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文化的价值利用、作用与社会意义

      中华民族这个国家,既古老又年轻。从原始社会到形成国家,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五千年以上。中国和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族谱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一脉相承,历久而弥新。
     中国文化是个发展的、历史的范畴,具有包容性与持久性;除了时代差异外,尚有着地域与民族的差异性。它是在连绵几千年中,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各地域文化长期地、不断地交流、渗透、竞争和融合的结果。因此,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又是多地域、多民族、多层次的主体网络。中国文化是起源于上古而又贯穿到现在,族谱文化发源于商周又传承到如今,是在黄河、长江及其周围地域形成并延续至今的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是共同的社会心理与习俗的结晶。
     今天中国正处在向现代化迈进的新时期,了解过去的优秀文化,正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未来的新文化。这对于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族谱文化的价值与利用作用
     姓氏、家谱、族谱文化尤其源远流长。据考究:中华民族有家谱的历史已经有3000多年了,在这个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编制了难以数计的家谱、族谱。这些谱,在他们的时代,在他们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曾发挥过一定的作用。据中国文化史记载:从商周到汉代,家谱的主要作用是祭祀祖先、证明血统、辨别世系。同时,又是权力和财产继承的依据。进入魏晋南北朝的门阀社会后,家谱在政治、社会生活方面的重要性大大增强,其主要作用是证明门弟,做官以至婚姻嫁娶及社会交往都是以家谱为依据。那时的家谱已由家族文献转而成为一种政治工具。到了隋唐两代,取士多由科举,而家谱在选官方面的政治作用已经削弱,但在婚姻等方面的作用已增大。宋代以后,取士、婚嫁不着重门弟,各社会阶层的成员升降变迁也很频繁,这时家谱的政治作用已基本消失。家谱的作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编修家谱的事情已变成了家族内部的事情了。
     据记载:到了宋元明清几代家谱的纂修主要是为了记录家族历史,纯洁家族血统、尊祖、敬宗、睦族、团结、约束家族成员,教育后代,提高本家族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望,家谱的教育功能增强了,家谱中大量出现家族祖先的善举恩荣和各种家训、家箴,对于传播封建伦理,稳定社会秩序发挥了一定作用。因而,家谱的纂修无论是唐代以前还是宋代以后,往往都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据记载,明清两代科举取士,各地中举名额都有一定数额,一些考生往往冒移籍贯,避多就少,以期容易考上,为此,经常引起诉讼,家谱在此时又将发挥了证明作用。清代的族人袭爵、出仕,需要出示家谱以为凭据,这时也可以看作是家谱政治作用的一点残余吧!
      到了当今时代、家谱、族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对于我们如何完整地了解过去,启迪和   开发未来,不但意义重大,而且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炎黄子孙都有根!根在中华、心在华夏!尤其是身居异域的炎黄子孙都有一种寻根问祖,落叶归根的渴望,所以,我们无一不对自己的姓氏文化视之如宝,引以自豪。具体到了姓,是标志家庭系统的血缘符号,也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的先决条件,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通过这个符号从上下纵向的陕义来说,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和历史文化联系起来,从横向广义来说:每个人不但可以明根叶、晰枝系,还可以联族谊、明责任、履使命。
      这种联系和追塑就形成了一种姓氏漫长、神秘的探源隧道。探讨这种联系的过程就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寻根之旅。
