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东阳]《画溪王氏宗谱》新序


王天能 撰
编者按:王天能原籍浙江东阳,现在宁波镇海炼化公司工作。他撰写和编制了《东阳画溪王氏渊源考》、《三十五世王氏宗谱》。本文是为续修宗谱所作的序。该支王氏属太原世系,始祖王安,宋初任宣义节度使,统兵南昌,兼管金华,出巡时殉难于东阳画溪并安葬于此。自南宋1244年第一次立谱至清末已20次重修,族人至今已有上万人。(原文约七千多字,因篇幅所限,本文有所删选)。

追根溯源慰先灵——以此为序献给画溪王氏大房续修宗谱
自始祖元一府君殉难于画溪,二世祖亨庐墓而家于画溪至今,画溪王氏已历经了一千余年。宋湻祐甲辰(公元1244)年我族开始修谱,至光绪乙巳(公元1905)年最后一次续修,期间大约进行了廿次。由于经历了唐末和五代一百余年的战乱,唐朝国史未及时编修,北方仕族隐居;再加,我族第一次修谱时离唐末已有三百多年,所以历次修谱,对始祖元一府君前的渊源都只说明“周灵王太子晋之后,祖讳式,唐咸通年间为安南都护使,平定浙东裘甫作乱后授浙东观察使;父讳彦德,为招讨使,彦超、彦章是兄弟”。但画溪历代子孙没有停止过对先祖渊源的探寻。
本人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原先也只了解我们葛府王氏源于画溪,先辈也单知道高祖以后的名字,更缺乏谱学知识。1996年,出于孝心曾协助家父用电脑编排了六代家谱。此后产生对先祖、族谱及家谱学进一步了解的兴趣。2000~2002连续三年,我都借回东阳过春节之机,与家父一同上画溪查谱。通过调查研究,加上家父的帮助,理清了我们葛府三房王氏的渊源、大至迁移时间,并编排了世系表;同时还编写了自家从元一公至本人为止的三十五代家谱。
王氏为世界第二大姓,世界上姓王的大约有一亿。王氏在谱学上的派系也有几十个。我们画溪王氏源于哪里,王式前的始祖怎样,太子晋何许人也?近年来,我利用当今电脑和互联网的方便条件开展了相关调查研究,特别是今年四月借出差太原之便,去晋祠太原堂子乔祠朝拜了宗祖太子晋,受益至深,取得了一定成果。获悉人房续修宗谱,应邀为序,以此表示祝贺,同时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一、黄帝后裔,周王太子 (全节删略)

