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九进士”的浙西长川王氏

聚居在浙江西部常山县东案乡上源村的王姓,在宋代曾出了一门九进士。为了摸清该处王氏的上源及来龙去脉,2013年11月24日,我们浙西工作站王厚让、王元洪、王以勤三人驱车前往东案乡上源村调研。

上源村位於常山县东北,距县城30公里。在上源村内,我们翻看了仅留的几本王氏宗谱。该村王姓后裔为我们提供了王世恩在1994年记载的一份世系资料。

上源王氏称“长川王氏”,是北宋王伟的后裔,属太原晋阳王氏支派。按其世系排列,从晋开始至第三十一世泽公,泽生昶、殷,昶生湛,湛生承,承生述,述生坦之,坦之生愉,愉之孙慧龙任莱阳太守,慧龙孙为四十一世琼。四十二世至五十六世无记彔,五十七世公安生晏、晟,晏为武宁节度使并迁山东滕县,晟迁浙江建德并葬建德郭坑桥。晟生四子: 长子简居淳安清溪, 生一子贵元; 次子泽仕钱越王归宋有功封居建德郡,生三子,崇宝、崇旻、崇庆; 三子 仁霸,生二子,翊、崇胜,崇胜迁江山;四子仁绍。.

六十世崇宝生二子,滿、伟,其中滿为越国进士,巡江分守,其孙沆之居徽州;伟,字世英,生五子,言、雍、立、褒、袞;言生二子,介、悆;介生三子,沇之、汉之、涣之。

长川一世祖王伟为宋进士,其子言、袞,孙介,玄孙沇之、汉之、涣之、沩之及后裔汝霖六代均有进士,后人称为“一门九进士”。因此在上源(旧称章舍)建有贤良宗祠,祠堂堂号称“四德堂”

     [转载]田野调查:常山访牌坊、老祠堂等古建筑

 

贤良宗祠建于北宋宣和七年,清乾隆二年、民国廿五年两次重修。该宗祠为亭台翘檐式建筑,占地1200平方米。整座建筑雕刻精细。门前是普通台基,台基左右两侧立有两对不同造型的旗杆石,一对狮子戏球,高约一米二十五公分,形状威武。原门面是砖雕装饰,花、鸟、狮兽雕刻精细(现已毁)。门前西向六米处建有一屏照墙,长十一米余,宽近半米,正门北侧毗连“世美坊”。祠堂共分三进,前进为亭台支角檐八角楼建筑,中廊设戏台,左、右侧设厢房,前、中进间有一天井,长十五米,宽四米。中进为五架抬梁穿斗式、讹角斗,天井檐柱牛腿雕有狮子戏球,六根方木柱,余为圆木柱,系鼓形单复盘柱础和菱角形柱础。中堂建有穿插坊,中进是大厅,可通后进走廊,顶部建有八角空心楼,走廊两侧各有一小天井。后进是五架梁穿斗式,圆木柱,青石鼓形柱础。堂屋建筑为木柱布包扎披灰油漆,硬山顶,王花墙,空斗砌砖,石灰粉刷,勾头滴水,阴阳合瓦。

  祠内那些各显神采的木雕,狮、凤、花卉、人物,一幅幅作品活灵活现,回味无穷。

在“四德堂”的左边立着为宋朝王氏家族九进士的牌坊。牌坊刻有“世美”两字。

 

该牌坊为两柱三楼门楼式石坊,牌坊通高6.5米、两柱方柱抹角、跨距4米,每柱用两高2.5米花形靠脚做成条形柱基,明楼用斗拱两攒,正背用鸱吻。据载,此牌坊为宋代王世科立,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重修。

一世祖王伟,字世英,行正十五,太宗咸平二年(999年)进士,官补大理评事。

王言,字定国,行成一,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进士,初任河东判运使,赠金紫光禄大夫。

