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寻乌澄江镇黄岗村记

癸卯年五月十五日,吉日良辰,正值周未假日,受黄岗梓叔盛邀,上午在门岭王氏会长王振平兄弟陪同和庚兄光伏公司张总,欧信木雕欧总,驱车前往寻乌县澄江镇黄岗村参观学习,在黄岗王氏理事会祖京,庆华梓兄叔的带领下,逐一参观考察了逊一公宗祠,则汤宗祠,定远宗祠,继佑宗祠,学宗祠文化,看传统非遗”,“根在太原,先祖福建,同根同荣,情系一家,受到了黄岗梓叔的热情招待,感受颇深,收获良多。

  据村干部承旺兄弟介召;黄岗村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澄江镇境内,地处澄江镇北部,距圩镇8公里,现辖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00多人,现有党员38名,全村果业面积7800多亩,2008—2009年和2009—2010年度被县委评为全县先进党支部”,2006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村

  黄岗村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料,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黄岗村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业为主,在黄岗村新农村新社区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丰厚的成果,黄岗村物产丰富,天蓝水清,空气清新,黄岗村与周边地点:黄岗一桥,山下,排项,老虎头脑,新店,高坑,斗迳,乙山下,小塘坑岌背,主要农产品:小胡瓜,青豆,辣椒,通菜,白萝卜,桑椹,枣子,油桃,丰水梨.黄岗村内及附近企事业单位:黄岗小学、中国移动手机专卖店、博文副食、大家好百货店、文娣百货等。

据梓叔们介召:黄岗自古以来有上岗,下岗连成黄土岗地,故取地名为黄岗,隶属寻乌县最北端,与会昌境盘古相联,只有咫尺之隔。

  逊一公系仲六郎公后裔荣宾公之子,生於明朝建文年间,年轻時身強力壮,深明大义,结识客家女子黃氏为妻,后生下二子仲荣,仲贵和一女。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从福建省武平县東留桂坑村鸭麻塘碾转江西,移迁黄岗。因夫妻和睦恩爱,胸怀有志,勤劳俭扑,靠耕种为生,一年到头除解决全家温跑外,仍有节余,约一四二五年始夫妻商定建居立业成家。地址选在排项、方向座北朝南、壬山丙兴建宗祠二栋,从福建武平均德公世祖排列为六世祖,逊一公立居黄岗世系也有二十三世祖了,历时五百年左右,源远流长,裔孙繁衍,于中华大地,兵城内外,大江南北。黄岗是寻乌的北大門,闽粤赣三省交界处,206国道,瑞寻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又是全国脐橙出口基地县之一的行政村,全村地势辽阔,土地肥沃,山青水秀,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全村人民,发扬缅怀祖宗勤劳坚贞之美德,在改革开放中,大搞绿色产业,用勤劳的双手美化黄岗这块热土,正涌动着改革,创新,发展的滚滚热潮,大显身手,创造新的辉煌,为国家作出新贡献,沧桑巨变,旧貌换新颜,現在的黄岗真可謂是黄土片片翻绿浪,崗山处处桔橙香,王氏后裔創和谐,齐心阔步奔小康

  据现场堪察和史料记载;逊一公祠,壬山丙向,明堂开阔,后山雄伟,横龙结穴,处于群山环抱中,秀峰如屏,围合作罗城盆地,祠内王氏家训历历在目,则汤宗祠,定远宗祠,继佑宗祠等三座祠堂分别座落在上屋,中屋,下屋,特别是重修后的继佑祠更是焕然一新,祠内新雕牌匾林立,祠堂前面水塘波光涟漪。

