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毛泽东的表哥王季范轶闻趣事

     翻开民国九年湘乡太平王氏八修家谱序,耀眼的“清未变法”“社会主义社会”“家庭伦理学”“经济平等”“遵纪守法、勤耕勤读”等“新名词”,无不是启发教育吾族爱国、爱家、爱劳动。这谱序既能促进家庭成员团结奋进,更重要的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未来中国,推动社会进步……。原来我不明白,总是想不到自己的长辈们为何这么用心支持毛泽东的表哥王季范啊!其道理全在谱序之中也!且看下文:
毛泽东的表哥王季范系安乐王氏,其始祖庆守公。太平王氏始祖庆蛰公,两房迁湘始祖均属共曾祖父的兄弟,庆守排第十四、庆蛰排第十五,明朝末期由江西吉水庐陵县四十五都儒行乡栋头村分别迁徙湖南湘乡县治北七十里十四都弦歌乡安乐山和太平桥。故称安乐王氏和王氏太平,二兄相隔不到半里。两房子孙於同治年间合建太平王氏总祠,总祠建于湘乡金石太平(今湘乡金石镇太平村小学)。由于历代的亲情关系,使其后代不离不弃。
     宁乡灰汤王氏始祖明宣•义纹公,郡属‘太原堂’,祖系江西庐陵该公湘乡王氏太平,三十四派义纹公于清乾隆初期,由湘乡十四都金石桥(弦歌乡)太平迁徙宁乡灰汤双建槐华屋场,系湘乡太平王氏庆蛰公第六世孙。毛泽东的表哥王季范与太平房宁乡灰汤槐花兄弟、侄辈们交往甚多,除与居住湘乡十四都的太平房进步人士王端明交往以外,还有那些鲜为人知的轶闻趣事:
     笔者童年时宁乡灰汤槐华屋场度过,每当炎热天气,晚上就在家门口地坪内歇凉,经常听到堂伯父王礼荣、字国楎,民国四年二月出生,笔者称呼“大伯伯”,大伯伯谈论自己年轻时(童年)与王季范(闹革命)提包时没有固定的地方,又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偷偷摸摸的将包去送到预约地点。当时的王季范先生从事国民党的教育工作,且是一位重量级人物,这些惊骇故事主要是反映国民党时期从事地下工作的艰险性。
    为了支持王季范的工作,笔者的爷爷王邦濬,又名王策勋也是其中之一,邦濬(濬字的简体中文版为“浚”),字锡藩、号汝霞又号策勋,光绪十五年出生,行三十。系王季范族兄,曾经在国民党领导下的湖南省警备司令部工作,当时爷爷和奶奶居住长沙,伯父王海坤1924年12月出生在长沙清水塘。为配合王季范的工作,爷爷王策勋绞尽脑汁解救了数名关押的革命党人物,凡是听到家乡的当地人有被杀头的消息,急忙从长沙赶路回家送信。由于一次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到长沙扫荡湖南省警备司令部后,爷爷从此回到了老家宁乡县灰汤镇,在当地当上了保丁,利用惟小职务从事地下工作……。上个世纪末,当地父辈以上的老人个个都举例夸我爷爷是一位好人。
    堂伯祖父王晋卿出生于灰汤,从小经商,到长沙后生意越做越大,成了省会长沙城的大商人,居住长沙开福区老火车站旁,现湘雅医院附近。家有专列货车,专门收购湖南、江西等地的肉猪分别送广州、香港等地,毛泽东从长沙逃往广东就是通过王季范联系,将毛泽东以商人的身份座驾这台列车逃离了长沙,晋卿三阿公还有两位妹妹分别居住广州和香港。除此之外,晋卿公无数次的金条无偿提供给王季范。解放初期,毛泽东来到长沙,王季范特意开车接晋卿三阿公去见毛泽东,可是晋乡公身穿一件破烂的棉衣,白色的棉花有的露出,倔犟的老人也许还有一些想法,与王季范离别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你们去做你们的官”,于是放弃了与毛泽东见面的机会。
叔祖父邦鸿,字翔汉,号极森一,名季生,王季生出生于光绪二十年正月,行三十四。     二十世纪初,王季生带着妻儿在宁乡县城开旅馆,叫“汉西饭店”,解放后“宁乡大饭店”的前身就是汉西饭店,汉西饭店的店铺面积虽然不是很大,但属于王季生管辖权不小,旅馆对面(今汽车站)的土地用于种菜,且建立了养猪场……。这里也算是交通要道,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族兄弟们集合地点。为革命发展具备了条件和空间。
