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王氏赴福建江西调研考察调研记之三 ——上源考察基本意见

     我们上溯福建,江西临川(东乡)两处祖地后,对所有的资料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基本意见是:
     龙川王氏四二、四三公,源在太原,祖在江西临川上池村(王安石故里),开基始祖是明,字克明,改字永泰,号清节先生。生后晋天福癸卯,卒宋祥符壬子九月,享年70。任职方员外郎知松江知府,因子孙显贵赠太师中书令,封英国公。葬灵谷峰后月塘西山寒牛出形。娶邓氏赠信都夫人,葬刀锋峡。生子三:用之,贯之、质之。
理由:
     1、龙川王氏族谱分迁录载…“荆国公兄弟七人,科甲联登、父子继盛、螽斯衍庆,分徙各支,皆从溪头,临川之祖而来也。”谱载上承下接我们龙川四二、四三公裔孙属王安礼世系。
    2、《上池王氏族谱》序言:“宋初自府治徙于临川上池明珠峰西,其世址也…,荆公山肘外,则司空坂,荆国夫人舍产。“特别是国家级认定临川(今东乡县)上池村为王安石故里。
     3、据东乡未建县前(东乡于1512年建县),明朝正统戊午年(1438年),兵部尚书国史总裁庐陵杨士奇撰《上池瑶田王氏族谱序》“抚之临汝、宏道王君,同乡凤雅也。应诏宾贡,来京入渴,出宗谱请予言…仍捧祝之…有文大讳简者,奇伟多智,识抚之胜,概属于盐埠岭,遂辟宅居,为临川一世祖…。而至宋,克明公情忱山水,悦明珠峰之壮丽,乃存故宅于府,命子公达,(即王用之字达、王安礼祖父),堂构其下,公(即王明)偕侄姓,车从时临焉,名曰:上池。驯至今日,名贤杰士,代不乏人”。
上述,王明(永泰)的祖父是简(文大),初居盐埠岭,为临川一世祖。至宋王明(即王克明)命子王用之在临川瑶田上池堂构(建房),名曰:上池。此后人杰辈出。
     4、王安石《主客郎中叔祖墓志铭》中言:“公王氏,讳某,字某,其先著望太原,而公之曾大考讳某,考讳某,皆葬抚州之临川县”文中的主客郎中叔祖,即王贯之,又名观之,是安石的叔祖父。据查贯之的曾大考即王简、字文大,从山西太原始迁抚州盐埠岭。其大考是王廷辑(字瑞昌),廷辑生子二:明、正。正生庆之,舜旻生沆。沆世居盐埠岭。明是贯之、用之之考,即他们的父亲。明命用之在上池建房,房建在兰塘边,故取名上池。王安石的,《兰塘钓隐》诗则出在此处。
     5、据细查用之、质之、贯之是明(永泰)之子。用之、字公达,永泰长子生于后周世宗显德已未,卒于宋仁宗景右甲戍八月,其少承父训,性敏,惠通经史,晓音律,乡人以“贤良方正”称之。举除州学政迁知衡阳,升池州通判,迁大理尉寺丞,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封潭国公,葬灵谷峰东后月塘,娶谢氏,封永安县君,赠潭国夫人,葬公墓侧,生子四:益、盛、盟、盈。
     益公是用之(公达)之长子。字损之,改字舜良,生于淳化甲午,卒于宝元二年,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官任建安主簿,临江军通判新淦县大治,改大理事丞知卢陵县大治移知新繁县,改殿中丞,迁知韵州府,改大常博士,迁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江宁府官至都官员外郎,以子贵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封康国公,改赠楚国公。娶徐吴二氏。生子七“安仁、安道、安石、安世、安礼,安上(尚),生女四。益、吴氏均葬江宁钟山。
     6、王安石、王安礼辈为益公所生。其排行为:安仁、安道、安石、安国、安世、安礼、安上(尚)。                                    
     7、龙川九三年王氏族谱,因年久失修,资料不齐,考证不够等因素,明显出现误接错接上源。如,谱54世起顺序是:佑、旦、素、益、用、舜、安、元、仪、仕、子、若、文…,把三槐佑公定为上源祖。据查考佑、旦、素是三槐支,以下的都不是三槐宗支。又把益公分为两个人。益就是字舜良,益是用之的儿子,但记载为用之的父亲。请另见附表:三槐宗支与临川上池宗支的比较。比较和考证可见:是临川上池王氏宗支便不是三槐宗支。是王安石、王安礼的后裔就不是三槐王佑的后裔,岂可混焉。
     8、①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十年研考,江西临川上池(王安石宗支)王氏宗支不属三槐王氏世系,可见《中华王氏源流示意图》。②江西崇犹(崇义上犹县)修谱办绘制的源流图,龙川四二、四三公亦不属王氏三槐世系,则属临川上池王氏宗支,源出山西太原。
     以上考证意见,请各位王氏宗亲、专家、学者明鉴。
                              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会员
                              续修龙川王氏族谱副理事长
                              总编辑办公室主任
                              王继松2012年农历10月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