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王氏大成云谱》工程简述

中共中央宣传部于2017年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及2021年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明确指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因此,如何使家谱文化按照上述《意见》和《规划》的精神,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能为丰富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一、“云谱”新概念

(一)传统的修谱方式以及纸质版家谱存在的不适应性

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高度城镇化发展,人口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迁徙流动,已经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迁徙流动,导致以往以某一始祖所在具体村落为主的某个支派的家谱的集中编修的传统方式已极度困难。

传统谱牒受印刷成本的制约,大多篇幅繁洁,而印数很少,印制完成后束之高阁,被少数人珍藏,大多数人则无法分享编纂成果。其社会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目前,在多数年轻人的心目中,谱牒是老年群体行为的产物,由老年群体发起组织,并实施编纂,阅读群体也以老年群体为主。

谱牒是一种非官方著作,虽有旧例可循,但没有统一的规范,千个师傅千个法。

实际上,谱牒是一种工具书,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查”的。通常,读者无需通读全书,更多的是查找某一支某一房的特定群体资料。对于不能确定亲缘关系的族人,则有寻根认祖的功能。这就要求谱牒有便捷的检索入口,以方便查询。传统谱牒有特殊的编排体例,许多读者不适应其编排方式,查阅往往不得要领。

正常情况下,谱牒更新周期约为2060年。遇上特殊年代,甚至数十年、上百年也得不到更新。

以上情况严重制约着族谱文化的发展,甚至难以为继。

(二)以数字化的网络载体的云谱型谱牒文化势在必行

采用先进数字化、网络化的修编方法,使同一支派的人口无论分

散在全国、全世界各地,均可以通过高效便捷的通信联络以及数字化修谱方式,把传统家谱文化创新高效地编修成全新的家谱形式。

以网络为载体的数字化族谱,无须较高的印刷成本和复杂繁琐的查阅,便能快捷、低成本地查阅。数字化谱牒有广泛的覆盖面,即使远在异国他乡,便能快速突破时空界限,与祖先亲密接触,与故乡亲人亲密接触。

贴近年轻人的阅谱习惯,适应年轻人以网络为载体,鼠标轻点,手机查阅,适应年轻人参与编纂,让老一辈将谱牒编纂的接力棒传到下一代的手中,使谱牒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能通过统一的数据库结构和输出系统来规范体例和界面,查阅搜索方便,通过关键字查询,方便易举。族谱更新时间大大缩短,可以指定时限,随时更新。

综上所述,数字化谱牒较之传统纸质谱牒有着无可比拟的多方面优势,是谱牒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云谱”的产生与功能

十八年前,我们编纂纸质版《中华王氏大成总谱》时,就设想今

后要用大数据手段建立数据库中心、最终能编到每个现在人口的“数据库中心”的网络总谱。但那时的族谱数据是存储在有线连接的电脑系统里,要通过鼠标点击和键盘操作来实现电子族谱的输入、查阅、修改等功能。那就是我们当时的有线《网络总谱》。

今天,我们改用无线网络手段传播,以人人都有的手机为终端实现人人可以查阅、搜索。让数据信息以4G5G速度的电波形式在天空云中传播。这就形成新形式的“云谱”了。

因此,我们定义:将族谱数据库中心以无线电波在云中传播到人人都有的手机终端,以显示并查阅、搜索等多功能的新型数字电子族谱,称为“云谱”。

为此,《中华王氏大成云谱》就是面向涵盖海内外的中华王氏族人,可以实现人人皆能逐步进入的“云式”族谱。

 

二、从纸质版《大成总谱》的实现到网络版《大成云谱》的规划

我会从2002年开始筹备建立以来,经过六年的摸索、调研,终

于在2007年正式提出编纂全国性纸质版《中华王氏大成总谱》。

(一)纸质版《中华王氏大成总谱总谱》的实现

直到20195月,《总谱》历经了十八年努力而编纂完成,本会汇集了100多名编委,其中22名骨干编委(副主编以上),该《总谱》分七部39册,23千多页,2300多万字,图片800多张,总重80多公斤,汇集全国王氏大支派1800多支。在编撰开始,就以起点高、技术新的高要求,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并向我国版权保护中心登记了版权证书。编辑技术上采用数字化方法,世系记述用一图(世系图)一表(世表)形式,既节省了篇幅,又丰富了内容。

(二)适时规划“云谱”工程

为了满足新形式下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从青少年到老年查阅和研究王氏文化的需要,将原有传统文化工程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建承载新型族谱文化的“云谱”工程。

