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潘集区平圩镇王圩村王氏家谱]五修谱序

       树高千丈,终有其根,水流万里,必有其源。人类亦如是,有祖始有宗,有宗始有族,有族始有家。祖、宗、族、家,如树之根、干枝叶,水之一脉百流,脉派相衍,方成一体。明宗敬祖,传承家族光荣传统,弘扬家族文化,凝聚宗族亲力,和谐社会,振兴中华。
       吾族王氏得姓于姬氏,源于黄帝。黄帝,中华民族共同人文始祖,生活在公元前2697~2598年,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郑州),长于姬水(今陕西省岐山县岐水),故以姬为姓。黄帝四传至弃,也称后稷,是周的始祖。十九传至姬发,于公元前1046年,灭商纣王,建立周朝,史称周武王。武王二十一传至灵王泄心,生太子晋。姬晋(公元前565~549年),娶姜妃,生二子,长子宗敬,次子宗恭。太子晋因直谏触怒了周灵王,被贬为庶民,定居太原。但当地百姓仍称其为王家人。其弟姬贵继王位后,其子宗敬任当朝司徒,后不仕,时人恒称其为王司徒,遂得姓王。山西现有晋祠和司徒塜以纪念得姓父子。
       吾族人尊太子晋为得姓始祖,太子晋十六传至王翦(秦代名将),翦孙王离于秦末巨鹿之战兵败拒降自焚。其长子元公避居临沂琅琊山,凡琅琊王氏皆以元公为始祖。次子威公仍留居太原,太原王氏均以威公为始祖。威公十世孙霸,霸公孙王符、王桀于曹刘时,人称“健安七子”。霸长子殷,再十八传通(隆公次子),字仲淹(584~617年),号文中子,隋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通九世孙王言(869~930年),世居渭南(今属陕西),唐季占藉魏郡,家大名之莘亭。言子彻,后唐进士第一。彻子祜,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次子王旦官至宰相,位进太保,居三公之首。旦子素,官拜宋仁宗时工部尚书。素子巩,文采出众,与当时大文豪苏轼友善,苏轼为之撰写了《三槐堂铭》,盛赞这支王氏的贤达与昌盛。从此,这支王氏便以“三槐堂”为堂名,扬名天下。三槐王氏也成了当时除宋皇室以外的第一大旺族。
      吾族祖华,王旦曾孙,时人称学禄公。宋室南迁时,华昆弟十八人,随宋高宗南渡或吴或越卜宅而居。华次子性居萧山苎罗村。性长子长卿(长槐轩公),长卿子培,培子溱,溱子楠,楠子燿,燿子墀,墀子镐,时已入明,复归山东老家。王镐三子源公于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自山东枣林庄徙居凤阳府凤台县东北三十里淮河边王家圩子,至今已554年矣,已传二十一世。
      吾族谱初修于前清廪生十世族祖讳錞府君(十世之前,族间人口不多,但随世均有记载),再修于清博士弟子员,世袭云骑尉十三世族祖讳旌善府君,并用五绝韵文作了20字的辈字:“庆积家声远,恩承世运昌,慈和传祖训,忠孝作纲常”。十四世即以“庆”字命名。三修于清秀才十四世族祖讳庆超府君。四修于公元1947~1966年。当时修谱人员有:王庆华(字祝三)、王积贤(字竹溪)、王积琳(字玉甫)、王积义(字廉亭)、王积琨(字尧涵)、王积谷(字裕仓)、王家谷(字叙五)、王家佑(字启正)。谱书将成,被“四清”工作队一火炬之。
      今欣逢盛世,再行修谱。经第五次修谱委员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同心同德,众志成谱!

                                         凤 阳 府 凤 台 县 王家圩子家谱修委会
                                        皖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王圩村
                                                                         2013年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