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岁不老人的情怀

       王一先,父亲王恩灿,清朝知名秀才。与清末帝师朱益藩有至交,曾经在朱家设馆教其子女,莲花县革命先烈刘仁堪,革命先驱朱一岳,民国县长彭伯亮,匀为其优秀弟子。朱益藩进京入翰林院后,其提升县衙门录事。中华民国成立,在县政府担任司法科书记,执政清白,为民作主,无私奉献,终以开明士坤定格。
      一先,又名一新,中华王氏研究中心(第68批)会员,江西省莲花县升坊乡石江村人,生于1918年5月21日,大革命时期担任儿童团长,1934年和白渡王震谷创办莲花县第一个保学(杨枧小学)。1935年吉安师范师训班毕业,1936年入省城读书7年,毕业后取得美术专业,农技专业,音乐专业三个大专文凭。在南昌巧逢心理学家陈鹤琴博士从美国留学回国,民国省政府请来江西省试办幼稚教育,其先后协从陈鹤琴博士首例在南昌市以及周边三县开创幼稚教育一年多,此后一直在南昌市毛家桥小学,吉安市合群小学,吉水县白沙小学等地任教导主任,校长等职。其间并当选为:《中国星报》校对员,南昌市教师联合会常委,吉安师范同学会会长,省知行学社副社长,并兼任省训团教官等,其贡献无可非议,应当是当时民国时期江西省基础教育的先行者。
      一年后日寇轰炸南昌,抗日战争开始,1945年抗战后担任省合管局秘书,而后,其至亲同学龙得志以国防部少将名义视察南昌,告知蒋经国正在开辟第二个新赣南。经龙介绍入绥靖区行政人员训练班,因年青气盛,敢于直言,令其检讨,传蒋经国得知并召见,蒋念其由笑其曰:“太天真,真心爱国,好好学习”。1948年后任江阴经济检查站中校站长,查案有功,得上司表扬,调江阴要塞司令部任上校(团级)军训督导员,负责高校学生军训工作。军训完毕,江阴举行万人大检阅,安排其率各校军事教官和学生代表去无锡迎接京沪总司令汤恩伯前来阅兵。万人大检阅后接电报:“急速回家,安置母亲,返沪搭海轮过台湾”。回南昌且遇训练团同班同学河北人何某,说他舅父在广州发表了教育部长,同时发表了其为教育部秘书,特来通知马上去广州接事。因其当时担任会计学校校长无法摆脱,必需呆在南昌,故而辞退。同时龙得志派通讯员来通知他,保安司令部有多辆汽车离开南昌,相约到剑道巷去找龙一同撤退,次日去剑道巷,一女士说他半夜就走了,随即交出一份国民党的党证,上书“转移登记”。,内有:委员长肖像一幅,国防部长白崇禧肖像一幅。足见蒋先生关爱之深。
     1949年5月南昌解放,考入《八一革大》学习,毕业后参加八一文艺部学习,结业后编入江西省委文工团,任音乐组副组长,创作组员,江南民歌主编。出版了第一本《江西民歌集》,省文工团主演其创作的《茶山牧歌》用来招待外宾。并有一首结合土改形势的歌曲在团刊发表后流行全国。
      1951年抗美援朝开始,五一劳动节上午在电台放送抗美援朝歌曲,晚上9时许被捕入狱。1953年送回莲花劳教3个月,同年5月23日释放回到家乡后,盘居石江。曾先后任小学代课老师,乡村夜校老师,乡镇农科所技术员,村委会会计,村小组会计,工厂和学校义务农技指导员。他说:“整整当了60多年种田农民,在农村:他有了温暖的家,在田里:他获得金秋的丰收。当农民: 他无挂无牵,无怨无悔”。
90年代,海峡两岸实现三通,1999年4月接北京《中国作家》来函,邀请其参加中国作家笔会,荣获三等奖。同年5月接北京《科学中国人》来信,其编入〈中国专家人才库〉。2000年10月《当代作家报》约稿《寄台湾旧好》其所作律诗获得金奖。
      王一先40岁晚婚,妻:刘氏回娇,子二:长大萍,次小萍,孙;浩人。忠耿之家,幸福美满,而且也是四代同堂。
      王一先,如今97岁高令,耳目灵精,行动敏捷,思维正常,谈吐风趣。他擅长音乐,创作雅性从不间断,在其今年有生之年音乐作品《还我青春》歌曲中有:---昂首前程---为中华王氏文化添砖添瓦,一百二十岁才是真正的老人。---唱吧笑吧,消除脸上的皱纹,跳吧乐吧,消除心里的烦闷,只有欢笑,才能驱走病魔,只有欢乐,才能还我青春。
      纵观王一先的97岁大半生,如此之情怀,实当我之敬佩,敬爱,仰慕,我想这也许就是他长寿的主要原因。他留给后代的第一印象,应该永远是:上进,坎坷,欢乐,幸福,长寿,一百二十岁才是真正的老人。

                                王敏仁(2O14)撰稿于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