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姓之贵——貴姓的故事 2009-2-17

                                     孔子學堂·“姓氏文化”之六--貴姓的故事
                                          來源:國際線上專稿  編輯:胡群

西元前550年前,也就是周靈王22年,谷河、洛河同時洪水氾濫,直逼王宮,形勢危及,周靈王下令在王宮附近修建堤壩,以保住宮殿,而這樣以來,住在宮殿之外的百姓,將會成為這次大洪水的犧牲品,太子晉當時就勸說他父親,要疏通沂河、洛河,保洛陽一帶百姓平安,他說,修築大壩儘管能夠保住王宮的安全,但是居住在洛陽一帶的百姓就要遭殃,因此他反復勸諫他父親,要疏通沂河、洛河,這樣一來,他父親就惱怒了,罷黜了他的太子地位,被貶為庶民的太子晉16歲就死了,太子晉才學廣博,善於辯論,當時很多人都不相信他英年早逝,因此後來就出現了他得道升天的傳說。因為周靈王的太子叫晉,周朝的國姓是姬,所以叫姬晉,由於他升天的時候,去姬為王,因為平時人們都稱他為王子,是國王的兒子,所以都叫他王子晉,又叫王子喬,王喬,所以他死的時候,乾脆改姓王,叫王喬,太子晉的後人就被人成為王家人,後來就以王為姓,成為王姓的祖先。在山西的晉祠裏,至今還供奉著太子晉的塑像。太子晉雖然早已乘仙鶴而去,但是王姓卻從此留在世間,成為中華民族姓氏中的一個大姓,而據統計,王子晉的後裔佔了中國王姓的三分之二,成為一個望族。
  在中國歷史上,王姓的帝王幾乎沒有,除了西元8年,王莽篡劉漢王朝之位,建立新朝,曾經賜戰國時燕太子丹的後裔為王,之後王姓帝王賜姓的情況幾乎沒有。但是這並不表示其他姓氏的皇帝不會用王姓來賜給臣子。
少數民族有個遼國,國姓是耶律,南宋還有個金,姓完顏的,這些後來被賜姓都被賜的王姓,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權貴的象徵。
但是王姓繁衍得如此龐大,除了歷史悠久,源頭眾多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歷史上的門閥制度,自東漢以後,九品中正製成為社會選拔人才和官吏的重要制度。人們按照出身和門第分為九等。
                                王姓之貴
南朝蕭梁時,從東魏投降過來的大將侯景向梁武帝求婚,請求在顯貴之族王、謝兩姓中挑選一位美女作夫人。對於這樣一個極普通的請求,梁武帝卻說:“王、謝兩姓門第太高,恐怕不願將自己的女兒下嫁給你。你還是在南方士族朱姓和張姓中去挑選吧。”一個投降過來的大將以做王、謝二族女婿為榮,而擁有至高無上權威的皇帝卻不能應允一個重臣對王、謝兩族的求婚,由此可見,王、謝二族真是名重一時。難怪唐朝大詩人劉禹錫不得不慨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氏最顯赫的時期是六朝時代。三國吳、東晉及南朝宋、齊、梁、陳(均建都于建康,即今南京市)的300多年間,王氏與謝氏並稱望族。後因以“王謝”為高門世族的代稱。從全國情況看,王氏是望族。唐朝曾把太原王氏列為“海內第一高門”,明初大學者宋濂也把“太原之王”列為天下五大望族之首。
說到貴姓,我其實還想到中國古代的聖賢,孔子、孟子,他們的姓,流傳了多少年,到現在也還是貴姓。
所謂聖賢姓,其實是個政治的產物,孔夫子當初在創立儒家學派的時候,僅僅是百家爭鳴的一家,所以那個時候不覺得是貴姓,但是到了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他的思想被當時最高統治者看中了,認為對維護他的統治有利,就把孔老夫子的儒學推崇到最高地位。
我們今天說就因為他姓孔或姓孟,我就崇敬他,這不太可能,我崇敬的不是姓氏文化中的孔孟,而是孔氏家族孟氏家族背後的文化,孔孟思想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不是因為他的姓,姓孔,姓孟,而是因為他為國家作出了貢獻,人們記住了他們的姓,所以說只有思想的傳承才會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