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三槐堂沙湾王氏西门宗亲书

沙湾王氏西门(辈字:其延家祚远乃作福余观)各位宗亲:
    本次修谱,意义十分重大。一是我盐阜三庄王氏作为三槐王氏的嫡传一脉,要合谱进入《中华王氏大成总谱》;二是本次修谱是继咸丰五年、民国十年后的又一次总修谱,更是为有史以来最后一次的纸质修谱,此后族人人丁之增加,将像公安机关申报户口一样,通过专门的机构,以本次纸谱为“根”,在中华王氏网申报即可;三是本次西门之谱将与沙湾王氏的东、南、北门联谱,并恭陈于正在筹建的沙湾王氏宗祠,还将存入上海图书馆、档案馆和盐城、射阳档案馆,任何局地谱或门头谱均不得进入上述网、馆和祠堂。为此,我们特作如下规定和要求:
    一、拆除门槛,提高参修率。目前已登记的宗亲人丁只占应参修人丁的60%左右。因此我们决定不仅不再收“人丁费”,而且将已收的“人丁费”一律退还。这样,加上宣传发动到位,将会使参修率提高到最大化。从近几天的情况来看,随着退款,新参修的人丁已猛增5000多人,势头十分可喜。
    二、做宣传发动的宗亲,一定要有宗族情怀和门支的整体观念。切不可有“你不情我不愿”的简单思维和方法,而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定要让宗亲们明白,如果这次不上谱,那么电子版的家谱上就没有了“根”,往后子子孙孙添丁就没有办法往谱上续了。
    三、丰富人丁信息要素,是本次修谱的一个重要的质量要求。
    1、所有登记的人丁应尽可能填写出生时间(年月日)、出生地、常住地址以及文化程度、职业等。
    2、过世者,除出生时间外,还应登记死亡时间(年月日)和墓址。
    3、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国、共军队获有战功或有军阶的,以及在上列战争时期评为烈士或支前受过表彰的宗亲,应写不超过200字的简记。
    4、宗亲无论男女,达到90岁以上高龄的,应写介绍其本人和子女孝敬事迹的简记。
    5、县处级以上的成功宗亲和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成功企业家的宗亲,可以写不超过200字的简记(学历、任职、业绩)。
    6、其他有意愿介绍自己情况的宗亲,也可以写不超过150字的简记。
    上列两款(5、6)的简记,将结合本人意愿和赞助情况,在谱中作适当记述。
    四、“人丁费”可转为请谱款。本次修谱原“人丁费”的部分,现改由赞助款解决。最近王浩、王磊、王伟权、王乃文、王乃高和北京的王乃民等已奉献了20万元(有部分宗亲的献款未及计入)。王乃祥,农行,卡号622848-1988814-963778。
    五、望各地宗亲积极参与修谱大业,踊跃献款。本次联合修谱是时隔百年本族的最大盛事,能为我们当世宗亲遇上,实为每一个人非常难得的幸事。西门后裔与百年前相比,不仅人口规模大,而且分布既散又远。要争取一户不遗,又免收人丁费,资金需要量相当巨大。望各地经济境况稍宽裕的宗亲,能从敬祖敬宗的感情深处出发,尽之所能地作出奉献。打款至上列卡号后保留凭条并及时电话告知会长王乃祥13851136116。查收后我们将开具凭据入帐。献款一般以1000元为起点,我们将在家谱中以献款数额多少分别以文字记述、半版照片、整版照片、照片加一定字数记叙等格次,予以专门的功德记载。  “沙湾王氏西门宗亲联谊会暨七公支联合修谱委员”为常设机构,办公处所在射阳县合德镇机场路合兴工业园区1号祝伟公司内,我们已建立起了严密的资金管理监督机制和使用的规章制度。修谱告成后,资金的使用情况将向宗亲详尽公布,并接受献款及任何宗亲的审查。
    六、为统一、平衡,已收的“人丁费”必须全额退还给宗亲。对个别确无意愿接受退还“人丁费”的宗亲,可通过添减款额的办法将原“人丁费”转为请谱款。转为请谱款的须另开收款凭证。
    七、家谱的印刷装帧,将优中选精,公开招标。家谱的印刷、装帧是修谱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敏感问题,宗亲们十分关心。我们的原则是:民主推荐样本,集体讨论确定。好中选优,优中选精。同质比价,招标确定。望热心的宗亲积极提供样谱样和投标印刷企业。
    去年八月,王延庭、王耕久、王祚前、王祚准四位宗亲发起本次修谱,修谱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献智献力,更有年老体弱者,如王志宏、王延雷、王海山和王家喜等宗亲,走村串户,不辞劳苦,其奉献精神令人感奋。修谱是全体族人的共同事业,我们必须登高望远,同心协力。全体参与宗亲要以西门七公支宗亲的整体为念,必须摒弃以地域划界的狭隘见解。血浓于水,亲重于山。我们只有奉献出参修率最大化、人丁信息素描化、装帧印刷精品化的家谱,才能告慰于列祖列宗,交代给后世子孙,我们为修谱所奉献的心力,方能称为功德之举。全体宗亲们,努力吧!
    献款咨询、寻根连祖电话13851136116    QQ1720759229  传真0515-82392868
                                  沙湾王氏西门宗亲联谊会
                                         暨七公支联合修谱委员会
                                          二0一三年九月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