     堂伯祖父邦直、字瑞鸿,行十四。称王四阿公,同属于王季范的族兄,原系国民党军军长叶开鑫的副官,大家都称呼为王副官,原本家庭富有,由于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加之这位长者好善乐施,建了一栋房子,对失男孕妇养起来,直到小孩长大才送回家中,这样的事例多起。当地人称王四阿公为“红花外公”,吝惜钱财的人称他老人家为“王四古董”。目前,笔者尚有一个称为“姑姑”的仍然活存在世。提到王四阿公,知情人笑声不断。1946年~1949年,四公的家庭就穷得一贫如洗,土地改革时,家里还分到地主的财产。系出的这些轶事,主要反映国民党执政时期,王季范在族胞们的支持下,助其表弟毛泽东在革命争取胜利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王季范对我的一生影响极大,可以说,没有王季范,就没有我毛泽东的今天!”中南海中的丰泽园里,毛泽东主席设宴招待来自湖南家乡的客人。宴会前,毛泽东亲热地拉着一位面容清癯的老先生的手,向起身迎接的江青、毛岸青、李敏、李讷等家人和站在一旁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我的九哥。他家住在湘乡十四都,是我的姨表兄。”他接着又说:“没有他,就没有我。”从此,王季范成了毛泽东家的座上客,经常陪同毛泽东接见来自湖南家乡的父老乡亲和各界人士。
    王季范的基本情况:笔者从安乐房家谱查到:王季范,邦模(字季范),属于江西庐陵始祖该公三十九世孙,迁湘始祖庆守公第十一世孙,庆守公生三子;侃、作(字仰吴无传)、悦。长子侃,字以能,字怀吴。子三:钦跃、钦态、三子(殇)。钦跃、钦态开新伯、文伯、凤伯三房。次子省吴,开宪寰、定寰、遇寰三房。王季范属新伯房子孙。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七修,民国十八年八修族谱。班行派语,康熙四十九年(1710)庚寅谱,大都为五言韵语,自第五世起为:大成庭明德,性道定邦国。后由于“性道定邦国”这几个字口气太大,担心朝廷知晓而引发祸端,最后每句增加到了六字。承先必修学业,继祖远振家声;惟其孝友和顺,因之瑞积增荣。
     王季范叔父定潮、字广生,亦字季,行十二,七品预戴。清同治三年十一月出生。王季范父亲定汉,字云生,行四,选用从九汇保五品顶戴。清道光二十八年出生,在清朝末年曾到东北担任过官吏。他的母亲王文氏,系湖南湘乡大坪棠家阁(解放后划归韶山)文芝仪的次女,行六,是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的亲姐姐,即毛泽东的二姨妈。她与王云生生有两子:邦枢、邦模。长子邦枢,字炳寰,亦字星丞。行六,清从九品,清光绪二年二月十四日出生,妻高冲文氏,子:国焘,女三、国淑、曼恬(衡粹女校毕业)、智恬(第一女校毕业)。次子邦模,字季范,行九,湖南优级师范毕业。举人。清光绪十年十二月初三出生,妻肖氏,清光绪十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生。子:国熹……。王季范比毛泽东年长9岁,在同辈兄弟的排行中排行第九,故后辈人均称他为“九阿公”,毛泽东则一直叫他“九哥”。王季范(1885—1972.7.11)教育家。湖南湘乡人。原名邦模。毛泽东表兄。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季范从小即聪颖好学,有很强的领悟力。他少年时师从当时较有声望的宿儒萧竹轩先生学习。他博览群书,熟读经史子集,打下了很深厚的“国学”根底。上个世纪初,年轻的王季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长沙优级师范(湖南大学的前身)攻读数学,举人。在优质级范求学的日子里,王季范非常关注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以兴废自任,广泛涉猎各方面的最新知识。
     作为较早上新式学堂的中国人,他既精通中国传统的“国学”,能写一手漂亮的文言文,同时又非常熟悉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可谓是文、理兼资,满腹经纶。深厚扎实的学养,为他日后从事教育事业,创办并办好一系列的学校,打下了异常坚实而又牢固的基础。
     “优师”毕业后,王季范怀着满腔教育救国的理想,应聘来到湖南省第一师范任教。由于他学识渊博,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所以成绩斐然。不久,王季范即升任第一师范的学监,协助该校校长管理“一师”,为“一师“的发展和壮大付出了大量心血。
     王季范和年纪小他九岁的毛泽东之间的深厚情谊,王季范不仅是毛泽东革命的生涯中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更是毛泽东一生成长道路的影响者。
    作为王氏太平来说,虽然我房相关人员并非享受国家的特殊对遇 ,但其后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这和平共处的环境中,个个奋发图强,有多名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乐融融! ( 作者 湖南宁乡 王智琦 部分资料来源于安乐王氏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