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远在金门会议上的发言:脉络清析是尊祖的基础

      《记福建闽西北、江西赣中南区域部分王氏历代族谱挂错上源纠正记实》
                在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上的专题发言
                                       王  登  远

     闽西北和赣中南区域王氏(福建省建宁县、宁化县、明溪县、泰宁县、光泽县、建瓯县、建阳县、武夷山市,江西省南丰县、宁都县、于都县、瑞金县、兴国县、石城县、戈阳县、贵溪县、铝山县、永丰县、浮梁县、武宁县、上饶县、横峰县、王山县、广东省龙川县)部分王氏历代族谱上源桂“三槐”王氏。在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的指导下,由建宁县王登远(现任县客家联谊会会长)。宁化县王文雄(现任宁化县王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龙川县王继松等人,时经一年多时间,认真走访各地,查阅各地族谱和相关资料,特别是走访临川东乡上池村(王安石故里)经查实详情如下:
     2013年4月11日由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王听兰先生专题召集建宁县、宁化县、广东省龙川县三地王氏代表集中在龙川县麻布岗镇就建宁、宁化、龙川三地王氏上祖源流进行考实,根据历时10年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及大成总谱编撰组考证,我们与各地族谱相接,上述王氏上祖源流族谱基本相同一致系载“三槐”素公后裔,和上祖源流不清等问题。经考证研究分别到各县召开王氏宗亲权威人员座谈会,就上祖源流考证结果宣传宗亲,并征求各地意见达成共识如下:
     一、太原王氏之系上述地区原挂靠“三槐”素公后裔一律纠证为“太原”王氏。我们依据中华王氏研究中心提供世系图和权威专家王大良及江西临川东乡上池王安石故里王明占先生认定王安石不属“三槐”之系,属太原王氏之系,上述王姓族谱载安礼后裔(王安礼与王安石是同胞兄弟),出生在江西临川东乡上池村。原各地谱属“三槐”是错误其理由有四条:
     (一)龙川王氏等族谱记载安礼支系挂属三槐王氏的世系传承关系是:祜—旦—素—用之—益—安礼。
但是,从史料和绝大多数三槐王氏宗谱记载,王旦之子王素有三位夫人:李氏、滕氏、张氏。生九个儿子:厚、固、坚、巩、本、硕、凝、常、奥。确无“用之”之名。因此王素无“用之—益—安礼”的后代。
     (二)王素与王安石是同时代的人,根本谈不上王安石是王素的四代孙。王素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卒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而王安石生于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卒于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王素与王安石的生年只相差14年,卒年只相差13年,是同时代的人,说他们相隔四代,这是不可能的。
     (三)在江西、广东、广西、浙江的安礼支系的许多个举例中,唯独在安石、安礼的祖居地——临川(东乡上池)王氏族谱上,记载安石、安礼的上源就不是三槐王氏,而是太原王氏,其上源关系为:简—廷辑—明(克明)—用之—益—安石、安礼。因为祖居地最了解本支族的上源,他们的族谱记载才最有权威性。
      为什么除了王安石祖居地以外的支派,大多都记载安石、安礼的上源是三槐王氏呢?原来仔细研究《上池王氏族谱》,可以发现真还与王安石的行为有关。王安石为了推行改革新政,由于他与王素年龄相近,便想借力是王素之父王旦的亲属关系,以巩固其基础,后裔即挂属在三槐支派下了。此举从《上池王氏族谱》的诗卷第7页,有王安石之弟王安国首次修谱而请司马光所作序中,就记载司马光对王安石借助三槐之威的行为提出了批评。他说安石公本来就学问渊博,有才能,能为皇上理财,勤于国事,“何必借资前代即王旦诸公……”。所以那么多安礼支派要挂在三槐王氏支下是确有其历史原因的。这确实是王安石的不妥行为所至,他也糊涂了,他实际上与王素是同时代的人,近乎兄弟关系,确在谱中是相隔四代。而王安石的祖居地的《上池王氏族谱》却能坚持历史原貌,确实可贵,也体现了最为权威的结论。
根据上述考证各地共认无疑,一致同意改为太原王氏。
      二、开闽王氏之系,闽西北建宁、宁化、明溪城区居住大多王审知后裔,各地族谱上源混乱,来源不清,经查阅看象商朝毕公高谱头,经认真考证属开闽王氏王审知后裔,其依据一:谱载自19世大原,琅琊两支系至52世审知(开闽王),53世延政福州迁居建瓯,54世继修,55世刘忠,56德洪建瓯迁邵武禾坪,57宪,58明,59愍怒 (生四子、王虎、玉龙、伯太、伯兴),60世伯达,61世德轩,邵武和坪迁建宁均口赤下堡(现均口镇修竹村)。依据二:上述世系与福州建阳开闽王王审知谱相涵接基本吻合,经过考证得到宗亲认可。
      三、播迁
经考证上述王姓太原王氏建宁竹薮始祖溥公(行十九郎公)1283年,从邵武禾坪迁入建宁。后复迁建宁竹薮随兄弟后泉公,随后从竹薮迁居宁化安远影树坑,五二郎公建宁居住84年迁广东龙川,十六郎公居建宁水南、开闽王王审知第八世裔孙德轩公自邵武禾坪迁入建宁其余县均属建宁宁化播出。
      四、几点体会
     (一)是紧紧依靠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及各位专家学者提供的各项资料及世系图,是研究上祖世系源流的基础,各地原始族谱仅作参考:其一,因各地族谱是在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情况下形成的,此后继修每次照搬;其二,各地谱上祖源源流混乱事因创修谱不及时如我竹薮家谱首次谱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63年)源流考有载明说“上祖源流不可实“;其三,各姓谱头上祖源不同,首创谱有错后继修再错。其四有意高挂名人我系谱就是高挂“三槐”之系。
      我们王氏是中华大姓之一,能有今天在全国范围理清各地上祖源流是件庞大的文化系统工程,真是功德无量,为各地王氏裔孙留下宝贵财富。
     (二)是依靠各地工作人员积极钻研,本着求真务实,求出真理拼弃错误的原则,正本清源把各地世系源流与大成总谱对接,上安慰祖宗、下为子孙付出自己的辛勤,这就是尊祖敬宗的美德所在。
      (三)是要善于组织说服宗亲,我们研究成果要被广大王氏宗亲认可这也是一件大事和难事,要不拘一格奈心细心,召开不同层面座谈会,研讨会,在广泛征集资料,查阅各支族谱的基础上,理出原理,特别是世系源流,拿出证据真实的依据说服宗亲,使他们能接受,从而达成共识。
     (四)是要乐奉献,我认为每个人在自己生活充实的基础,应该要讲奉献,我们在历时先后一年左右时,从走访、调研的全过程只有付出,没有收入,没有地方报销分文,一切费用由自己承担,我认为为家族做事更要讲究奉献,我们要坚持乐意奉献、克服一切困难,为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事业而努力。
     谢谢! 
                                                                        2013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