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宾阳俊杰公王氏宗族世系

     广西宾阳始迁祖王俊杰公,号百仓,系勒授文林郎阡伍公之子,原籍山东省青州府延岳塘柴州村。
     公生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卒于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享年92岁。公少年得志,青云直上,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宦游西粤(广西),官至按察司经历,为五品官,出仕宾州,即今广西宾阳县。公为官清廉,政绩蜚声。后辞官成家,定居宾州。初居南区覃雷村,在此建有穿鼻桥为记。因当地偏僻,盗贼猖獗,又迁至古城村,开田挖塘,广事农牧。但他的座骑(座马)放牧时直跑石坝洞方驻足吃草。牧童为之讨厌,便告知公。公不甚信,便与牧童一起放牧,果然牧童所言属实,便巡视四周,重新选址,见南面群山绮丽、绿水长流,东、西、北三面一马平川、土地肥沃,大有开拓前途,是一个开基立业的好地方,旋即由古城迁到石坝洞南面建宅,取名“王明村”。公在此置田千余亩,粮仓林立,时人呼公为“百仓”,其号由此而来。公还在村前建有鸳鸯社,在村后架设接龙桥。其后裔在此繁衍发展,逐渐扩建了高明、景明等村。这就是我宗族溯源东鲁、发脉西粤的历史沿革。
     根据老谱和祠堂的对联,本宗族属太原王氏,堂号“三槐堂”。如老宗堂有对联“世德衍三槐敦诗书簪缨继美;家声绵两晋崇孝龙俎豆维新”。
      以上可以说明世祖属三槐堂,但不知是三槐堂家族哪支后裔。
     始迁祖俊杰公定居王明村至今已500余年,以其父阡伍公为始祖,现已繁衍25代。俊杰公得子恩、忠、佐。恩无子;忠生平、瑶、信,平过继给恩;佐生能、胜、镇。以六公乃为第四代,宗族便以此六公分为六房。长房平公之后裔主要居住王明村,二房瑶公之后裔人口较多,除居王明外,还分居高明、景明、王兴、新兴、六严、澄泰、凤凰、杨村、林村等村。三房信公之后裔多数迁徙外地,主要居住在高棠、甘棠、邓村、长远、田陈、新维、那宁、粟白、张道及横县的苏村、榃客、吴村、灵竹等地。四房能公之后裔主要聚居六罗村。五房胜公之后裔除少数居王明外,多数居都安县地苏、高山、九宋。六房镇公之后裔主要居住王明、北泗、周鹿、马铺、马眠、六料、咔麦、同合、沙江、六严等地。
以上各房现有总人口约16000人。此外,还有少数人口迁往云南、湖南、广东等地,修谱时对移居外省宗亲未能收集资料入谱。据目前所知,本宗族人口分布四省八县10多个乡镇51个自然村。解放后在外工作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在外经商发展事业而散居外地的更多。   
     本宗族历史上修有老谱,因历史原因大多遗失。2011年进行了续修。新谱对族人世系全部采用表格形式记述,以六房按血缘关系排列。每人都更有父母名、己名、子女名,血缘脉络清晰,但整体上无世系图,个人无生卒年月及身份业绩等信息。新谱对辈分进行了续排,编有《续排辈诗》如下: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可  兆  荣  光  普  德  泽         宏  开  新  宇  振  华  章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人  才  涌  济  群  星  灿         宁  安  清  治  富  康  良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精  诚  奋  发  创  伟  业         谦  和  平  易  家  声  扬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三  槐  世  运  如  旭  日         吉  隆  兴  旺  庆  邦  强
      本宗族于清乾隆年间修建了新、老祠堂(当地称宗堂),老宗堂建在王明村,新宗堂建在景明村,也叫“上下宗堂”,19568年“大跃进”时被迫拆除,并刻有碑文。但由于年代久远已不能使用。为了思宗念祖、弘扬祖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本宗族与本县和附近市县不同宗的王氏宗族联合修建了“宾阳王氏宗堂”。参加修建祠堂的宗族除俊杰公外,还有元公、德用公、王升公、廷勋公、一举公。祠堂修建工程于1996年开工,1999年竣工。堂宇分上下两座、东西两厢,中间为庭院,全长37米,宽32米,建筑面积1184平方米。落成后每年举行祭祀活动,每年春秋两祭,三年一大祭,小祭参与人数二三百不等,大祭一两千人。通过祭祀,大大增强了宗亲的凝聚力。
     本宗族人口除迁外地居住者外,居住在王明山口内外16个自然村的人口有12000多,占总人口的75%。因人多田少,族人以生产瓷器为主业,近两百多年来,家家户户靠瓷器发家致富。由于王明山口内外的山场蕴藏有大量的白瓷泥和生长有大片松林,为发展瓷器业提供了原燃料的资源基础。
      清乾隆年间,十一代孙祥昭公首创明窑一座,生产瓷器,后发展到六料、咔麦、王明、高明、景明、林村等多个自然村。改革开放以后又有新的发展,各村瓷窑已发展到50多座,工艺也逐步提高,由手工制作发展到机械制作,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粗瓷品种有线花、小花、大小斗、大小汤、八角、大小海等十多种。据蒙成干编著的《宾阳古今趣闻》所说的“宾阳生产的瓷器造型新颖、坚实耐用,深受人们喜爱。尤其生产的碗、盆、碟、杯等生活用瓷,大而实用,小而精巧,晶莹润泽,色白明亮,产品一直畅销,饮誉国内外。”
     本宗族历来尊师重教,培养人才,从而涌现不少能人名人。据《宾阳州志》载:古代出了文举人王启智、武举人王培修。南宁儒学正堂王云鞠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传播人。十一代孙王祥昭是当地开办瓷器业的创始人,使瓷器生产两百多年来长盛不衰。清末民国年间人才延续,老兴村王镇华曾任安徽省寿县县长和广西陆川县县长,六严村王作进任广西省督学、大学教授。建国以后,高明村王悦武留学苏联,曾任大学副校长、教授,其子王凡是理学博士,王明村王忠平现任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等等。此外,还有硕士、学士、工程师、会计师一批以及在党、政、军、学界工作的人才,还有一些能人在外创业,事业有成。他们既为国家作贡献,也为本宗族争光。
                                  王养仁 供稿      王喜修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