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县四支王姓的基本概况

     浙江省淳安县王姓人口有四万零三佰柒拾贰人,是方、余两姓之后的第三位。大体分为始新王、屏山王、江左王和横山王四支。
     第一支始新王
     约北宋开元年间,江西婺源武口王村太原郡六十三世王希翔六代孙王元万,从婺源迁淳安西厢始新源(现六都源)黄畈定居,为始新王氏始祖,堂号为“孝思堂”。传五代孙王荫,号梓溪翁生有六子,长子文政、次子文晃、三子文德、四子文综、五子文翼、六子文忠,六兄弟同时向六处迁析。
     文政公迁大五都环水(即横塘),随后八世孙灿公迁歙邑洪川,九世孙贵二公迁洪川,十世孙有希颜公迁西塘下,绍公迁六安,武公复住环水,春公迁浙。十三世孙国麟公迁朱村,国表公迁上庄,国骏公迁溪东,国洪公居王村紫阳门,十八世孙必保公迁驮坑边,必兴公迁庄基凸,必清公迁鸠川青苗碣。十九世孙宁公迁壬坞口。二十世孙球生公迁昌化。廿三世孙子嵩公迁坑下店。廿四世孙敏启公迁株林。廿五世孙时初公迁昌化株柳,时茂公迁占畈,时通公迁株柳。三十世孙世臣公迁里阳庄,彦臣公迁外阳庄(杨柳树下)。二十一世孙河生公从西塘下迁六都安川。还有迁外县外省者数以百计。文政公后裔人文,明朝天顺间有宾公、宥公兄弟进士,有宾公子言公父子文魁美称。民国时期曾任国防部总政治部组长、国防部政工干部学校校长、宪兵司令部司令、第九军军长,1957 年晋升为中将的王永澍。现代有书法家世界逛草第一人王富强等。在近地在册人口约四千五。   
     文晃公迁原遂安县凤林东山,支下九世孙深公自凤林迁遂邑城东狮山;十三世孙宗公自狮山迁歙县烟村渡;十六世孙康三公自狮山迁二都珠水;二十三世孙儒公自烟村渡迁淳安富市,应仕公自烟村渡迁遂安一都坑口;二十七世孙常贵公自珠水迁五都凤山栖梧。二十世孙万四公、万七公自东山迁金峰高山,二十世孙念一公自东山迁三碣;二十二世孙元拾公自金峰迁古明;三十世孙志公自金峰高山迁王家,忠公自金峰高山迁淡峰。遂安城是新安江水电站库区,从五八年起向其它省县市移民迁派无法统计,在本地人口近两千。人文现有世界知名人士、文艺泰斗王敬林先生。
    文德公迁离黄畈两里地的洪圻,文德公支下迁近地者十五世孙仍二公自洪圻迁安川口(现仙山街)、二十二世孙銎公自洪圻迁黄泥湾,二十三世桂公和槐公兄弟俩,自黄泥湾分别迁杨家畈和岭脚,二十世孙学曾公、学仁公自洪圻迁下店,二十四世孙  州公自洪圻迁东坡下杨、二十六世孙时香自洪圻迁东坡下杨。二十六世孙时冬公自洪圻迁松平。近地人口近三千。向外省外县迁徙者也是数以百计,繁衍最旺的要数十一世孙大申公从洪圻迁淮上,转迁湖北咸宁和鄂州泽林地区,现有人口两三万之众。人文有现任浙江省副省长王建满,还有好多科技人材。
    文综公自黄畈迁大五都横塘高山,在此地仅住了一代,他的后裔从此展转歙县厚村、上灵、坤沙、淳西赤石等地,最近在千岛湖镇的富城找到一支,七世守涛公自横塘高山迁,人丁近五百。
     文翼公迁离黄畈仅五里地的湖东(现湖边),现有人口三百人。他的后裔十六世孙曾公、马公、怿公三兄弟同迁安徽歙县的王家淇,现有人口一千四百八十八。后裔又迁朱家村,有人口三百。迁江苏沭阳,有七百人。
文忠公迁湖东对面湖西(候川口),现有人口两百。还有一支后裔迁宋村源王家庄,也有人口两百多。人文1949年民国赴台后曾任国防部少将专员的王廷拔。
          第二支屏山王为琅琊王
