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华夏人文美德

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以儒家文化为主导、为主流、为主体、为主干、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圣贤文化。
   什么是先秦时期的儒家文化?------即春秋战国时期原汁原味的孔孟之道,核心思想是以“仁者爱人”为精髓而展开依次递进的三句话:
   1、国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
  2、人以德为本的贵德思想;
  3、德以孝为本的重孝思想。
  先秦儒家文化-----主张以德治国,从而建立人人相亲相爱、以礼仪为用、以和谐为贵、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的大同社会。
  什么是汉后时期的儒家文化?------即汉代以后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及御用文人阉割篡改的封建文化即伪儒学,核心思想是以“人人效忠皇帝”为中心而展开依次递进的三句话:
  1、国以帝为本的皇权思想;
  2、帝以刑为本的刑罚思想;
  3、刑以杀为本的暴政思想。
  汉后儒家文化-----主张以法治国,从而建立人人效忠皇帝、以刑罚为用、以皇家为贵、天下为私、世代沿袭、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由此可见,孔子出生于秦之前的奴隶社会末期,封建社会还未出现,不能算为封建社会的卫道士。汉代以后把孔子及儒家文化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门神和正统思想,和孔子本人及正宗思想毫不相干。我们今天尊崇的孔子及儒家文化是先秦时期原汁原味的孔孟之道,并不是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及御用文人阉割篡改的伪儒学即封建文化。 

中华民族要腾飞,不能忘记两个老祖宗、两位老先生:
两个老祖宗:
    一是中国人的老祖宗——孔孟学说;其核心思想是:以“仁者爱人”为精髓而展开依次递进的三句话:
  1、国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
  2、人以德为本的贵德思想;
  3、德以孝为本的重孝思想。
    忘记中国人的老祖宗——孔孟学说,我们就会丢掉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共有精神家园,从而失去前进的根基;
    二是共产党人的老祖宗——马恩学说:其核心思想是:以“实事求是”为精髓而展开依次递进的三句话:
   1、群众路线;
   2、解放思想;
   3、与时俱进。
   忘记共产党人的老祖宗——马恩学说,我们就会丧失中华民族傲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武器,从而失去前进的方向;
两位老先生:
    一位是“德先生”:即“Democracy”,德莫克拉西(音译)——意为:“民主”,所谓“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
    忘记“德先生”:即——“民主”,我们就会违背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被世界所淘汰;
    一位是“赛先生”:即“Science”,赛因斯(音译)——意为:“科学”,所谓“科学”是指近代自然科学和科学精神;
    忘记“赛先生”:即——“科学”,我们就会背离人类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时代潮流,被时代所抛弃。
    这好比乘船过河,坐船的人必须要用中华传统文化修身,做一个有道德的坐船人,所乘的船只必须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制造,舵手必须是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才可以顺利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最终到达共产主义社会的彼岸。
由此可见,两个老祖宗、两位老先生一个不能缺、一个不能少。
    1、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全体中国人及全球华人的共有精神家园,因此是中华民族腾飞的根基;
    2、马克思主义是武装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强大精神武器,因此是中华民族腾飞的航标;
    3、 民主政治是现代社会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参政议政的有效方式,因此是中华民族腾飞的翅膀;
    4、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防巩固的强大物质武器,因此是中华民族腾飞的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用一个字概括:“仁”、用两个字概括:“仁爱”、用三个字概括:“泛爱众”、用四个字概括:“仁者爱人”、用五个字概括: “仁义礼智信”。
中国目前的社会现状:用一个字概括:“仇”、用两个字概括:“仇恨”、用三个字概括:“都爱钱”、用四个字概括:“仇者爱钱”、用五个词概括: “仇恨、逐利、粗暴、愚蠢、欺骗”。
    一、“仁者爱人”,因爱的具体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称谓和不同的内涵:
    1、对父母的爱称之为“孝”,这是最浓烈的血浓于水的血缘之爱;这是天下第一爱、人间第一爱、家庭第一爱;这是人生之根、人生之本;这是人间小爱、小孝。
    2、对兄长的爱称之为“悌”,这是最亲近的手足之情的同胞之爱;
这是家庭第二爱;是心连着心、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人之爱。
    3、对妻子的爱称之为“义”,这是最亲密的刻骨铭心的姻缘之爱;
这是家庭第三爱;这是人生的新起点;是新家庭的开始;是相
守一辈子的彼此奉献不计较得失的爱。
    4、对老师的爱称之为“敬”,这是最直接的文明传承的师生之爱;这是人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爱---也是第一次脱离父母呵护走进校园接受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之爱。古人云:“敬其人而信其言”。