  古书云:壬山丙向是本运最适宜做阳宅的一个吉向,吉位多达六个。兼亥巳三分:坐丁亥向丁巳分金,宿坐室三度向翌三度,透地龙甲子庚午,七十二龙癸亥丁巳。大利,乃是少男配少女,房房均发,巳酉丑年,丁财两旺,丙禄在巳乃火禄之分金,子孙名成利就,若丙方峰起是带禄之山峰又名赦文杀无凶祸吉也,富贵科甲秀才有书香,若水充巳便是水破向,若穴录丙巳水来立丙巳向皆大吉利也。水口吉断:如水出辛戌方:左水倒右出辛戌,为正旺向,名为三合联珠贵无价,合扬公救贫进坤生来会旺,玉带缕腰金城水法,大富大贵,人丁昌炽,忠孝贤良:男女高寿,房房无异,发福绵远,若得旺山肥满,旺水朝聚富比石崇。如水出丁未方:左水倒右出丁未,自旺向,名为有衰方可去来,发富发贵寿高丁旺……

水法:左水倒右,走丁未,吉。右水倒左,走丙乙辰甲,吉。山峰:丙峰财丁,巳峰主大贵。黄泉:巽。曜:辰。劫:申。杀:乾。生:申。旺:子.开门:八宅宜开离震巽门吉。玉辇经宜开卯丁坤酉门吉。门楼经宜开卯巳未门吉。放水:宜放丁丙乙巽坤水吉,申空。丙向丙位甲庚门,乙丁放水艮加吉。若逢卯酉震巽位,军贼枷锁祸千般。开井:辰戌丑未方不可开井。井宜申子方;作灶:宜乙辛子癸方;牛栏:宜艮坤方;马房:宜辰戌方;猪栏:宜丑未子午方;羊栈:宜乙辛方;鸡栖:宜壬子丙午方;砻碓碾磨:宜辰巽方;厕:宜卯巳方。

  另:2024即将进入九运,那么九运的壬山丙向,一般情况下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这里分为两个情况,九运建成的壬山丙向房子属于九运房;八运建成的壬山丙向房子则属于八运房,第一,九运房的壬山丙向。以上是九运中壬山丙向的宅运盘,壬山丙向的房屋在九运时为双星会向格局,同时也是山星全局伏吟,壬山丙向八运旺丁不旺财,九运旺财不旺丁。正南向方为双星会向,为旺丁旺财之吉位,山主人丁水管财,所以向方的外峦头上喜低平宽广,有远山远楼为佳。以上就是九运房的壬山丙向的大概布置,然而有一些住宅是八运建的房,那么在进入九运的情况下,其风水布置就要有所调整,因为飞星的吉凶发生了变化。第二,八运壬山丙向在九运中的布置。首先是双八正北位,因为世运已经转到九运,所以已经不能称为双星会坐了,而是双八会坐,吉力大打折扣,但是八白星仍为三吉星之一,虽然退气但是仍有吉力存在,而正北又是坐山方,所以宜放置风水石增强坐山之力。东北和正东为1661组合,喜水生旺一白近旺之星,喜放置鱼缸或水养植物。正南和西南为9779组合,喜植物生旺九紫当令吉星。西北为34组合,不喜植物或较高大的木制家具。除了以上内容外,八运的壬山丙向,也可以转为九运,但无论是这种转世运的方法,还是以上介绍的风水布置,都要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然而该地现代建筑的电线杆,变压器,不规则的建筑物,房顶的贮水桶林立,屋角,道路,围垟的反弓形成的煞气,一定程度影响了人居环境的健康.财源人丁的兴旺。

  但古训有云:求福造福,诚意为先,植树获荫,注水开源,大地宜用德发,发福还须时运,风水轮流转,富贵均有时,得势宜收敛,居安更思危,忌贪取豪夺,忌得意忘形,忌怨天忧人,气运有定数,枯荣自有时,多积德行善,修时来运转,匡扶正义,兴业济世,福薄缘浅,助纣为虐,因果轮回,福报自销。常言道: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有福之人天照应,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吉凶祸福由天定,后天努力可改运,雨露不润无根之草,佛道不渡无缘之人!风水本大事,人子须珍重,听天命,更应尽人事,穴本天成 福由心造。

