵地三面受击,便主动撤至绍水的赤兰铺、白沙铺等地。形成了二次阻击线。
觉山阻击战连续激战三昼夜,红军以牺牲2000余人的代价击退了敌人的进攻,阻击了湘军对红军渡湘江的拦截,减少了红军主力部队渡湘江的损失。觉山阻击战的战场都是南宅王家的祖遗山场。红军战士的热血洒在这块土地上,他们的忠骨埋葬在这块土地上,他们的事迹已成千古壮举。因中央对此战定名为觉山阻击战,因此脚山铺也改称为觉山了。据一些老人回忆,当时红军从金堂、许家渡口渡过湘江后全部进入南宅各村屯短暂吃住后赶赴脚山阵地.他们也曾在定国公祠堂吃住过。战斗打响后曾在祠堂内办炊并从祠堂送饭到战场(从祠堂至战场约二公里),祠堂见证了红军战士血洒南宅英勇杀敌的壮举。
“南一”村名的来历:明清时此地属全州恩德乡二十五都,民国时期以“南宅”首字“南”字为序划为南一、南二、南三三个行政村,属恩德区屏山乡。光复以后,三个行政村合并为两村,即南一、南二两村。解放后,南一、南二两村又合并为一村(松毛屋报木源划归田心村),其村名为了与咸水南宅不重名,两村合并后便定名为南一村。此地名一直使用至今,而原来带有家族性地名的南宅便逐步淡化。南一行政村于1958年由枧塘乡(镇)划归才湾乡(镇)管辖。目前全行政村共有人口4300余人,其中南宅王氏家族人口约3500人。加上在外乡镇居住的人口,南宅王氏家族共有4300余人。
最近,当地政府投资两百多万元修复“定国公祠堂”,作为红军长征纪念文化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江西到陕西,凡是长征经过的地方都是文化公园的组成部分,中心地点就在全州。去年,修建了红军长征纪念馆,馆址就在南一村。
(本文系王听兰根据王喜修《北宋名人创建历时近千年的古村落群——才湾南宅王家》一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