5、对朋友的爱称之为“信”,这是最密切的志同道合的友情之爱;这是人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二爱---经常和邻居、同乡、同学战友等熟人打交道的友谊之爱。
     6、对陌生人的爱称之为“礼”,这是最普遍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礼让的“天同覆、地同载”的同类之爱、同胞之爱、人类之爱。这是人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三爱---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恭敬之爱。
     7、对上司的爱称之为“忠”,这是最敬业的忠于职守的事业之爱;这是人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四爱---这是人有了职业后和上司打交道的同事之爱。
    8、对属下的爱称之为“廉”,这是最有效的执政为民的廉政之爱。这是人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五爱---这是人当了领导后和属下打交道的同事之爱。
    9、对祖国的爱亦称之为“忠”,这是最炽热的眷恋故土的地缘之爱、也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同胞之爱;这是人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六爱---这是人生之爱的最高体现;这是人间的大爱、大孝。
     10、对天地的爱称之为“智”,这是最神圣的源于自然、生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同源之爱。这是人从家庭、社会走向自然的最后一爱---这是天地人之间的大爱;这是人生之爱的最后归宿;这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因此,家庭是临时的客栈、社会是暂时的车站、大自然才是我们永久的家园。
综上所述:小孝有边---只爱自己的父母;大孝有界---只爱自己的祖国;大爱无疆、大善无垠、大德无量---挚爱天下人、热爱大自然、善待一切动物。
由此可见,家庭是爱生发的源泉,这种由感恩父母生发的小爱:
     由亲向疏辐射;
     由小向大发酵;
      由近向远扩展;
     由低向高升华;
     由实向虚深化;
    从对父母的孝敬即小爱、小孝开始,把爱洒向人生的各个阶段、把爱洒遍社会的各个角落,这种由家庭流向社会的爱,最终凝聚成对祖国的忠诚即大爱、大孝。
     这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人要从亲处、小处、近处、低处、实处着手并推已及人---由亲到疏、由小到大、由近到远、由低到高、由实到虚、由家到国的绝妙之处。
     2012年1月20日,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一对卖水产的夫妇被其26岁的儿子袁某武杀害。原因是儿子平时经常喜欢到游戏机室赌钱,父母对儿子很有意见并限制他的花销,每次给的钱只够买一包烟,儿子觉得很是不舒服。同时儿子对穿着不讲究的父母经常来游戏机室找他十分反感,很他令他“没有面子”,于是萌发了杀死父母的念头。
     2012年9月24日兰州晨报道:甘肃白银市今年13岁的小新因爱上网受到母亲责骂心生不满,在熟睡中将母亲勒死,然后去了网吧,直至被警方抓获。
一个人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心存仇恨、都敢下毒手,能指望这些禽兽不如的狗东西,爱别人、爱祖国吗???
    没有小爱、哪有大爱?
   没有爱的源泉、哪有爱的流淌?
   没有起点的孝敬、哪有终点的忠诚?
    没有孝根的孩子、不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就像没有根的圣诞树、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二、“仁义礼智信”是区别人兽的五条常规标准
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人会思维、会制造并使用工具,这仅仅是人的一种技能罢了。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是否具有“五常之道、五心之德”。
人皆有恻隐之心,恻隐之心,仁也;----人没有恻隐之心,非人也。
人皆有羞恶之心,羞恶之心,义也;----人没有羞恶之心,非人也。
人皆有恭敬之心,恭敬之心,礼也;----人没有恭敬之心,非人也。
人皆有是非之心,是非之心,智也;----人没有是非之心,非人也。
人皆有诚实之心,诚实之心,信也。----人没有诚实之心,非人也。
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诚实之心“五心之德,不仅是区别人和兽的五项常规标准,也是衡量人是否道德成人的五项常规标志。“五常之道、五心之德”,就是做人的标准、成人的标志、做人的资格、即人格。人有三个成人标准:一是生理上的成人标准---看是否年满18岁,凡年满18岁以上的就是成人;二是法律上的成人标准---和生理上的成人标准基本一样,只要年满18周岁,就是成人;三是道德成人标准---既不看年龄大小,也不看法律规定,凡具有“五常之道、五心之德”的人,不管年龄大小都是人,没有“五常之道、五心之德”,即使是生理上、法律上的成人,也不是人而是野兽。
  四川“5.12”大地震中涌现出一批从生理上、法律上来看是未成年人,但却具有“五常之道、五心之德”的道德成人小英雄,如 “5.12”大地震中12岁的五年级小女孩——宋雪,当大地震来临时,她发现教室里有两名同学还趴在桌子上睡觉,她立即冲进教室,将两位同学摇醒并迅速冲出教室,奔向了操场。两位同学得救了,她却遇难了。还有年仅九岁的林浩,在生死关头,顾不上自己的伤痛,两次冒险解救两名同学。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希”同稀,也就是说人和禽兽的差别很小很小____仅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诚实之心,这“五心之德”而己。
孟子又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是因为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诚实之心。可以说只要有这“五心之德”,人人都可以成为孝子、君子、善人、好人、圣人。人只要缺少“五心之德”中的任何一心,都可能成为逆子、小人、恶人、坏人、罪人。
三、人人要牢记一生的感恩词:
感谢天地滋养之恩;