  祠堂文化,渊源流长。中华文明,千古流芳。祖德宗功,传承弘扬。昭示后人,耀祖荣光。民族振兴,重拾信仰。新时代家风建设被提升到治国理政的新高度,使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同。关于新时代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不仅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优良家风家训之精髓,还与马克思主义家庭观、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家风一脉相承,构建了家庭、家风、家教三位一体的家风建设体系。根据这一系列论述,传承中华文明、承载优良家风、弘扬孝道文化、不忘乡愁的祠堂文化,对重拾民族信仰、构建和谐社会、助力乡村振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祠堂又称宗祠、家祠、家庙、祖厝、祖宇、祖庙、宗庙,是由同一祖先所生的血缘亲属集团与地缘组织统一而成的宗族组织,在居室外独立建造的供俸祖先神位,祭祀家族祖先,尊贤,求神的场所,是列祖列宗的安息之所。祠堂是大地上鲜活的遗存,是正宗的中国“国粹,是一方独特的“中国印”,祠堂用自己的存在方式诠释时代文明,祠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祠堂浇灌家族的根,浇灌祖宗,根深叶茂,礼敬天地,祠堂成为我们追慕先祖的地方,走进祠堂,仿佛感觉到先人说过的家常话和他们熟悉的脚步声,还有他们的喜怒哀乐甚至他们的心跳呼吸声都散布在祠堂的每个角落里,这一切充满了家的味道,在那里,炎黄子孫都能寻找到我们的根,都能看到自己的胎记,千秋功过于祠堂司见一班,华夏祖先,从祠堂可知谱序流传。一座祠堂,就象一位母亲,虽历尽沧桑,却总是儿女向往的地方,在那里,有先前的风气,有我们的老规矩。在那里,供俸着祖先牌位,供俸着天地人的大道理,在那里,血脉绵延,传承赓续,生生不息。祠堂是宗族的祭祀圣地,它象征着宗族的团结,也有人把祠堂理解为死去祖先的家,神灵所聚之地,祭祀祖拌阴灵的场所。从某种意义上说,祠堂文化的繁荣侧面反应了这个历史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具体体现。宗教即解决过去、现在和来的三世问题,中国人则以家族之三世,行宗教解决之道:过去的信仰依于祖先,现在的安慰寄于家室和合,而将来的希望则寄托于儿孙。祠堂里的对象虽为逝去的先祖,然目的却在作用、影响于生者和看不见的末来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下的重新修建祠堂的风潮自有其积极的一面,可视为对内心生活秩序垂挂的一次努力,这对传承悠久的中华古文明,文化自信,民族振兴,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间也包含了中国式信仰的重拾。祠堂文化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祠堂文化建设作为引领家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铺充,祠堂文化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以上编辑的浅见,由于时间勿促,弊漏在所难免仅供梓叔参考,也谨请高明先生隐士贤者依理斧正赐教!诚望梓叔同道批评指导!!(2023.07.02)

 

太原堂王氏会昌周田上营孝公十八世裔孙王恩臻 图/文撰稿编辑

 

作者简介:王恩臻(1965——  ),男,大学法律本科文化, 助师,中共党员,现任江西会昌县水利局水土保持中心党建办主任、综治办主任、党委系统宣传信息员。曾任会昌县水土保持局宣传科长、生态环境监督大队副大队长、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会员、江西省水土保持学会会员、赣州市水土保持学会会员、理事,中国赣州杨筠松古建筑勘舆文化研究会会员、易经高级勘舆策划师,《中国水土保持》,《中国水保生态建设网》、《中国水保监测网》,《人民长江报》,《长委水保网》,《江西水利水保网》《人民网》《江西晨报网》《江南都市报》特约通讯员、信息员,中国水利(水保)网评员,自由撰稿人,会昌作家诗词协会会员,会昌融媒体中心通讯员,多年以来在国家、省、市、县等新闻媒体网站刋物发表宣传报道信息、文章、论文、诗词、调研文章数百篇,会昌根艺奇石古玩协会会员,周田发展教育基金会理事,主要从事水利水保生态建设、党建宣传、平安文明创建,科研、执法监测,政协统战,帮扶助学,国学易经研究,非遗传统文化传(承)播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