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王荣明寻根实录

      1998年5月初,我从南宁出差到上海办事,顺便回了趟故乡浙江省宁海县西店镇王家村。当时,村里正筹备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也是民国初年修谱以来间隔了80年的宁海铁场王氏(西店古称铁场)首次谱牒续修。我把从祖父母上世纪民国初年迁居上海和1960年父亲在上海工作的工厂支援边疆建设全家随工厂迁居广西南宁以来的详细家庭资料交给了村里的修谱人员。族系给了我一张由上源天台县三合镇黄雾村宗系送来的准备入谱的上源世系原稿。原稿从羲之公到弘公之间的世系是这样的:
羲之—徽之—桢之—翼之—法明—子彰—琳—满—武成—元总—伯宜—怀铎—务琨—奉—不易—子颜—宏
      回南宁后,我将这张世系图和当时能找到的有关材料对照后,发现对不上号,逐渐产生了怀疑,决心将其弄个水落石出。这以后的一段时期里,业余时间几乎全部在书店、图书馆、社科院中度过,见到有关资料,能借就借,能买就买,有些全套的书太贵,而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能用上的,就在书店中抄,有时一抄就是半天,连书店要关门了也不知觉,有时服务员过来指出不能抄书,就耐心地跟他解释,讲不通的就等这位服务员不在班的时候再厚着脸皮去抄。经过几个月的查找,发现这段世系不少地方上下联接是由不同支系的人名拼凑在一起组成,不存在直系血缘关系。
问题发现了,怎么办?当时我写信给了这张世系图的抄写者,天台县三合镇黄雾村一位对谱牒很有研究的修谱专家,很热心地给我寄来了黄雾古谱中的世系及有关资料,古谱世系如下:
       羲之—徽之—桢之—翼之
      献之—靖之—悦之—某—某—某—某—某—弘
      他告诉我,古谱中的世系和王忠芳编写的《大总谱》中的世系不一样,是献之公世系,但悦之公后面断五代,前后传七世到弘公,空缺的五代以“某”代之。为了这空缺的五代,谱中记载祖上曾多次专门派人出去查找,最近一次是1945年。但由于当时的客观条件和查找人员的素质所限,全部无果而返。现在新谱中所用的这条世系,是根据上世纪90年代初福建霞蒲王忠芳先生编的《大总谱》抄入的。他的《大总谱》曾在浙东王氏村庄出售。当时黄雾村买来后发现和古谱中的上源世系对不上,曾专门派人去温州找到王忠芳先生,寻求解答两谱不符的问题。王忠芳先生是这样回答的:“你们这支是入嗣过继的(注:指献之无子,以兄子靖之为嗣),放在哪里不是一样?”结果,1994年黄雾村修谱和1999年西店镇王家村修谱以及黄雾支系所属的临海大田白石岩潭、宁海大里等村庄修谱都用了这条错误世系,造成了世系混乱。
      知道了这一情况后,我首先请教了山东临沂师范学院王羲之研究室王汝涛老教授,他很热情地向我介绍了王氏宗谱的一些情况,他说:“徽之三个儿子,三儿子靖之过继给了献之,二儿子宣之过继给了操之,大儿子桢之传到陈隋时出了个书法家智永和尚。在那时,其后代全部出家当了和尚,没有留下后裔,社会上流传的徽之谱都是假的。”又请教了同在王羲之研究室的王瑞功教授,他说:“悦之后代查寻是我从事王羲之研究以来的难题之一,我曾查找过北京图书馆等馆藏谱牒,但都是到悦之止,没有下文。”接着,又请教了《中华姓氏通史•王姓》的作者王大良先生,他当时在读博士,他将我给他的谱牒资料写进了他的《中国古代家族与国家形态——以汉唐时期琅琊王氏为主的研究》一书,并寄书来征求意见。其他如《华夏姓氏丛书•王》的作者王泉根教授、太原晋祠赵宝琴先生、太原王健霓先生、《大总谱》的作者王忠芳先生、绍兴文化局局长陈述先生、嵊州文管会张恒先生、嵊州袁六桥先生、新昌新四军研究会潘表惠先生等等。只要一见到关于王羲之的资料,全都千方百计找到作者一一求教。终于,在1999年初求教到太原市侨办苏子仪先生时,他给我寄来了海外王氏宗亲会赠送给太原市侨办的《王氏立族开姓百世谱》(1982年7月新加坡出版,王秀南教授主纂)中余姚王氏王阳明家族的《御制太原王氏世荣悠远谱系图》。不得不承认,一眼就看出这份《谱系图》是拼凑起来的,但拼凑起来的各个部分中却有一段完整的从献之公到弘公之间的世系,这段世系从献之公到弘公是这样的:
献之(晋)-靖之(晋)-悦之(宋)-宁之-∣
                    -恒之(宋齐)-安之-大之(梁)-成章(陈)-修仁(隋)
                                                清-猛(陈隋)-缮(隋)-弘(唐)
将黄雾古谱和王阳明的《谱系图》中靖之公到弘公之间的世系排列如下:
黄雾古谱:靖之—悦之—某—某—某—某—某—弘
《谱系图》:靖之—悦之—宁之
                     恒之—安之—大之—成章—修仁
清—猛—缮—弘
      很显然,一眼就可以看出,前后的人名靖之和弘是完全相同的,两谱世系中间相隔的代数同样都是五代。
      那为什么《谱系图》中传承的中介人物不是悦之而是恒之呢?为什么羲之公的叔父王彬的后代清、猛、缮三位放在弘公前面,让人一看就知道还有问题存在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比较详细地研究了南朝宋齐梁陈特别是刘宋时期的历史,发现是因为悦之公所处的南朝刘宋时期特殊的历史原因和个性及处世方法的原因造成了后代子孙真实世系迷失和一些支系要避开其另造人名传承。目前已经发现的谱记属悦之公后代的唯有黄雾王氏一支,主要分布在浙东天台、宁海、临海一带,全族大约5万人。而据太原的资料,靖之公只有悦之公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至于清、猛、缮三代人名则极有可能是这段世系的编写者也不清楚真实人名,只知相隔代数而用之充数的。因此,前几天我寄给王听兰先生的浙江省宁海县西店镇王家村铁场王氏的世系资料仍然使用黄雾古谱中从悦之公到弘公之间空缺五代的世系。其实,在取得确证是悦之公后代的情况下去刻意追求真实人名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就让它空缺在那里吧。用王瑞功教授的说法:让起阙如可也。
     不久,太原的中国谱牒学研究会张海瀛副会长也给我寄来了这一《谱系图》。
     2000年初,我将考证情况和初步结果写了《浙江省宁海县西店镇王家村祖源有关问题初探》寄给了故乡宗亲和黄雾村宗亲,指出了新入谱世系存在的问题和西店镇王家村旧谱中的其他问题。比如,西店王家旧谱称本支是“三槐堂”,1999年修谱大会时会堂挂的是“三槐堂”的横匾,指出黄雾始祖宜试公899年从杭州盐桥泗水巷迁居天台黄雾,而三槐堂种槐树的王祐生于924年,属于宜试公子孙后代的西店王家村铁场王氏怎么可能是三槐堂呢?黄雾古谱中的堂名是“三桧堂”。 黄雾村祠堂也确实曾种过三棵桧树。
我将这一考证情况和初步结果告诉了王汝涛老教授,他热情地向我约稿。不久,我写了《〈黄雾王氏谱〉与〈御制太原王氏世荣悠远谱系图〉的巧合之处》一文给他寄去。
2003年10月,临沂市委举行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纪念活动、王羲之书法艺术暨琅琊王氏国际研讨会。会上,王汝涛老教授安排发表了我的这篇文章,会后被收入大会论文集《王羲之书法和琅琊王氏研究》出版了(红旗出版社,书号ISBN7—5051—0956—1/╱K•32)。至此,我的世系考证活动基本告一段落。
      2003年,黄雾宗亲在参加《天台王氏联谱志》的修编时,没有再使用王忠芳先生编的《大总谱》中这条赤岸王氏的世系,确立了黄雾古谱中的悦之公世系。但美中不足的是为求完美和联谱,将属于新昌长潭王氏唐朝迁入天台的椒园王氏族谱中的一段世系插入原来空缺的悦之公到弘公之间,并在后面的世系中插入王阳明《谱系图》中的一些人名,目的可能是要为友族联谱埋下伏笔,则实属画蛇添足的憾事。至于将全县所有王氏支系全部集合在览公的旗帜下则实属创举,连属于太原王氏王安石一支的也不放过,硬给接上了世系。当然,这已经是题外话了。
                                            王荣明
                                        2013年7月8日
      联系电话:0771—588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