     寻根问祖是人的天性,姓氏不单标志着个人与家庭的血脉相连,而且还关系着我们的历史与文明,从姓氏上我们可以看到祖先历经的苦难与辉煌。在姓氏文化里,我们既可以感受到古往今来在政治、经济、教育、道德等领域的成就,又可以了解到祖先的生存状态、立身处世,价值观念等状况。姓氏联系是人与人之间认识和理解的“扭带”,通过姓氏探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他人,了解社会,一句话,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一张打通人际王国的名片。因此用通俗的话说,国史、方志、族谱,有着浓郁的族情和亲情。它的价值大致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对于古代人物研究,具有相当权威的资料价值;我们知道,查考古代人物,主要是通过正史中的传记、古代的文集、笔记和方志等。一些不太有名的人物,在这些资料中就很难找到,如有也是寥寥数语。即使是一些著名人物,有时也存在这同样的问题,很难满足人们对于人物研究的需求。家谱就不同了,家谱的特点是记录家族人物,在世系录中于每个人之下均注明属于何支、何房、名、字、号、行第、生卒年月日时、享年、妻室、子女、墓地、尤其对功名、官阶等记载较详,艺文中还收录了有关行状、传记、墓志等资料。重要人物还专门写有传记。这些资料,其中虽然有溢美之词,但大多数内容是可靠的,通过家谱,我们不仅可以知道我们所要了解人物本身的情况,还可以了解他的世系,即祖先情况和子女情况等等。
     第二、为国家对于人口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家谱中的世系是家谱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族人的出生和死亡都有详细记载,比官方档案中的记录要详细而可靠得多,通过家谱使我们可以了解到本家族各个时期的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的增减速度和原因、人口的社会构成、职业、文化状况、婚姻状况、寿命等等。
     第三,为国家对于迁徙、移民的研究,也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任何一部家谱都要记录族源和迁徙情况,本家族由何而来,迁居原因,经何处而定居此地等等,都须一一交待清楚。此外,家族定居后又有哪些支房迁出,迁移的原因、数量、迁居何处、移民生活、移民与当地土著的关系,迁居与本房的关系等等,都有记载。
      二十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初特别是近些年来,在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中,同时也包括大陆内各姓氏因复杂迁居走散的人群中,掀起了一股股寻根的浪潮,他们的祖先,当年因各种原因背井离乡,在异国他乡定居下来,娶妻生子,繁衍后代,可他们的根还在大陆,他们想了解祖先的情况,一有机会他们就返回认宗。据寻根热记载:1988年,菲律宾科拉松•阿基诺在访华期间,还曾专程去其祖父许玉宋的故乡福建省龙海县鸿渐村认祖。随着海陕两岸交往的增多,大批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寻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台湾的早期移民,大多是广东、福建去的,尤其以福建为最多。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古代大陆移民台湾共经历了三次高潮:第一次是明未天启年间,泉州、漳州一带贫民迁居台湾达3000多人,崇祯年间又有数万人,这是一次有组织的移民;第二次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跟随郑成功而去的;第三次是康熙年间清政府统一了台湾郑氏政权,开放海禁,移民人数达几十万人。这也就是从相关的家谱中帮助国家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份、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关系等等。海峡两岸要统一,利用家谱资料联络亲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我们王氏一脉由于历史论桑以及社会变迁的多种原因,众所周知,我们的祖先历经了艰难的跋涉迁徙,王氏裔孙们分布于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就以楚南上梅王氏明远世系而言:时至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七十余年族谱文化中断,致使上源世系与小支派世系错综无联,谱源寥寥无几,七十余年的变化无据可考,在如此荆棘丛生的“荒滩”上,上梅王氏明远后裔以王振庭先生为主的智囊团率先及时成立了家谱研究会,不辞劳苦,团结奋进,为家谱研究而忘我奔波,勤宗务实,措施得力,十多年的艰辛努力,走出了意识误区,不但将上梅王氏一脉传承的各支系脉络头绪得以辨系,而且还将祖宗文化遗产的保护、光荣传统的发扬、世系派行的统一以及家谱文化的创新等一系列模式得到了成功地确定。为当代自己和后世子孙弄清楚了我们来自何处和根在哪里的根本问题。如果不是传承的各支家谱文化,就很难将各系脉络理顺辨晰。
     第四、对于封建时代宗族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料。宗族制度是封建宗法关系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封建统治的基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家谱中对于封建宗族制度的介绍和体现是非常全面的,它记载了有关宗族的构成,祠堂的组织、结构、职能、祠产的类型、数量、形成、经营方式和收入用途。家谱中的族约、宗规、家训、家箴等,是用封建的论理道德来约束族人的思想观念。祠规、家礼规定了各种祭祀,婚丧礼仪。封建的神权、族权和夫权在家谱中都有很明显的体现,这些资料,在其它类型的文献中是很难如此集中的。
