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忧患始于名——王守仁

王守仁生而不凡,天生有特殊的气质成为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仕途经历丰富多彩而又颇具挑战性,危疑之际,神明愈定,智虑无遗,巧避灾祸。

王守仁诞生之前,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王守仁5岁仍不会说话,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知及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弘治五年,王守仁乡试中举,然后两次考进士落第。二十八岁会试出色,赐二甲进士,观政工部。弘治十七年,授兵部武选司主事。明武宗正德元年冬,宦官刘瑾擅政,并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路途中,王守仁被刘瑾派人追杀,他伪造跳水自尽躲过一劫。正德五年,刘瑾被除去,王守仁升任南京刑部主事。正德六年王守被召入京,历任吏部文选司主事。正德九年,升任南京鸿胪卿。正德十一年,王守仁被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方。正德十三年,王守仁恩威并施,平定为患江西数十年的民变祸乱。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朝中大臣震惊不已。当时,王守仁正前往福建平定叛乱,得到朱宸濠叛乱的消息,立即赶往吉安,出兵征讨。一开始,王守仁来了个疑兵之计。他深知如果宁王顺长江东下,那么南京肯定保不住。王守仁假装传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又写蜡书让朱宸濠的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劝宸濠发兵攻打南京,又故意泄露给朱宸濠。此时,李、刘二人果然劝宸濠进兵南京。而在朱宸濠率兵六万沿江而下窥伺南京的时候,王守仁已经率领八万平叛军,直捣宁王的老巢南昌,迫使朱宸濠回援。朱宸濠留守南昌的兵力空虚,经过三天激战,宁王战败被俘。然而,平叛大功却没有得到武宗的认同。武宗身边的佞幸之臣,与宁王交往密切,心态极端复杂。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势,王守仁流勇退。他将朱宸濠交付当时尚属正直的太监张永,然后称病,以避免卷入更多的政治事端中。奸宦的心意难测,王守仁感到非常忧虑。正好京师有两位宦官来到浙江,为巧避灾祸,王守仁设宴款待他们。酒喝到一半,王守仁拿出两箱书简,都是两人交往宁王的证据,王守仁全数交给了他们。两个宦官感谢不已。王守仁始终未遭祸害,多得自这两个宦官维护之力。假使此时王守仁持书简来挟制他们,那么仇怨便更深,而祸害也将无穷……

人生忧患始于名,旦喜无闻过此生。忧患意识,是人的一种预判和警觉,并作出防范。其实质在于居安思危、有备无患、趋利避害。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在这安危存亡的辩证法里,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思维、底线思维和前瞻意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心怀忧患,才会有“常回头看看”的历史自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说明了人生的无常。趋吉避凶,是人类的天性。在绝大多数时候,人生是需要聪明需要智慧的,聪明智慧可以解决人生的绝大部分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