感谢祖国护佑之恩;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感谢老师教诲之恩;
感谢朋友帮助之恩;
感谢农工辛劳之恩;
感谢大众支持之恩。
一个知感恩图报的人:
就是一个满怀孝心的孝子;
就是一个虔诚恭敬的君子;
就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善人;
就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好人;
就是一个无私奉献的圣人。
一个不知感恩的人:即忘恩负义的人:
就是一个丧失孝心的逆子;
就是一个丧失恭敬心的小人;
就是一个丧失良心的恶人;
就是一个丧失道德的坏人;
就是一个丧失人性的罪人。
把感恩刻在石头上,永远铭记,深深地感谢帮助过你的人,这是人生应有的一种境界;把仇恨写在沙滩上,学会宽容,淡淡忘掉伤害过你的人,让所有的怨恨随着潮水一去不复返,这是人生更高的一种境界。

 一、树立“国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
   孔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不仁得国者、有之矣;不仁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晋朝的陈寿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但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都奉行“国以官为本” 的“官本位”贱民思想,“民以君为天” 的“君权神授” 的皇权思想。此乃汉后时期之儒家文化,乃腐朽没落之终结。
   2003年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主张“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才真正回到老祖先提出的“国以民为本”的正确轨道。

二、树立“德以孝为本”的重孝思想。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 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心一开、百善皆开”。由此可见,孝是百善之首、人生之根、人生之本。
    (一)什么是孝?孝字的构成,上有老、下有子,老护佑子,子支撑老。护佑=慈爱;支撑=孝道。
   (二)什么是孝子?
   1.在自己未成年时要听父母之命----《弟子规》告诫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也就是说: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2.在父母年老时要养父母之身---- 《弟子规》告诫我们:“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也就是说: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3.在自己成长的全过程要暖父母之心---《弟子规》告诫我们:“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也就是说: 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违法乱纪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4.在父母有过错时要谏父母之过----《弟子规》告诫我们:“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也就是说: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这里有愚孝吗?
   5. 在父母有病时要侍父母之病----《弟子规》告诫我们:“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也就是说: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沉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久病床前有孝子。
   6. 在父母过世时要葬父母之身、祭父母之魂----《弟子规》告诫我们:“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也就是说: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
   (三)什么是逆子?
   1.在自己未成年时不听父母之命----自以为是,桀骜不驯,把自己真的当成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 “父母呼、不理睬;父母命、不动弹;父母教、不敬听;父母责、不顺承。”
   2.在父母年老时不养父母之身----家境贫困,父母年老,却不愿意干活挣钱以赡养父母;冬则寒、夏则热;晨不望、昏不问。
   3.在自己成长的全过程都寒父母之心---未成年,在学校不尊敬老师、不思学习、成天想网吧;不友爱同学、不求进取、成天惹是生非。使父母“大失所望”;长大后,不务正业,继续“啃老”、当宅男,或和不三不四的人交往,吃喝嫖赌,整天打打杀杀,使父母“担心害怕”;不成家、没后人,使父母“伤心透顶”;还有不少逆子违法乱纪、判刑坐牢甚至杀头,使父母蒙羞一生、耻辱一世、受难一辈子。出不告、反不面;居无常、业常变;亲所好、偏不为;亲所恶、常想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4.在父母有过错时不谏父母之过----对父母的过错不但阿意曲从,使父母陷入不义,而且从中挑拨、纵容使父母陷入更大的不义。
   5. 在父母有病时不侍父母之病----对父母的病不闻不问,小病拖到大病、大病拖到死。亲有疾、不见人;亲住院、不掏钱;病未癒、撵出院。
   6. 在父母过世时草葬父母之身、不祭父母之魂----对父母的离去没有丝毫悲痛哀伤、丧事草率马虎,匆匆掩埋了事。丧当年、常欢笑;居未变、酒肉香;丧敷衍、祭过场;事死者、如事无。
   (四)对孝敬父母的孝心是儿女连接父母的精神脐带
   我们每个人虽然一出娘胎就割断了和母亲血肉相连的生理脐带,但母子相互思念、相互牵挂的精神脐带不会割断,只要有一方还活着就永远不可能割断。我的母亲虽然去世38年了、每每想起母亲就想流泪,我时时刻刻不会忘记母亲那期盼儿子成才的目光、祈盼儿子平安的眼神。正是母亲的这种目光、眼神激励我堂堂正正做人、不会做害人的事;认认真真干事,不敢干违法的事。
