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一个被勅封为“第一清官”的全州茅埠王家人

    全州枧塘乡茅埠王家是一个入全时间较早、现有人口较多、居住范围较广的大家族。其始迁祖为王国祥。据老谱记载:“公生于宋季,为元一库使,由江西宦于全,遂家焉。”意思是说国祥公生于宋末,在元朝任库大使(官名),由江西来全州当官并成家。老谱还说:“未详江西何郡,故厚资方庄有二十余顷,创恩乡茅埠,宜乡车田、靖川田宅庄舍。”意思是:不知公属何郡县,他在全州出厚资置田20余顷,并建了恩乡之茅埠村(今枧塘乡),宜乡之车田村(今属咸水乡)、靖川村(今属绍水镇)。据民间传说,公之原籍老家有一地名叫“六工大丘”,为怀念故土,公在茅埠附近开挖了一丘水田面积约六工(一工相当于0.8亩多,六工相当于五亩左右),此田取名为“六工大丘”,至今田还在名未改,说明公之老家确有“六工大丘”之名。我们认为以此确认公之原籍写为“六工大丘”比较切合实际。尽管目前查无此地,也是祖籍地的标志。
    茅埠距全州城约7公里。当时交通以水路为主,水路又以湘江为主。湘江由南往北贯通全州全境,在境内流程约120公里。茅埠是湘江沿岸一个重要船埠。公在此定居已700余年,繁衍后代28代。其中前五代是:国祥公配张氏,子二即二世祖洪甫、澳甫,以此分成两大房。洪甫分居宜乡车田。生六子即三世祖仁芳、义芳、礼芳、知芳、信芳、俊芳。义芳生二子及四世祖宗胜、宗嗣。宗胜子三即五世祖世豪、世珍、世璋。二世祖澳甫留居茅埠,配唐氏,子三即三世祖荣芳、华芳、庆芳。华芳生四世祖宗焘、宗寿、宗英、宗文。宗焘配伍氏,子七即五世祖世斌、世良、世雄、世琦、世福、世昌、世安。琦迁才湾白石、雄迁龙水石燕岗、昌迁东江头。四世祖宗文子二即五世祖世诚、世兴。洪甫澳甫两大房以二房澳甫的后裔为多。2013年续修族谱时两房共上谱在世族人6757人,男3723人,女3034.以两大房分,长房(洪甫)1000多人,二房(澳甫)5000多人。因当时一些主客观原因,有部分村屯未通知到,估计还有500人左右未上谱。有待今后补正。根据已上谱的人口统计,分布在本县九个乡镇37个自然村屯。另有资源县一个村屯。具体分布如下:
    枧塘乡:茅埠465人,水西452人,石桥头176人,留贤646人,瓦窑岗268人,上东397人,大溪洲46人。全州镇上尹家塘112人,下尹家塘44人,排楼边117人,西门前84人,莫家塘72人,江口47人。才湾镇嘉祥塘574人,白石八甲259人,白水脚35人,鲁板桥15人。绍水镇靖川362人,荣华村73人。咸水乡车田村(包括上王家、下王家、塘思湾)615人,山口92人,古留112人,凤凰乡纳口265人,吉水塘249人。龙水镇石燕岗及六个脚村共823人,石塘镇大里山88人,水源头87人,安和乡大塘王家78人,狗爪山32人,鸟塘38人。资源县中峰乡沙洲坪34人。
    本家族历代多次修编了族谱,但因历史原因老谱仅见民国四年所修族谱版本,以前各次已佚。2014年进行重修,根据老谱记载和新编,本家族的字辈如下:
    一、先祖十三辈:
        国甫芳,宗世仲廷本,文才仁尙邦。
    二、现四十辈:
        汝植炳增鉴,鸿标灿玉钱,滋荣熙域镇,洞楷燮堂铨,淳朴营基钜,清模燕址钧,润柯辉陛锦,泽树焕墀錞。
    三、新十辈:
        源松炫培钦,河林烨壁银
    注:四十辈从“滋”字起至新十辈共40辈是茅埠王家、第七陂文楚公王家、贤山王家三个家族共同编排共同使用的字辈(有个别字各家族有异)。
    以上字辈的特点是:现40辈和新10辈每句五字的字形结构都有“水、木、土、火、金”“五行”,这是其他家族少有的。不足之处是生僻字,非常用字过多,特别是现40辈中的第16个字,老谱原字“浻”。此字右边门框内的“口”字上面有个小“八”字,但在一般字典中查无此字,一般人也不认识,电脑很难打出。为避免使用中的麻烦,本家族2013年修谱时按字形相近似改成了“洞”。第七陂和贤山族谱改成了“泂”字,去掉了门框内口子上面的小“八”字。只有石田族谱保持了原来的“浻”字。这样一来,原来三个家族统一使用的一个字辈变成了三个不同的字了。其中“泂”与“浻”是两个不同的字,形、音、义都不相同。这两个字现在都是生僻字。此外,由于汉字简化和规范化,有的字规范后字中无“五行”了,如“营”字繁体字上面有两个“火”,简体字上面变成了草字头。字中无“火”了。又如“辉”字,原字辈写的是“火”字旁,这是异体字,规范字是光字旁也无“火”了。这些字如何使用,那就由使用者灵活掌握,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字了。
    本家族不仅人口多,人才也辈出。历史上最有名的是贻德。他是国祥公第十代孙,字师禹,号伸斋。生于明嘉靖15年(1536年),卒万历43年(1615年),嘉靖40年中举,44年(1565年)进士及第。历任江西分宜县令,苏州府同知,南直隶太平府、嘉兴府知府,河南按察司副使,云南按察使,布政使,太仆寺卿等职。其中按察副使、太仆寺卿属从三品,布政使属从二品。贻德公为官清廉,吏治精明,被万历皇帝勅封为“第一清官”(有的写为“清官第一”),很有民望。但贪官污吏却很恨之。因遭人诬陷,于万历27年被锦衣卫奉旨捉拿入狱,两年后平反官复原职,在太仆寺卿任上致仕。还乡后依然生活清贫。几年后无疾而终,终年80岁。
    解放之后再各条战线上工作的人很多。有学之士层出不穷,其中比较有名的有:留贤村王少白于解放前参加工作,解放后最高职务曾任柳州市副市长,在柳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上离休。又如白石八甲的王林曾任临桂县县长、县委书记、桂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还有车田村的王涛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此外,还有大批科处级干部及科技人员。他们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家族的文物古迹,祠堂有茅埠祠堂、留贤祠堂、纳口祠堂、嘉祥塘祠堂、石燕岗祠堂、车田祠堂、上东祠堂。这些祠堂现在大部分已很破旧甚至坍毁。如今保存较好的有纳口祠堂。该祠堂200多平方。祠堂内还挂有明万历皇帝敕封王贻德(伸斋)为“清官第一”的牌匾和历代官宦名。庙宇有龙神庙,已毁。此外,古墓葬有国祥公及其配偶张氏两墓,二世祖洪甫、澳甫兄弟的合墓,第一清官的贻德公及其曾祖父廷纪公之墓等。这些墓有的曾被盗挖过,但墓碑都还完好。还有茅埠码头,宽6米多,有30级台階,至今保存完好。这是本家族先辈们辛勤劳动的成果。
                                                              (王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