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王氏文化发展的新时代

                      王义高在太原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4月18日)
   
    王姓是中国的首姓,人口近亿,散居各地,如同星罗棋布。王姓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受了无情的战乱和自然灾害的考验,走到今天,真是来之不易。时至今日,王姓人朝气蓬勃,欣欣向荣。此情此景,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王姓的历史,是一部光辉的发展史。自从受姓以来,我们的祖先就特别注重王氏文化的研究,多少先贤们著书立传,在《古今姓氏书辨证》、《世系源流》、《修谱辨异》、《太原王氏通谱》等诸多的姓氏文化巨著和编修的家谱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在上世纪中叶,由于受极左路线、阶级斗争、反宗族房头、破“四旧”的影响,曾一度扼杀了姓氏文化的研究与发展,一些祠堂被毁,一些家谱被焚,如我们的祠堂毁于建国初。而我们的家谱在“文革”后期破“四旧”中,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藏于屋上瓦片中,才得以保存下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春风吹遍祖国大地,特别是1984年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7号文件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宗谱总目》的通知下发后,解除禁锢,姓氏文化得以复苏,全国各姓氏续修宗谱、编纂家史,风起云涌。从此,人们的精神面貌涣然一新。随着姓氏文化研究的不断拓展,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先生挂帅,由王大良教授主笔编纂的《中华姓氏通书•王姓》一书于1993年面世,这无疑而带来的是春风拂面,更激活了姓氏文化向前发展。
    为了全面地、系统地研究王氏文化,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姓氏文化遗产,2002年,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并随之组建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局,听兰理事长肩扛家族大纛,指引前进方向。十二年来,在他的正确和坚强领导下,处心积虑、树雄心、立大志、想大的、干大的,走前人未走过的路。经过艰苦卓越的工作,他们做到了:一是上下驱动,抓组织建设,如省工作站、分站、小组、研究会等,王氏文化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形成网络。同时,培养骨干,发展会员,成为一支生力军。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召开各种会议,出刊《中华王氏文化研究通讯》、《中华王氏文化报》,设立“中华王氏网”,各种资料传遍祖国大地,激发了全国王姓人的活力,增进了友谊。三是认真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通过互访、查阅宗谱、搜集资料、考证上源下线、理顺关系、正本清源而还原其历史面目。经过考证,纠正了一些祖源不清、乱靠乱套等诸多问题,尤其是三槐王氏的祖源问题,在历史上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一次明确了上源下线,给子孙后代吃了一颗定心丸。四是编纂总谱,在搜集整理资料的同时,分门别类,将全国王姓人根据不同的祖先、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封号、不同的地位,全面地、客观地分成了太原王、琅琊王、三槐王、开闽王、和派王、寻源王六大类。经过精心谋划,分类系统编纂。《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即将陆续出版,这是留给子孙万代的传世之作。除了纸质谱外,还有光碟、数字化谱,这真是做了一件极大的好事。巨著的面世,来之不易,不知付出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以听兰理事长为首的团队中的专家学者们、精英贤达们,现在可以无愧地说,我们对中华王氏做了一件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事实如此,这个价值是无法量定的。在他们的努力下,将王氏文化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这是一个新的里程碑!他们是王姓人的骄傲,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习他们大无畏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们昼夜伏案辛勤耕耘而废寝忘食的作风,学习他们认真负责纠错正本的严谨态度。他们的形象与日月同辉,他们的功劳与祖国的山河共存,他们编写的传世之作永留人间,他们的令名永载史册。其功大焉!德垂千古!令子孙万代永世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