    屏山即屏门,位于淳安县北厢,因其水口有山顶平而面方、高而直,宛如天马奔腾之势,为合境之屏障,故名。迁徙过程是:太子晋十九世孙元公,号鄙晋,避秦乱迁琅琊;又因晋乱,丞相文献公讳导,由琅琊而迁江左会稽山阴;传至润公宦杭州别驾,迁居临安西市锦沙,子敬元公生尚书兼越州刺史班公,因避乱率子翰林检阅训公,于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由锦沙溯桐江而上,再由青溪而东至屏山,观其山明水秀,遂卜居于此,为屏山始祖。五世史公迁徽州,贤公迁桐江;六世春公迁昌化,月公迁分水诸睦村下,胜公迁分水陈村,白公迁桐庐长乐乡,信公迁昌化,育公迁建德,天明膨迁十五都河坪;七世琪公迁殷坞;八世佛公迁河浦;九世脱公迁梅源,子史公迁徽州,子相公迁长兴,子廻公迁衢州,子和公迁桐庐,子通公迁寿昌;十三世得魁公迁分水诸睦村,得寿公迁绍兴,遇文公迁徽州;十四世者隆公迁分水诸睦村,者志公迁绍兴,仍龙公赘居桐庐水滨乡方宅,明一、明二两公迁淮西;十五世聪三公赘居唐昌秀下章宅;十六世克教公迁湖州,允远、允进、允谦、克光公迁淮西,克德公迁昌化八都红岭,克广公迁昌化五都朱稳;十七世本立公迁居秋源,为秋源始祖;卸林公被军掳至徽州茶山下方唐;十八世原宗公迁圭川田里,的宗公迁昌化十二都仓坞,良宗公迁于潜九里山;二十世鉴公、铭公、潮公迁昌化;二十一世讨公入赘昌化三板桥章宅;二十二世缟公迁昌化白果树下,时公迁武义,厚公迁安庆,混公迁宁国,子贵公迁祁门,天明公迁西村;二十五世汝英公迁隐将,汝鼎公迁墓西;二十六世明仁公迁马经,明盛、明秀两公迁梅源拱坑口,二十八世启新公迁衢州西安杜宅,三十三世元元公迁开化。
     宋崇宁癸未(1103年)班公七世孙斗公从阴坞迁王村埠。其后,又由王埠分迁各地;赵员公徙柳塘;元善公、道林公由柳塘徙王家芯坂金竹坑口;赵阅公徙大佘村;景召公、元召公、元招公俱徙华坪;葱公徙严陵;镯公徙童家坞;多公徙小舍坑;廷良公复迁大舍村;珍公、音保公迁垃圾坪;继全公复迁屏门乡圭川金竹岭脚;有第公迁邵家坪;汝锦公迁县城北门外;上枝公徙东源秋溪;慥公迁岐山元坛里;元得公迁合富遗家坞;公尚公迁蜀阜岩坑;璋公迁仙人潭;道凤公迁大舍村;公志公迁十八都到坞口;汝富公迁金坑;保公迁圭川佛岭脚;文宪公迁圭川王家坞;汝晓公迁田坑口;景昊公徙六都安川;廷公徙长川口。
          第三支江左王氏
    江左王氏实太原余裔。五代之季,泽公仕吴越为镇城使,从主归宋,敕居严之培郭(今建德梅城旁),卒葬乌龙岭。其子崇宝公迁遂安凤林丰村(今大墅镇山后),为江左王氏迁遂始祖。崇宝公生四子:长子十一公禹能;次子十四公禹行;三子十五公禹贤;四子十六公禹功。越四世析居。
    禹能公长子德成公由儒高迁尚儒路里;次子五公由儒高迁尚儒;三子德佐公由儒高迁尚儒复迁大路口;德成公七世孙文鼎公由尚儒路里迁尚儒前州;德佐公七世孙大都公由尚儒迁十七都大路口;德成公十世孙望公由尚儒路里迁顾市源,昌公由尚儒路里迁叶桂复迁陈家店;昌公五世孙子祥公由叶桂迁陈家店,文鼎公十一世孙上祝公由尚儒前州迁常山湖河;德成公十五世孙良铭公由尚儒路里迁六都桐坑口,十七世孙德臣公由尚儒路里迁玉山塘底,十九世孙娜公由尚儒路里迁常山铜坂背后改迁陈家店。
     禹行公长子念六公住原址儒高,次子念八公由儒高迁尚儒月山下,三子三二公由儒高迁儒奇大屋下;念六公长子七公由儒高迁岭后次子十公十四公由儒高迁八都莒林;七公十六世孙家臣公由岭后迁大坞,家臣公孙尚淳公由大坞迁相公岭程家门;十四公十世孙赋公由莒林迁八都楼下宅;廿六公三子后五八公由儒高迁十三都丫山口;十公后十六世孙茂义公由莒林迁周家桥;次子廿八公八世孙兴保、神保兄弟由尚儒月山下迁应天府;三二公七世孙永公由儒高迁杨梅岭,八世孙锦公由儒高迁儒奇大屋下。
     禹贤公长子十二公,次子廿九公住原址儒高,三子德彰公派下住儒高下村;十二公曾孙十一公由儒高迁汊口;廿九公九世孙元得公由儒高迁二都洋源,得善公由儒高迁车埂头;德彰公六世孙坚公由儒高迁十七都,八世孙智二、智三公由儒高迁五都,梅公子道安、道和公由儒高迁深坑岭,九世孙佛奴公由儒高迁麦坞;十世孙尽臣公由深坑岭迁岭根西边,十二世孙尚贤公由岭后迁官源,子公由儒高迁柘川石塔上;十三世孙佑昌公由儒高迁茅坪,十四世孙子春公由儒高迁柘川,十八世孙师琮公由儒高迁上姜,十九世孙兆魁公由儒高迁西安大洲,二十世孙际盛公由儒高迁官源,二十一世孙政隆、政元公由儒高迁儒奇前坂,师律公由儒高迁源塘,家福公由儒高迁八都莒林;尚珍公由儒高迁田门宅,尚八公由儒高迁寺庄;还有迁杭城草桥门、河南彰德府汤阴县、西安大洲等地。