     此外,家谱资料还为地方史,家庭结构与功能、社会结构、妇女地位、优生学、民俗学、经济史、科技史、宗教史、中外关系史等问题的研究,提供大量的可信资料,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价值的重要就在于他的记载翔实,离开了实就分文不值了,实践证明从所见过的一些家谱成稿来讲,由于是私人纂修有些记述往往华而不实,言过其实,尤其在先人的功名、宦迹、婚姻等方面,有些内容甚至妄相假托、有意捏造,这部份内容我们在使用中要注意鉴别,不可盲从,近代以来,有些家谱中由于粗制滥造,出现了一些差错。但是家谱中的主要部份,如五世内的世系、宗规、家训、祠堂、人口、艺文等方面的内容,一般还是可信的。此外,我们在使用家谱资料时还需要注意家谱的第几修,所用资料是照录原件还是新近加写的。对于不同时代的资料要区别使用,这样,才有助于提高资料本身的价值。总而言之,家谱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实的内容。因此我们在使用家谱时一定要注意区别对待,去伪存真。
     二、族谱文化的社会意义
     谱文化与人类存亡同桔菜,只要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有谱文化的记载与传承,它只会是由粗浅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规律而展现。可以预言:即使人类离开地球到外星居住,也将产生星系“谱文化”,这种文化五彩缤纷、与时俱进、永不消亡。家传、族谱、地方志、国史是一脉相承的。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选进文化,族谱文化不失为题中之义和重要组成部份。
     在此起彼伏的修谱热中,我们耳熟能详地经常听到有人曰:“论修谱重如山!”这就是族谱文化的社会意义,把它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七个方面,包括的是:
     1、长幼有序。以孝慈为特征的伦理文化;自古以来,忠孝是为人之本、是外世之基、忠孝传家、仁义为本!因为它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反哺,是一种幸福,是人世间最伟大的情感。
     2、是浓厚情感之一的乡情文化;谱是“房分证”,“月是故乡明”。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无论你走到哪里,自发地都有不忘祖宗,不忘老宅,不忘爹娘,恋土恋乡的情感。
     3、独具特色的山水建筑文化;自古以来,祖宗们都认真研究践行风水。如今,国家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求得人与自然平衡和谐发展,只有山环水绕境幽,才能够草肥林茂物丰,阴阳闭合,地灵人杰。
     4、生存发展的道德、世俗文化。中华几千年传承的“忠孝仁义自任几端,农工商贾各专一业。”教育后代务农为本,但是不忘读书为高,以此为生存发展的道德世俗。
     5、和谐的婚姻家庭文化。男女专爱,相濡以沐,追求的比翼连理,风雨同舟,达到甘苦与共,和谐的“几代同堂”之目的。
     6、美名清音的姓名文化;姓名乃人之符号,名贱人贵,讲避“名讳,”字为补注,号重形象。因此自古以来,大都在姓名上都有讲究……。
     7、盖棺定论的殡葬文化。落叶归根,慎终追远,视死如生,盖棺定论,从古至今的殡葬仪式上都有一番综述结论……,也许这些归纳未必全面科学,但基本观点是正确的。
     总之,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散居着多少大大小小的各个家族,他们都有着各自的共同祖先,血缘关系将他们牢固联系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虽然有了贫富差异,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共同居住在同一块土地之上,即使是战争、瘟疫和各种自然灾害,也不可能将他们分开,这些家族就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础和今天社会的延伸,氏族是一个大家族。国家是一个最大的家族,通称为民族,国王或皇帝是这个家族的总族长,百姓是这个家族的子民,总族长利用各种手段和相当于血缘关系的纽带,维持和统治着自己的国家。
     为了能使统治得到延续和稳定,权力更替和财产的继承能够平稳实现,不致落入外人之手,无论是国家还是各个家庭都十分重视血统的纯净。为此,记录血缘关系和血统世系的谱牒就应适而生了。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其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它产生于上古时期,完善于封建时代。3000多年来,家谱在不同时代都显现出不同的形态,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我们的先民们编制的各类家谱、族谱、虽经岁月浸蚀,在流传至今可寻的家谱中,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充分地把握利用今天;去认真了解、认识昨天;勇于启迪、托展明天。
                                                  王氏明元第三十世裔孙王培全撰稿
                                                            2013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