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填四川”“四川填湖广”文摘总结 2009-8-1

                                       重庆市大足县王尚轩收集整理
    大多数四川人皆为外来移民,而且很多家谱中都说老家为麻城孝感鄕。区区一鄕何来如此多人外迁?就是举鄕移民外迁也不会有如此之多。笔者带着疑问,借修谱之机,上网查询了大量有关资料,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一 大规模移民的原因
1因战乱人口锐减,为各地均恒人口而移民:
1)两晋间战乱(无考)
2)宋末元初,宋元争蜀十余年,四川战乱不断。
3)元末明初,明兵攻四川(红巾军徐寿辉部将明玉珍攻四川(1362在重庆自称帝)。后来明朝军队入川灭明玉珍)。都经过残酷战争。
4)元明间,江淮之间长达十余年的战乱。(西)红巾军徐寿辉、陈友琼(分别于1351和1360称帝)与(中)朱元璋(明朝太袓皇帝)与(东)张士诚等,在麻城、黄州(今黄岗)江西一带激战。
5)明末清初张献忠据蜀、吴三桂之乱皆在四川经激战,致人口锐减。
2 随军移民:家属随征讨大军定居。或征战将士就地成家定居而移民。
3 避乱移民:战乱中心区和多发区的老百姓向相对和平区自发为避乱而移民。元明间江西战乱多,避于湖广(江西填湖广),湖广战乱多,而避于四川。明清间四川战乱多,而避于贵州,后再回四川。
4 避重赋移民:江西是红巾军陈友琼的势力范围,明朝灭陈后为惩罚乱党地区,赋税江西最重,
是黄州(麻城)的五倍。明初江西多向湖广移民是为“江西填湖广”之一部份。
5 奉诏移民:明初和清初遵照朝廷安排移民。“明初,诏以湖广世族安插入川”。明初是第一次“湖广填四川”,清初是第二次“湖广填四川”。分自愿和非自愿,后者以绳索捆绑而行,大小便才解开,是谓“背手行”和“解手”的由来。
6 家乡人或亲人投奔或投军移民。
                                             二 移民籍属
1 麻城孝感本地人移民四川。(不占多数)
2 江西和其它地方经麻城孝感乡小住中转,或已定居几代人(既“江西填湖广”的人)。后再不断移民四川。(占大多数)
3 将孝感县(现孝感市)误传为孝感乡(不多)。当时,该县因战人口锐减,也需实民。
4 宋历元至明朝中期,麻城分四乡:太平、仙居、亭川、孝感。多山区,只孝感是大别山相邻的平原,移民中转多居此乡,其它三乡人冒籍孝感者多。
5 入川移民中以麻城孝感人势大。其它移民冒籍借势。
6 移民多无文化,从众冒籍者多。
7 移民计有湖北、湖南、江西、河南、陕西、贵州等地。
                                            三 麻城孝感兴衰存亡
     在移民潮中,麻城孝感因其地理位置和山区相邻的平原地形,利于避乱世,也是全国有名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移民中转地。宋末历元至明朝中期。前后200年左右不断的迁入和移出维持了人口的巨大输出能力和动态平恒,鼎盛一时。也是大多数四川移民家谱中将麻城孝感记为老家的原因之一。直至成化八年,人口因外迁入不敷出而减少,结束了人口输出的任务,并将孝感并入仙 60 居,部份并入黄安,结束了麻城孝感乡的历史。
      麻城孝感乡就是现在的红安县城关镇一带为主(原黄安县),范围还包括现白果镇北部、铁门岗乡、岐亭镇、宋阜镇、中馆驿镇、顺河集南部、南湖街道办事处、龙池桥街道南部、鼓楼南部、两道桥乡、杏花乡南部、桃花乡、对河乡、永家河镇、八里和太平镇的河东部份。“鹅掌大丘”在中驿馆镇辖区。
“    麻乡约”是移民为联系乡情的自发行为,逐渐衍变为专业客运、货运、送信的民间帮派组织,如“麻鄕约大帮轿行”,总行设在重庆西二街口子上。
四 入川迁徒路线。分水路和陆路:
水路:麻城-武昌-荆州-四川夔门府永宁-巴县朝天驿-成都。全程5660里。
陆路:麻城-黄安-黄陂-孝感县-云梦-德安府-随州-枣阳-襄阳-巴东-巫山-成
都。全程3500里。

参考资料:
1 《湖广填四川—麻城孝感鄕考辩》麻城市委办
2 〈中国移民史〉1997福建
3 〈麻城县志〉康熙九年
4 〈明清湘鄂赣人口流动调查〉2001人民出版社
5 〈黄州府志〉弘治13年
6 〈黄安初乘〉万历
7 〈湖广填四川移民史料摘录〉张仲荧
8 〈麻城孝感鄕〉葛剑雄
9 〈孝感鄕存伪之辩〉佚名 国家人文地理杂志
(注:此文在中华王氏网上发表,并在龙水王氏冬至会上演讲)


公安部统计显示王姓成为我国第一大姓
新华网北京2007年4月24日电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最近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据介绍,我国第二大姓是李,有9207.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19%;第三位是张姓,有875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83%。
姓氏人口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的姓有10个,依次为: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姓氏人口少于2000万人多于1000万人的姓氏有12个,依次是:徐、孙、马、朱、胡、郭、何、高、林、罗、郑、梁。
位列前100名的姓氏还有:谢、宋、唐、许、韩、冯、邓、曹、彭、曾、肖、田、董、袁、潘、于、蒋、蔡、余、杜、叶、程、苏、魏、吕、丁、任、沈、姚、卢、姜、崔、钟、谭、陆、汪、范、金、石、廖、贾、夏、韦、付、方、白、邹、孟、熊、秦、邱、江、尹、薛、闫、段、雷、侯、龙、史、陶、黎、贺、顾、毛、郝、龚、邵、万、钱、严、覃、武、戴、莫、孔、向、汤。
前100个姓氏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