     禹功公长子廿五公、次子廿七公住原址儒高;三子往淮失传;四子三四公派累世住儒高上村;廿五公曾孙百二公由儒高迁大墅,百二公五世孙伯善公由三都迁泽山下;伯龙公由大墅迁儒奇前坂;伯善公九世孙之俊公同侄望喜、福念由泽山下迁严郡南关门外,十世孙起贞公由泽山下迁三都南门桥头,之杰公子起仁公由南关门外迁邑桥下;伯龙公十世孙养杰公由儒奇前坂迁八都周家桥;养寿公由儒奇复迁大墅,三四公孙瑛公由儒高迁林馆月山,十二世孙世川、世悦公由儒高迁一都大塘下,世悦公次子深公由一都大塘下迁四都塘坑湾,十七世孙光臣公由儒高迁淳安港口,十八世孙感华公由儒高上村迁寿昌,十九世孙茂盛公由儒高上村迁八都西源;瑛公长子万宁公由林馆迁芹川;万宁公七世孙文礼公偕子普行公由芹川迁於潜,十世孙诰公由芹川迁甲村塘坞口,十一世孙柄公由芹川迁马石桥丰村,榭公由芹川迁七山坂,荣公迁马石桥麻车坂古田,杲公迁梧罔上梧,晋公由芹川迁里村前宅;十二世孙燮公由梧罔上村迁梧罔下村;十三世孙瑞臣公兄弟三人由芹川迁全朴村,铠臣公由芹川迁井坞高庄,应容公由里村前宅迁休宁;十四世孙元田公由七山坂迁英峰庄,元熊公由井坞高庄迁石狮庄,元铭公迁新桥,颍华公由芹川迁横川新店里;十五世孙尚升公由全朴迁余家坂横川口,尚名公由芹川迁城内北街,尚祥公迁广信府玉山县,祜生公由芹川迁十五都灞桥;伯善公十世孙时龙公由泽山下迁岭根石岭脚,十一世孙师凤公由泽下迁横沿,十二世孙尚佐公由三都泽山下迁九都西源塘,元福公由芹川迁璜溪叶宅;万宁公十六世孙尚贞公由全朴村迁十五都和峰;式公由芹川迁英峰庄;怀公八世孙家启公由芹川迁开化十二都方村。
                第四支横山太原王氏
    汉灵帝光和六年(183年),太原太守袭公长子、尚书左仆射广公降为零陵(今广西全县)太守,因渡淮居江左丹阳。至南北朝,周灵王太子晋三十六世孙智仰公仕陈为始新(即淳安)令,致仕后遂家于县东安乐乡之横山(址在文昌镇石源坞口,己淹入千岛湖),是为迁淳始祖。迨满怀公,始创别墅于水埠(即后来的浪苑口),以为寻幽选胜之区。传至四十一世唐散骑常侍拔武公从横山徙居丰溪(今文昌镇王家村);拔武公胞兄、江都令拔文公仍居横山。四十七世孙克勤公于唐僖宗广明年间从丰溪迁金华;四十八世孙钟逵公由丰溪迁分水苎坑;四十九世孙仁表公于宋开宝间从丰溪迁棠溪;同世仁宥公由丰溪迁大有,仁邦公长子雄公由丰溪迁西岸,廷肃公因慕浪苑之胜,也徙居浪苑;五十三世清公由丰溪迁处坪;五十五世孙如圭公于绍兴间从大有迁聚壁,乾道六年庚寅(1170年)伯价公从丰溪徙居马阜(王阜马上);五十八世孙汝震公于宋淳祐二年从棠溪迁富溪,同世端礼公从丰溪迁茂溪,侈能公从棠溪迁武林(即杭州);五十九世孙斌公由渡市迁王家埠,同世赋公由渡市迁上峰;六十世孙太一公宋朝年间任句容县典史,从棠溪迁居苏州,同世关四公由渡市迁进贤乡夏山;六十二世孙福寿公由棠溪迁本县和义乡裹屯;六十五世孙琦公与琳徭、叶南公同迁安乐乡茆山;六十八世孙瑁公由水埠分迁昌期乡丰茂;七十五世孙世杰公由水埠迁分水县小京。
    1959年新安江水库建成,原居住在浪苑口等村王氏多数外迁。1964年4月21日,丰茂村彭泽等6户迁庆元县龙宫乡龙宫村;1965年1月19日215人迁居庆元县淤上乡浦潭、坑口等村。移民后靠丰茂村81户286人。

                                                王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