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槐堂王氏祖根考辩

     三槐祖根是太原王或琅琊王,南宋以来一直喋喋不休,争论不停,视乎成了一个谜。现在本人就所掌握的资料和考证予以考辩,请各位学者专家斧正。
    从目前的家谱资料来看,一、在时间上,北宋前视乎没有提到三槐堂根在琅琊,即王言是王抟后裔。而是南宋后才这样提出,甚至一直到现在,争论未停。二、从世系来看,据本人所知王祜后裔的谱牒资料基本都是太原王亁后裔。王言次子王永根系也是太原王乾。而只有南宋后,王祉后裔在修谱牒时,将王言世系列为琅琊王抟后裔。据南宋王义甫等人在修《余姚官人宅王氏族谱》时,将王言列入琅琊王抟后裔。据南宋时修的《姚江王氏族谱》也将王阳明世系列为琅琊王抟名下,《萧山王氏族谱》是王祉世系,南宋时也将王言列入琅琊王抟名下。三、从地域来看,是从南宋开始,迁居宛丘的三槐堂王氏家族包括,王旦后裔王时葬居宛丘,王旦弟王旭后裔王俣祖父王黯因“元佑党祸”不得官居京师,随迁居宛丘。王祉孙王轸礼部尚书,“因河决与从叔王勉(王旦弟)迁居宛丘到南宋,。至南宋建炎初,迁居宛丘居官者有12人迁余姚、诸暨等地。所以南宋时迁居余姚的三槐堂王氏,包括王巩后裔王阳明家族,有王义甫等人修谱时,将居住在宛丘的三槐堂王氏和迁居余姚的三槐堂王氏的祖源挂在琅琊王抟名下。
    从谱牒的历史发展上来看,谱牒发展两个高潮。一是南北朝时,修家谱成风,尤其是太原王氏王通的谱系,是王玄谟、王玄则主修的。而是有意将属于琅琊王王霸的后裔王殷世系,因属于琅琊王氏颍阳王霸长得大脖子,比较粗鲁,挂在太原王霸名下。居此《汉书》和《中国军事史》上写的比较清楚,太原王霸没有王殷这个做云中太守的儿子,而他的儿子因王霸“绝交宦,不称臣“居于田间,蓬头后面,不敢见人。有据《郑州志》记载,颍阳王霸宦居云中太守,而其子王殷继云中太守也是理所当然的,并且王殷家谱也是这样记载”王殷云中太守“。二是到南宋时有修家谱成风,有意往名人名下成风。余姚三槐堂王氏是王义甫等人主修的,一是有意将王轸次子王景章世系:直恕、伋、迥、中甫、大有和迁居宛丘、余姚的王俣兄弟挂在王伋兄弟名下,又将王直恕接到王巩名下,并将直恕名字改为直臣,而直臣是王俣父王黯名号。和直恕一字之差,又将直臣列为王时名号,显然是胡接乱挂。二是王阳明是王巩长子奇的后代,迁居余姚没有接错,而是《姚江王氏族谱》将王言父接到琅琊王抟名下。三是挂在王巩名下的《官人宅王氏族谱》和《姚江王氏族谱》、《萧山王氏族谱》,是将属于明代的《余姚安乐湖王氏》支系的王乔龄始祖直恕,是王轸三子王景华子号称“宛丘九门”接到王巩名下。实际上无论从正史或是从王祜、王永家谱世系来看王巩四个儿子,是奇、时、由、皋,史书记载王巩子因王巩充军广西一子死于寄所,一子死于家,根本就没有直臣、直恕两个儿子。四是根据余姚前几年出土的南宋王俣子王逨墓志铭记载,王逨父王俣、爷王伋、老爷直恕,显然是将属于王黯后代接入王伋的名下。
     总之,三槐堂王氏在南宋时出现王祉世系和王祜、王永世系不对,甚至出现琅琊王和太原王之争,这一历史迷案仍需继续研究佐证。又根据郑州都堂王氏,明初大学士杨荣撰写的王彰墓志铭碑文记载:“王出太原,代有显人,至迁鹿邑,阀阅嶙峋”。根据王彰家谱记载王彰先祖王资(元)南宋末为河南鹿邑学官。其父王大有,据明末王乔龄在河南太康王氏族谱中记载:“从中文正公(王旦)到王大有,考之世系和太康野翁世系平衡。”从《官人宅王氏族谱》和清代王庸敬编写的《三槐王氏統谱》记载,王彰上世系确实是南宋时从余姚迁回,世系是王祉孙王景章的后代,确定是太原王氏。所以本人认为;三槐堂王氏先祖是太原无疑。
                                         (王金超)
                                        2014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