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表哥王季范

                             王智琦  家谱整理 
     “王季范对我的一生影响极大,可以说,没有王季范,就没有我毛泽东的今天!”中南海中的丰泽园里,毛泽东主席设宴招待来自湖南家乡的客人。宴会前,毛泽东亲热地拉着一位面容清癯的老先生的手,向起身迎接的江青、毛岸青、李敏、李讷等家人和站在一旁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我的九哥。他家住在湘乡十四都,是我的姨表兄。”他接着又说:“没有他,就没有我。”从此,王季范成了毛泽东家的座上客,经常陪同毛泽东接见来自湖南家乡的父老乡亲和各界人士。
  笔者从家谱查到:王季范,邦模(字季范),属于江西庐陵始祖该公三十九世孙,迁湘始祖庆守公第十一世孙,称湘乡安乐王氏。民国十八年(1929)安乐堂刊《湘乡安乐王氏八修族谱》载,始迁祖该公, 太原王氏,周灵王太子晋公之后裔。该公父亲王吉庐陵为官,该公随父由蜀居于此地,该公二十七世孙庆守,讳守,字道尔,号信庵,行十四。明朝中叶由江西吉水庐陵县四十五都儒行乡栋头村迁居湖南湘乡县治北七十里弦歌乡安乐山。故称安乐王氏(今金石镇太平村),这里与宁乡偕乐桥镇双盆村、水南村和资福乡七星村相邻。
     庆守公生三子;侃、作(字仰吴无传)、悦。长子侃,字以能,字怀吴。子三:钦跃、钦态、三子(殇)。钦态开新伯、文伯、凤伯三房。次子省吴,开宪寰、定寰、遇寰三房。王季范属新伯房子孙。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七修,民国十八年八修族谱。班行派语,康熙四十九年(1710)庚寅谱,大都为五言韵语,自第三十一派启用字辈:大成庭明德,性道定邦国。后由于“性道定邦国”这几个字口气太大,担心朝廷知晓而引发祸端,最后每句增加到了六字。承先必修学业,继祖远振家声;惟其孝友和顺,因之瑞积增荣。
     王季范光绪十年十二月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县南薰乡(现为湘乡县金石镇太平村),一个小康家庭。王季范父亲以上的祖辈历经多代,皆为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以学行雅正而著称闾里。平时喜欢周济贫困之家,资助公益,凡力所及、都极为慷慨。因此四方的人文骚客、知名士绅都乐于来往。生在这个品学兼优、望重河洛的家庭境里。幼年王季范的心智得到了充裕的滋润。
     王季范叔父定潮、字广生,亦字季,行十二,七品预戴。清同治三年十一月出生。
王季范父亲定汉,字云生,行四,选用从九汇保五品顶戴。清道光二十八年出生,在清朝末年曾到东北担任过官吏。他的母亲王文氏,系湖南湘乡大坪棠家阁(解放后划归韶山)文芝仪的次女,行六,是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的亲姐姐,即毛泽东的二姨妈。她与王云生生有两子:邦枢、邦模。长子邦枢,字炳寰,亦字星丞。行六,清从九品,清光绪二年二月十四日出生,妻高冲文氏,子:国焘,女三、国淑、曼恬(衡粹女校毕业)、智恬(第一女校毕业)。次子邦模,字季范,行九,湖南优级师范毕业。举人。清光绪十年十二月初三出生,妻肖氏,清光绪十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生。子:国熹、、、、、。王季范比毛泽东年长9岁,在同辈兄弟的排行中排行第九,故后辈人均称他为“九阿公”,毛泽东则一直叫他“九哥”。王季范(1885—1972.7.11)教育家。湖南湘乡人。原名邦模。毛泽东表兄。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季范从小即聪颖好学,有很强的领悟力。他少年时师从当时较有声望的宿儒萧竹轩先生学习。他博览群书,熟读经史子集,打下了很深厚的“国学”根底。上个世纪初,年轻的王季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长沙优级师范(湖南大学的前身)攻读数学,举人。在优质级范求学的日子里,王季范非常关注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以兴废自任,广泛涉猎各方面的最新知识。作为较早上新式学堂的中国人,他既精通中国传统的“国学”,能写一手漂亮的文言文,同时又非常熟悉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可谓是文、理兼资,满腹经纶。深厚扎实的学养,为他日后从事教育事业,创办并办好一系列的学校,打下了异常坚实而又牢固的基础。
  “优师”毕业后,王季范怀着满腔教育救国的理想,应聘来到湖南省第一师范任教。由于他学识渊博,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所以成绩斐然。不久,王季范即升任第一师范的学监,协助该校校长管理“一师”,为“一师”的发展和壮大付出了大量心血。
    毛泽东和王季范的交往以及他们那些鲜为人知的轶闻趣事,笔者童年时宁乡灰汤度过,每当炎热天气,晚上就在家门口地坪内歇凉,经常听到伯父王礼荣谈论自己年轻时与王季范(闹革命)提包的惊骇故事。王礼荣,字国楎,民国四年二月出生,系湘乡太平房人,该公四十世孙,系湘乡庆蛰十二世孙,属王季范族侄。这些轶事,主要反映国民党执政时期,地下党活动的艰险性。王季范和年纪小他九岁的毛泽东之间的深厚情谊,王季范不仅是毛泽东革命的生涯中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更是毛泽东一生成长道路的影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