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东兴宁和山王氏翰公上源之我见

      本人是我中华王氏网的忠实读者,二O一三年七月十九日查阅我中华王氏网时,发现寻根回音NO135号,阐述了广东兴宁和山派王氏寻找翰公上源的内容,看后我表示有疑问,而且出入较大。
     据说“此次寻根回音中广东兴宁和山王氏(东门祠)寻找王翰公上源的资料来源于江西方面的族谱”。我认为王翰的上源从江西查来的史科不能作为广东兴宁和山派王氏翰公上源的依据资料,以免造成日后王翰公这一脉出现段落中的混乱。中华王氏网2012年6月18日由王开湖先生关于寻找入闽始袓王翰公源流中已阐述过王翰的前后脉络。中华王氏网2013年,1月24日由本人又一次阐述与广东兴宁和山派王氏源流及始祖的探讨中也刊登于王氏网上。王翰公是我入闽始祖,在福建与开闽王及大部份王氏是有区别的,是独有的一支较晚才入闽的王氏一脉,现在福建传承下来的只不过二万余人,加上海外,可能凑不上三万人左右。我王翰后裔在福建分布主要在晋江沙塘,其次在龙岩,福清,永泰、福州。海外、主要分布于菲律宾,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地。
     王翰公生于一三三三年,卒于一三七八年,享年四十五岁,他是元末才进入闽中,一生中育有五子,长子王伯,次子王仲,三子王偁,四子王修(早殇),五子王伟。王翰公是从山东阳谷县王撤达太祖传下来的一脉,王撤达生子王回,王回生子王蕉,王蕉生子王德,王德生子王翰。王翰祖上除王撤达现葬于山东阳谷县外,其余太祖父、祖父、父亲均葬于安徽合肥市大蜀山下,王翰公及三子王偁现葬于福建永泰县官烈山上。长子、次子葬于晋江、泉州。王翰公后裔现遗留下的有清末二册较为不全的老族谱,一册在永泰,一册在沙塘。
     王翰、王仲、王偁的墓茔每年现在福建境内的裔孙都有祭扫,王翰公的祠堂现已逐步改造重修完整。王翰公这一支脉的传承史及族谱正在进入编篡的尾声,但总的来说此源流的考察还不尽人意,还有上源好多疑问没有搞清弄明。为了使我王翰这一脉的族源,族史弄明白,主要还是靠我们这一脉子孙的共同努力,才能编写出真实有效的族谱来,才能不愧对祖宗。我查过广东兴宁王氏的族谱,兴宁和山派王氏是出自于王偁的后裔,后又传于四川等地,这点我深信不疑。王偁是明朝永乐大典的副主编,与主编解缙是挚友,可以这样讲,没有解缙的推荐和喜爱,就没有当时王偁的施展才华之平台。一四O六年永乐大典修结完毕,王偁被朝廷派到大将军张辅充当时与交趾(越南)作战时充当幕僚,胜利后与被乏入广西充当运粮官的解缙在广西会面,二人非常高兴,二人完成任务后,一道去广东、江西返京向皇帝汇报。二人当时在广东,在解缙故乡江西停留时间很长,可能达一、二年之久。我想王偁是否在此时有留下子女在广东,这只不过是猜想而已,目前没有真凭实据。
     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大多支脉的老族谱失传,需要重编,这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任务,而这种任务就落在了我们这代人身上,我们如再不去研究、编写、考察那就会将我们这支王氏历史产生断代,我们无形当中也要担当责任,要编好自己本支的族谱,我认为有二点体会。
     一、要认真、求实,要敢于有奉献精神,好多人光有爱好这一点是不够的,要有满腔热情的姿态和紧迫感才行。1、要查对原有的老族谱,同时也要去伪存真。由于老族谱编写时存在于当时交通、通信、文化等等限制,还是会出现一些听老人讲或传说等写进去。2、要广泛查阅正宗的史记,省、市、县、乡誌等资料,了解当时的背景、人物的产生等等。3、要尽量去寻找古墓,现存的宋、元、明、清古墓也是真实来源之一,尽管由于当时封建思想的作用,有的还没出生的小孩已取名编入墓碑,但大体还可参考的。4、要去祖源产生或发生过的场地了解,索取更加祥尽的现实资料,比如,我这支上源几代人参与抗倭斗争,我们就到祖上抗倭斗争过的全国“四大名卫”之一的镇海卫实地调查,结果收获不少。   
     二、要戒急躁情绪,族谱和祖上源流不是一夜可写成的,要严肃、严谨,不能以完成任务化来赶时间而乱写、乱编。同时又要克服那种莫名其妙的往大官、名人上紧靠的写法,祖上该是当官、是上层的就是上层的,不是的就不是,要实事求是。
我们要加倍努力,没理由不将王氏的族谱,源流书写好,争取向下一代交份较满意的答卷。以上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中 华王氏研究会会员。福建小组组长,龙岩王氏本源堂宗亲理事会副会长,王翰公龙岩派联谊会会长,王文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