 王介(1015年——1087年),字中甫,行高十三。 王介腹笥充盈,学识渊博,且善文辞,性负气,喜直言,专交贤豪名士,初以太学生任福昌主簿。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登进士第。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应试直言极谏科时登第,名列贤良第一。历任秘书丞、静海知县、秘阁校理,迁开封试官主判(与刘攽同为开封试官主判),他是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时期的著名诗人。名列苏轼、苏辙等十五人之中。苏轼在《挽王中甫》中写道:“先帝亲收十五人,四方争看击鹏鲲,如君才业真堪用,顾我衰迟不足论……”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王介的尊敬与赞叹。

  王介初与王安石为挚友,交往密切。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被召授参知政事,因前王安石数召不起,王介遂作“草庐三顾动幽蛰,蕙帐一空生晓寒”诗句讽刺王安石。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拜相,实行新法,深受神宗称赞。王介因不满新法,持异议,上书力谏神宗“愿陛下师心勿师人”。王安石获悉后对其更加戒备,并暗中使绊。王介因之罢官。不过政见不同,友情未绝。后来,王介出知湖州时,王安石特地吟诗为他送行,诗曰:“东吴太守美如何,柳恽诗才未足多。遥想郡人迎下担,白苹洲渚正沧波。” 王介当时即和诗十首,盛气朗诵,其中一首是:“吴兴太守姜如何,太守从来恶作鮀。生若不为上柱国,死时犹合作阎罗。”王安石听后笑道:“阎罗见缺,请速赴任。”

  王介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病故,终年72岁,葬于常山县芙蓉乡下庵。后人将其早年结庐读书之绣溪山,改名贤良峰。 

  在王氏九进士中,以王介及其第四子王涣之的文才最为突出,三子王汉之次之。王涣之(1060年——1124年)字彦舟。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登进士四科,因未及授官年龄,特补武胜军节度推官。不久,调杭州教授。八年任宣义郎,知颖上县,改越州教授。元祐(1086年——1094年)中为太学博士校对黄本秘书。绍圣(1094年——1098年)年间,出任卫州通判,元符元年(1098年)召入编修《两朝鲁卫信录》,其人生性淡泊。他常言:“乘舟常以覆倾处之,乘车常以颠坠处之,仕宦常以不遇处之,则无事矣!”与世无争,温恭谦让的形象跃然纸上。宋徽宗即位时,王涣之曾受大臣们的推荐,入朝议论国事。徽宗欲任以谏官御史,涣之以“臣由大臣荐,不可以居是官”,坚辞不受,改任吏部员外郎,调左司员外郎,起居舍人,升中书舍人。崇宁元年(1102年)进给事中,吏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广州。因党争被解职,改知舒州,被蔡京列入“元祐党籍”。继而出守滁、潭、杭、扬诸州。大观四年(1110年),复任给事中、吏部侍郎。重和元年(1118年)知中山府,加宝文阁直学士。涣之恬静寡欲,淡于仕进。当时许多大臣如此评论涣之:“世家渊懿仪,礼醇祠,史才翰学,冠绝当时。”

  王汉之(1057年——1132年),字彦昭,号朝宗,系王介第三子。北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登进士甲科,初任秀州司户参军,调汝州教授,迁和州防御推官。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起知金华、渑池二县,人称王渑池。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为鸿胪丞,知颍州、真州。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提举河东路常平,升任开封府推官。继而历任工、吏、礼三部员外郎,太常少卿。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被荐为参详官,擢礼部侍郎,转户部,以显谟阁待制知瀛州。言:“自何承矩规塘泺之地屯田,东达于海。其后又修保塞五州为堤道,备种所宜木至三百万本,此中国万世之利也。今浸失其道,愿讲行之。”雄州归信、容城灾,两输户请蠲税,吏不听。汉之言:“雄州规小利,失大体,万一契丹蠲之,为朝廷羞。” 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方腊起义军攻入常山县境,一度占领章舍等地。同年冬,汉之从汴京归理家事。因“录奏报御捕功”,加龙图阁直学士,又进延康殿学士。

  汉之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十一月病卒,终年七十五岁。朝庭因其调张叔夜收降宋江有功,赠尚书,封信安侯。

王介之女为秦桧夫人,因助秦桧设陷谋杀岳飞而为乡人所不耻。

 

            王厚让   王元洪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