二、源远支多,英才辈出 (本节前半部删略)
太原王氏自系姓宗祖子乔公,中经十九世威公与兄元分为太原支与琅琊支,二十九世咸公与兄殷分为晋阳分支与祁县分支,后至四十六世遵业公为太原支大房分支。所以画溪先祖元一府君为太原王氏第五十四代,衍派为太原支大房分支。元一府君前先祖详见附表《太原王氏宗祖子乔公至画溪先祖安五十四代简表》。
太原王氏历代都为望族。秦时翦公祖孙三代,俱为名将,为秦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始皇论功行赏,翦公与大将蒙恬共执牛耳,王姓与蒙姓同居天下之先。自东晋至宋、齐、梁、陈四朝,除帝室的金枝玉叶而外,“王谢”两姓被尊为最上的贵族世家。河南王侯景,想为其子向“王谢”两姓求婚,梁武帝签曰:“王谢门高,可于朱张以下求之”。可知其时王谢门阀之高贵。唐前琅琊支比太原支有名,太原支在唐朝时达到了鼎盛。唐朝时,太原王氏有“钑镂”之号。荥阳郑、冈头卢、泽底李、土门崔,四姓皆为鼎甲。太原王氏,四姓得之为美,故呼为“钑镂王家”,喻银质而金饰也。据《旧唐书》宰相世系记载,王氏唐朝时有宰相十三人:其中琅邪有方庆、玙、搏、璇四人;太原有溥、缙、珪、涯、晙、播、铎七人;京兆有徽、德真二人。
太原王氏英才辈出,历史上曾产生过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在历史上有较大影响,并能在史籍上找到的就有秦朝的翦公(军事家);晋朝时的湛公、坦子公(文学家)、愉公(军事家);北魏时的慧龙公(政治家、军事家);隋朝时的王劭(遵业孙,史学家、文学家);唐朝时的王播(政治家),起公(文学家、教育家、诗人,曾主持过多次进士和状元考试),式公及堂弟铎(政治家、军事家),王龟及孙定保(文学家);宋时太原支临川分支的王安石(政治家、文学家);明朝时的王凉(军事家);清朝时的王夫之(昶公后裔,湖南衡阳人,思想家)。这些太原王氏名人,在《二十五史》中都有传记,在《资治通鉴》中也多有记载。
三、资料不足,尚需努力
中国传统史学文献资料大体分国史、地方志、族谱家乘等三大类。谱为一家之信史,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有过“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之说,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可见其重要。古人也有“无子者必以族子后之取,其一气流通而无间也!”之说,所以历代画溪子孙,对元一府君前先祖的考证都慎之又慎,以免“世系混乱,为祖宗之罪人”。由于封建社会文化落后、咨询不便,再加族谱不能外传,所以纵览画溪王氏宗谱二十余次续修序文,都没有深入的说法和考证。本人对对元一府君前五十四代先祖的考证,主要依据来自于《太原王氏》、《二十五史》、《资治通鉴》和本族宗谱。但限于目前的条件和本人的学识水平,上述考证还是不充分的。作为抛砖引玉,必须指出存在的主要不足,为今后的考证研究指明方向。
首先,王安与彦德、王式的关系本人只能依靠族谱来说明,还无法进一步考证。现有国史给我们画溪王氏留了个迷,查遍新旧唐书、五代史、《宋书》、《资治通鉴》和《太原王氏》都没有王式子孙和彦德、王安的记载;而王式本人、弟王龟及其子孙三代都有较详细的记录。但族谱所说的彦德与彦超、彦章是兄弟关系恐怕有误。如果我祖是王式的后代,彦德与彦超、彦章就不可能是兄弟。据《太原王氏》和史料所记载:“义乌王彦超(914—986),字德升,大名临清(今河北临西)人,属琅琊王氏;王彦章,字贤明,郓州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人,祖父王秀,父亲王庆宗”,而王式属太原王氏,籍贯为江苏江都。彦超与彦章本身也不是兄弟。另外,族谱上记载的“祖讳式”的祖是指祖父还是曾祖、高祖还值得商榷。尽管族谱和史料上都没有记载王安与王式的生卒年份,但大至年份还是可以作些推测的。从二世祖望为安的长子,生于公元965年,可以推测王安出生的年份大约在公元930年前后;《资治通鉴》上较早记载王式的是“公元828年中第”,也可推测王式出生的年份应在公元800年前后,而王式的父亲王起生于公元772年也同样可以说明这一点。两代相差约130年,可能性不大。还有,我族谱序上也有“宋季有平章左丞相,称信国公,曰爚号修齐者为安三子远(住新昌)之后裔”的记载,但据《太原王氏》名人传所记载:“新昌王爚为琅琊王氏江左支,太子晋四十七世孙。”这些问题,今后主要可依靠《太原王氏通谱》和民间太原王氏族谱去考证。
其次,王遵业与王满的父子关系也缺乏根据,本人是依据“《太原王氏》名人传所记载:遵业公为太子晋四十六世孙,大房分支始祖;播、起公二兄弟为太子晋五十一世孙,大房分支遵业公后裔。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所计载:满公为起公之高祖”来排定的。从《太原王氏》一书遵业公后代的世系表上也只计载:子长明、松年;松年子劭、规、东。另外从史料所推测的年份上来考证,中间似乎还差几代。但满公为遵业公的后代是基本可以肯定的。我想这方面的考证也同样只有依靠《太原王氏通谱》。
再次,式公是王起之子还是王播之子,如果是王起之子,式是兄龟是弟还是反之,不同的史料相互还存在矛盾。据《旧唐书》卷一百三十四列传一百一十四记载:式为播子;但据《新唐书》卷一百二列传九十二、《资治通鉴》和《太原王氏》记载:式为起子。在《新唐书》列传和《太原王氏》中说,龟为兄式为弟,但在《新唐书》宰相世系上又说式为兄。但从新旧唐书列传的内容上都有记载:先(公元863年)有式公平定浙东裘甫作乱,后(公元872年)有惠政龟复为越州刺史。若龟长于式,龟岂不是七八十岁做越州刺史了。这些可从《全唐书》、《唐诗记事》、《刘梦得文集》、《傅氏索引》、《唐刺史考》中去考证,但《刘梦得文集》、《傅氏索引》大陆目前还没有,只有日本存有此书。
概而言之,目前只能说画溪王氏的渊源及其在太原王氏中所属的支系基本上可确认了,但对王安为太子晋五十四代孙的代数的确认还是相当不可靠。
四、主要史料,存附为证
1、《太原王氏》:由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和山西社会科学院家谱资料中心编辑撰写。

2、《史记》卷七十三《王翦传》。
3、《三国志》卷二十七魏书二十七《王昶传》。
4、《晋书》列传第四十五《王湛传》。
5、《北史》列传第二十三《王慧龙玄孙松年 五世孙劭传》。
6、《魏书》列传第二十六《刁雍王慧龙传》。
7、《隋书》列传第三十四《王劭传》。
8、《旧唐书》卷一百三十四列传一百一十四。
9、《新唐书》卷一百二列传九十二和卷七十二中表第十二中宰相世系二中。
10、《资治通鉴》。
11、《会稽志》卷二~三十三。
12、《五代史·王彦章传》。
13、《宋史·王彦超传》。
14、《唐摭言》,撰者五代王定保(870~940)。
15、《中国古代世系学研究》,作者:钱 杭。
元一公第三十五世孙 地房茂槐堂文分葛府于宁波镇海炼化公司 天能 撰
二○○二年八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