纸质版《大成总谱》基本理清了中华王氏的根系源流,为各地支

派乃在现有在生人口的录入奠定了基础,亦即为《云谱》工程奠定了基础。纸质版《大成总谱》的支派终端大多为清时期终端先祖,而此终端先祖即成为现有各支族谱支派第一始祖。

此外,纸质版《大成总谱》所存在的缺漏或个别错误,也将在网络版《云谱》编纂时给予纠正或补充完善。

网络版《云谱》不仅会使用统一软件,而且坚持统一使用“中文家谱通用数据标准”,规范使用族谱中全部文字术语。

至于《大成总谱》与《大成云谱》两者均有“大成”二字,意为均会尽量收录入所在支派及人口。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至于实际收录程度,当然因客观条件存在较大差距。为此,纸质版《大成总谱》存在差距较大,已经难以纠正,但能在网络版《云谱》中不断完善。

网络版《云谱》的“大成”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渐进的过程,各个支派上源的对接尚需编辑部与各支派主编考证协调统一后才能入编。另外,所有尚无族谱、不知远祖上源的人员如何连接,尚待考证。

所以,“大成”二字,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其实现过程是个渐进的过程。

 

三、《云谱》工程实施要点

(一)《云谱》的可行性提要

《云谱》要编到每个人,要上天入云并能进入人人都有的手机。因此,《云谱》比《总谱》可行性更大更好。

1、我们有《总谱》电子版的优越条件,首先将《总谱》电子版录入,然后分批吸纳各支派录入,尤其是已经编好支派族谱先录入,可先在“中华王氏网”上查询,先上云并在手机上查询显示,以加强吸引力和注意力。以后,成熟一支,录入一支,并且研究将暂未联上上源的也逐步录入。

2、是资金投入优势。《云谱》不需要整体印刷,就不需要付出巨

大的印刷成本。如果有的支派需要打印本支系先祖以下的分支谱系,则可随机打印,成本极低。

3、使用方便,人人手持手机即可查阅。

(二)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

有效的组织机构是实施《云谱》工程的重要保障,我会决定建

立以下三套(三个层次)的组织机构。

1、决策机构——《中华王氏大成云谱》编纂委员会,是《云谱》

实施重大事宜的决策机构,具体班子即我会常务理事会班子中副秘书长以上成员,我会[2021]22号文已宣布。

2、部门执行机构——已经建立了编辑部与工程技术部两个机构,

我会[2021]24号文已宣布。

《云谱》编辑部的功能不同于《总谱》编辑部,无需对支派进行具体编辑,主要任务有二。一是贯彻《语言通用标准》,规范《云谱》中语言、文字、词条。二是协调处理上源分歧等。对申请入编的支派的上源与总谱认同,由编辑部与支派修编委一起认同、签约方可录入。

工程技术部,是选择使用软件,组织录入人员对支派纸质家谱具体录入软件,逐步使之成为《云谱》。

3、基层运行机构——即工作站+各支派修谱委等。由各工作站协

调组织本辖区范围内所有王氏支派修谱委,分批与总部联系,并逐步进行录入业务,做到成熟一个,录入一个(须签约上源认同,并收取录入人头费的预交费用)。

4、改版“中华王氏网”,使已录入的《云谱》能在网上查阅

与显示,并通过网络在手机上显示。

(三)资金筹措与核算方案

1、制定收录标准,按每支录入人口收费。

2、制定收录程序与结算方法

每个支派在商定好准备录入及录入收费标准后,首先按预计

录入人数的3050%直接交给总部财务,待全部录入完成并验收合格后,按实际录入人口向总部付清。

总部收到支派交费后,A、将按比例下拨工作站用作工作站运作经费;B、按比例上交软件使用费;C、总部机关自身运作费用。

四、团结协作,众志成城,奋力实施

(一)按“大团结、大联合、大统一”原则精神,建立“大云谱”

鉴于现有的王氏社团及众多王氏民间群众组织,由于在上源记述分歧或地域、沟通程度上的差异,形成了一些派别,甚至产生一些分歧、矛盾。在创建《云谱》工程中,我们要本着大团结、大联合、大统一的指导思想,尽量团结联合各地支派参加《云谱》工程。

1、团结与联合应遵循以下原则:承认《总谱》的上源记述。《云谱》将在“中华王氏网”上链接。按本会规定运作并交纳相关费用。

2、在世系问题上有分歧者的处理方法:凡存在世系代数分歧

及先祖行述的分歧,由编辑部会同双方认真分析,尽量取得一致,在《云谱》中记述。若有分歧意见难以统一者,也可取一种双方认同的方式在《云谱》中记述。《云谱》编辑部对王氏社团组织及各支民间组织,在《云谱》工程创建工作中将一视同仁。

如果有的分歧过大,一时难于统一者,暂不入“云”。

                     《中华王氏大成云谱》编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