    从儿女一端来看连接父母的精神脐带就是孝心,从父母一端来看牵挂儿女的精神脐带就是风筝线。 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对父母的孝心、对祖国的忠诚,那他就象断线的风筝,随风飘荡,无论它飞多高、飞多远,总有一天不是掉在阴沟里摔死,就是挂在树上吊死,它永远不可能再回到母亲的身边、祖国的怀抱。那些落马的大大小小的贪官、那些判刑的形形色色的罪犯,哪一个不是断线的风筝?哪一个不是割断了对父母的精神脐带-----孝心?对父母有孝心的人,就不可能做出让父母“担心”、“失望”、“羞辱”的事, 更不会使父母蒙羞一生、耻辱一世、受难一辈子。真正的孝子, 让父母对你的健康成长感到放心、让父母对你的学业长进感到高兴、让父母对你的功成名就感到自豪。使父母“放心”、“高兴”、“自豪”,就是对父母最大的爱、最大的孝;让父母“担心”、“失望”、“羞辱”,是儿女对父母的最大伤害、最大的不孝。
     (五) 孝敬父母的先后
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不毁为先;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扬名为后。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先成人、后成才。
   (六) 孝敬父母的的意义
   A、推己及人:爱亲人---爱天下人;
   B、由家到国:爱家庭---爱祖国。
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即事诸父、如事父 ; 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即事诸兄、如事兄;
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即事诸君、如事君。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孔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即在家能尽孝、在国就能尽忠。 孔子曰:“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即在家恭敬兄长、在外尊敬师长。
   孔子曰:“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 即能治理好家庭,为官后也能治理好国家。                                   
     (七) 孝敬父母的目的
   A、不犯上---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
   B、不作乱---做一个治国平天下的好人。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在家尽孝、做一个小孝子;
   在国尽忠、做一个大孝子。
   从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最低、最高两大目标。 孔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这种情况是很少有的;不喜欢犯上,却喜欢造反作乱,这种人从来没有过。不犯上作乱,是人生的最低道德底线。                                 
      (八) 孝敬父母的教材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浓缩;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通俗的读本;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孝道的指南;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做人的规范;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家教、家规、家训、家法的范本。
   (九)孝子与逆子不同的人生之路。
    孝子、君子、善人、好人、圣人,就是心中有爱,并身体力行顺着圣贤之路不断前行的人。
   (1)、孝子----孝顺父母,恭兄友弟的人;
   (2)、君子----卑微自己,恭敬他人的人;
   (3)、善人----心存善意,帮助他人的人;
   (4)、好人----恪守道德,遵纪守法的人;
   (5)、圣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
   逆子、小人、恶人、坏人、罪人,就是心中有恨,并身体力行顺着罪恶之路逐渐堕落的人。
   (1)、逆子----忤逆父母,仇兄恨弟的人;
   (2)、小人----自高自大,傲慢他人的人;
   (3)、恶人----心存恶念,损人利己的人;
   (4)、坏人----违背道德,乱纪违法的人;
   (5)、罪人----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人。
   因此可见,孝是人之根,德之本;孝是做人的根本;孝是做人的起点。人生没有彩排,都是现场直播;人生没有后悔药,只能自作自受;人生没有返程票,只有一路前行:
   或顺着孝子---君子---善人---好人的圣贤之路不断前行------徜徉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里,矗立在天地之间,漫步在人间天堂,享受着家庭天伦之乐,尽享幸福人生;
   或顺着逆子---小人---恶人---坏人的罪恶之路逐渐堕落-------徘徊在月光昏暗的冬夜里,囚禁在高墙之内,坠入在人间地狱,忍受着妻离子散之苦,受尽悲惨人生。
   法国著名牧师纳德•兰塞姆说:“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很可惜,时光不可能倒流,因此,大多数人是凡人。
   和这-思想相对立的是:“德以忠为本”的重忠轻孝思想。重忠轻孝的思想在部分公务员思想中严重存在,他们误读了传统文化中的忠的科学含义即: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传统文化中的忠是指对事业、对职责的忠诚,并不是对上司个人的奉承、讨好、巴结;这正是目前有些公务员的工作表现:本职工作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对上司点头哈腰像哈巴狗一样,逢年过节争先恐后地给领导拜年送礼,却很少常回家看看父母。而对下属和老百姓则盛气凌人像恶狼一样。对父母则吝啬地和守财奴一样。所有的贪官把贪污受贿的赃款要么送给上司、要么送给情人、要么本人挥霍,没有一例孝敬父母的。这就充分说明贪官都是没有扎下孝道之根的逆子、小人、恶人、坏人、罪人。

                               王伦求抄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