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康]《象珠王氏寿常宗谱》序


王 忠 提供
编者按:王忠是浙江金华市磐安县人,为上溯本支鬥雞王氏源渊,走访东阳、永康等地,索得永康《象珠王氏寿常宗谱》序。南宋嘉喜二年,象珠王氏远祖王翰居住在苏州阊门王义坊,其子王道赴任浙江丽水县丞,将次子王福带在任上,南宋将灭亡时,王道弃官回苏州,路过永康,将儿子王福在永康黄园胡氏家入赘,被尊为象珠王氏始祖范二公。王福的五世孙原二公王智迁居大坑,七世孙王赵(惟字辈)迁居象珠。本期刊登“象珠王氏始祖迁徙追踪”和“象珠王姓族人迁徙大事纪年”。

(一)、象珠王姓始祖迁徙追踪
青少年时代生活在故乡,常常可以听到父老乡新在闲谈王姓氏族历史和人物掌故,记得他们说,象珠王姓氏族祖籍在苏州阊门,又说,有一年,象珠的大宗家长(理事)曾持宗谱专程到苏州阊门由义坊寻根,得到该地王姓族人的隆重接待和认同。当时这种说法,并没有使我这个年轻人引起多大兴趣。
到了耳顺之年,由于久客他乡,思乡之情日浓。少年时听到的故乡历史掌故,会常常萦绕心头,也会产生一些疑问。例如,是什么原因促使我们的祖先甘愿离开那自古繁华之地有天堂之誉的苏州,到这穷乡僻壤安家落户?这又是在什么时代?
知情者已凋谢,宗谱已下落不明,这些问题恐怕将永远找不到答案。
林语堂说:“我仍然是个孩子,睁大眼睛瞧着这个大千世界。有许许多多东西需要我学习,任何事物都会引起我的好奇心,我唯一愿望是希望了解更多的人生,现在和过去的”。林先生的话给我以鼓舞,近年来我也想弄清家乡姓迁徙这段历史。但我客居他乡,手头缺乏资料,真是谈何容易!
族人好友郎德君,达识有心之士,1994年出差嘉兴,途经萧山,莅临寒舍看望我,知道我对祖宗迁徙感兴趣。回象珠后,不辞辛劳,给我陆续抄寄了近年在象珠发现的“王氏宗谱”残本中有关祖宗小传和墓志的部分材料。这真使我喜出望外,正是这些材料,帮我初步弄清祖祖宗王姓迁徒的历史。
这些小传或墓志中,有一篇为《始迁祖范二公传》,文章开始有这样一段文字:
“公讳福,字天锡。其先由太原始。姑苏祖讳翰,字宣之,登宋嘉熙二年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父讳道,字济时。元配徐氏生庆,继配舒氏生公……及济时公以贡任丽水丞,公随任。宋革命日,济时公弃官归,道经永康,乐其风土,为公聘黄园胡氏女就姻其家……公初居黄园,后徙居邑城西街,为王氏始祖焉……”
从这段文字中得知,我们王氏始祖最迟在公元1238年(即南宋理宗嘉熙二年),已居苏州。王翰公的儿子王道公,在浙江丽水县任县丞(知县的佐官),把第二个儿子王福带在任上。后逢南宋革命日,(指朝廷政权更迭。日期拟定1276年为妥。因这年元兵攻入临安,俘宋恭帝,南宋皇族南逃)王道公“弃官”回苏州,路过永康,“乐其风土”,就让儿子在黄园胡氏家入了赘。王福公从此成了“永康侬”。不久,把家移居邑城西街。
根据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确定公元1276年或其前后不久,是我们祖先从苏州迁居永康的时间。
从另外的一些小传或墓志中,我们可以勾出我们祖先定居永康后,子孙藩衍和迁徒的大轮廓。
王福公的第五世孙“原二公王智”把父母安葬在离县城20华里的石中山(在大坑,大坑在象珠附近),因嫌“市居嘈杂”把家迁到大坑居住。
从王福公迁永康到王智公父子居大坑,经历了“范、隆、贤、成、原、春”六代,这六代行辈名称仍沿用苏州原行辈称号,兄弟也与苏州本家昆仲相叙列。例如小传中把王福公称为范二公,而范一公仍住苏州。“范二”的称法是从“范一”排来的。
王福公第七世孙王赵公(惟字辈),从大坑迁居象珠。据《敕旌义民惟一公墓铭上》记载,唯一公名赵,字孟俊,其为人“稠傥豪迈,轻财重义”,明正统戊午年(1438年),大饥,“民不聊生”,公“输粟一千二百十六石”以赈灾民,为此受到朝廷“具文建坊旌义,劳以羊酒”的奖励。“赈济之明年”(1439年)公与堪舆者(风水先生或阴阳先生)去东阳找迁居地,路过象珠,看见象珠全貌。风水先生叹曰:“此间峦壑奇秀,尽堪发祥,奚必前去(东阳)?”惟一公也中意象珠“遂经营卜筑焉!”辛酉年迁象珠,壬戌年卒,卒后第三年,“公于甲子年(1444年)十二月十一日葬于大坑之原”。
(二)、据资料整理出象珠王姓族人迁徙大事纪年:
公元1276年——王福公赘永康黄园
公元1396年——即洪武二十九年岁在丙子,王福公第五代原一公王善辞世,这时其弟王智公已住大坑。
公元1438年——惟一公输粟赈饥。
公元1439年——即正统四年岁在已未,惟一公在象珠开始“经营筑乐”
公元1441年——即正统六年岁在辛酉惟一公迁居象珠
公元1442年——即正统七年岁在壬戌,惟一公辞世。
王姓族人迁居永康以后,物换星移,子孙藩衍,迁象珠的是其中一支,另外的向他乡流迁。今根据资料查明:
迁回苏州——王福公长子隆王公回苏州定居。
迁武义、云南、山东——王福公三世孙贤一公生六子,“传四支焉,凡永康武义皆有公之裔,而又有流及云南、山东者”
迁钱塘——王福公四世孙成八公王道崇公做了武昌同知,因忠于建文帝,又在钱塘与方正学(方孝儒)在诗词唱和,被朱棣所害。《王氏宗谱》中说“并三子抄没钱塘,未说明了孙去向。
迁广州——王福公第五世孙原八公王仕荣荣做了广州东莞县知县,后代去向未明。
迁东阳和金华文教坊——王福公六世孙春九公王明迁居东阳大益塘,其后代又有居金华文教坊的。
迁永康柳墅——惟一公的弟弟惟二公王钱迁居柳墅。
留居大坑——惟一公三弟王信留居大坑。其后裔“渐式微”(康熙十三年1674年)已“遂无一人”。
江河大海,波波相逐长滔滔,赤子苍生,人人相续长劳劳,从我们“迪”字辈兄弟上溯到始祖范二公,已经是二十五代了。
一九九四年秋王不瑕脱稿于萧山临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