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 脉——忆先祖王元开

                                                   珊畅/图文原创
[编者按:本文的原文标题为‘根脉“。
     中国文化大儒梁启超倍加推崇的《遵义府志》出自清代西南大儒郑珍、莫友之编纂。我读府志充其量是了解遵义旧事而为,至于志书自身的编纂体系、架构、选文何如?几乎不是我关心的事儿,甚而不知其中奥妙。
      那天夜里,躺床览志,厚实的书,又是硬面,翻阅起来有点费劲,哗啦啦的一叠翻过,字里行间赫然显现“王元开”的大名。我反反复复地念叨着书上的那两行字:“王元开墓在桐梓城北百里三元坝水龙崖。元开,相传为宣慰司,然无可考。”先是一惊,心儿突突直跳,慢慢静下来的时候,才对家人说,志书上有咱们老祖的记载。这是一个家族史上的重大发现,慎重地宣布结果略带几分少有的神秘,俺祖上是宣慰司呢?古时的地方大官啊,俺们的血统高贵啊,天生就是四品大官儿。不,不能轻易亵渎老祖,那个年代那个年声那个封建帝王,官途就是梦寐以求的人世目标。
      那天去三元坝沿着老川黔公路从新站—松坎段走的。令人深刻的是过青杠哨是一段崎岖险境,十八道弯上十八道弯下,抗战期间曾有许多路人描写过这段路况危耸和艰辛。记得那篇《千山万丛我归来》写得令人生畏,生颤。我走的已经是油路那些险要的弯道还增加保护桩,尽管如此,还是一派险境丛生。冒一身虚汗才到三元坝。东问西打听,原来老祖的墓地在一个大山上,而且就在遵崇高速的旁边。高速路扶壁墙把那道通往老祖墓地的山路齐崭崭地劈开,小路悬吊吊地在壁上,冬天多少有点雪凝,无可奈何,过不去,只有远远地遥望那座老祖的墓。王元开就葬在石垒的坟里……旁边还有一座小坟墓,那是他马夫的。整座大山就老祖和马夫葬在那儿,那座大山是老祖留下的“遗产”,至今都是老祖的。一千余年前北宋时期入西蜀(平播后为贵州地儿)至今……传说,王元开老祖是为将军。动人的故事大致是他的马夫先他而逝。等老祖过世即将下葬的那天,棺木的杠子上或然飞来一只小鸟,掌坛师觉得蹊跷,怎么吆喝小鸟都不离去。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不知谁说一句会不会是马夫。掌坛师嘴里咕噜噜地叨念着对着小鸟说,你是不是将军的马夫?小鸟说,我就是当年将军的马夫,生前生后都要陪着将军伺候将军。小鸟说完,就一头撞死在棺木上。参与葬礼的人们后来在老祖墓边专门给小鸟建一座墓。老祖的墓地是两座墓,大的是老祖小的是马夫。唯一的传说,唯一的口头传承,老祖他为何方人氏,怎么来到这片大山,一无所知。
     《太原王氏》载:“……元开祖字民康,室马氏,宣德初,因大败云贵叛逆,战阵有功,正德四年己未(1439)授渝州提督总戎。正统五年,为平荆州(今赤水土城)蛮夷之乱,公奉命率八卦(?或为封)南征。至天顺二年(1458)加封奏凯将军,克定留守播州仁怀,择地小溪里官坟坝,又名王村。后落业桐梓县桑园坝(今三元坝),是为吾族入桐始祖。元开公生九子,即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晟是也。元开祖以战功起自陕西省周至县八甲里巫坝黄板桥……因之入播,上谕镇守各地,分承宣慰世袭掌边,略地承粮受丈,各经数十里,各房分镇各地相厥攸居。”“成化元年(1465),元开公正寝桑元坝,葬于水龙岩。……故祀公为入黔始祖。公生九子……三子礼字艮斋,配李氏生良恭,配刘氏生辅、佑二祖,分承宣慰世袭掌边,驻节柜岩,其子孙落业桑元新站。” 
     兔年清明。从雪梨垭元宝山麓父亲的墓上到大地湾。村头的黑板上写着纪念入黔始祖元开祖的通知。亲戚们说,元开祖的坟山被外人入侵,王氏后人通通上山祭奠,讨伐外侵。十里八乡,还有远在外地的后裔们纷纷涌向始祖,不可欺凌不可战胜的王氏氏族,在高山幽幽里声扬昔日风采。内心按捺不住的情涌,我得加入到王氏的队伍壮声威。可惜,机会错过,深刻地歉疚始祖。这是连续三四年年年赴老家第一次见着元开祖名字公诸于村,第一次知道元开祖的坟山不容任何人侵犯的。千年来从书上才能看见或者知道场景一下子就现眼前,公元2011年,一个人类的二十一世纪。根的力量伟大,高山上的王氏永恒。
     又是一个激动的黑夜。捧着厚厚的《遵义府志》下册一阵激动涌来……上册坟冢篇里已经无考。下册的艺文类里出现一段文字:
                                     宋入播分承宣慰   卜宅柜岩王元开
                                    籍隶长安袭旧员  二陵风雨出秦川
                                    伹征西蜀辞家园  扫荡南平入远天
                                     险涉蚕丛山粉黛  夷临竹节水潺湲
                                   漫云卜吉钟灵秀  欲报君恩望后贤
                  (按:此诗采自□□□□ 相传属读不甚解姑存之)
     我豁然一声“帝高阳之苗裔兮……”我的始祖啊,原来禀承高贵的血统。我哪儿还是农民出生呢?我怎么履历上填写贫农呢?应该写上:籍贯古长安,出生地贵阳,成分四品宣慰使。瞬间回到一千多年前,遥远的北宋王朝。静下心来,细读诗章,揣度无边,王氏旌旗,将军披巾,横刀立马,驿道烽烟,巴蜀萧萧,南平刀剑,西蜀戍边。
     在历史的长河里,凭一本遵义府志找到始祖的足迹真是奇迹,幸哉,乐悠。曾几何时?问母亲,王家人还有你们冷家人怎么深处高山里啊?问幺爸,王家人是怎样来到这高山险阻的啊?问三爷,老祖他们是不是古时充军来到这高山的啊?答案混沌,一头雾水,懵懵懂懂,深究未果。幸亏自己长心眼,处处留意,始祖的入黔线条趋于明朗。归结起来:北宋年间,吾祖奉命征南平(南平今綦江松坎习水一代),平南后落业三元坝,子顺后代繁衍至今千余年。三元坝新站松坎一代宋元明属四川布政使司綦江府,清雍正六年才划归贵州布政使司。于是,先人们是陕西人后来是四川人再是贵州人。
一道先祖的历史难题无意被我解析,难怪夜郎坝附近大量发现宋墓,这和我的先人们有着直接的关系,我欣慰着先祖们的故事从宋代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