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艰危世代也有辉煌岁月的全州长景王家人

全州龙水长景王家是从本县茅埠王家迁出的一个支派。但由于迁出时间已长达400年左右,并且长期以来互相联系很少,又单独修了族谱,独立字辈,所以已成了一个独立家族,但其上源仍是茅埠家族。长景王家作为一个家族曾走过不平凡之路:

一、 艰危的世代

据长景王氏家谱记载:本家族从恩乡茅埠(今梘塘乡茅埠村)迁贡陂洞。贡陂洞是一条有2000多亩水田的田洞,因产进贡大米而得名,本洞原属全州万乡,现属全州县城近郊的大新行政村。始迁祖在此筑棚为家,垦田耕种。由于此地条件较好,先祖在此属外地人,无缘长住。后来往西而行数里,迁万乡桥渡村(现属龙水镇)暂住,当时桥渡村谢姓是全州最大望族,书香门第,官宦显贵,而先祖是穷人又是客户,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先祖难觅立足之地,不仅不能平安度日,连简陋的草棚寒舍也被烧毁。因此又往西而行到达白底腊(现龙水镇的北底拉村)。这里比桥渡较为偏僻,先祖在这里开垦田地,以厂棚为家,虽然能避风糊口,但很艰辛。为求生计,以五世祖尙遗公为主,携弟尙迪、尙迨及大小家人10余口人,于康熙53年(1714)迁居长景村附近的大家山头,以榨油为生,以草棚为屋全家群居。在这里度过了近20年。当时长景村地处交通(便路)要道,住着陈、潘、赵、杜、唐、蒋、邓、秦等姓人氏,人际关系复杂。尽管大山冈头就在长景村旁边,但不能入村长住。后来尙遗公之长孙金略自幼聪颖,才貌超群,被村中陈姓正生公看中,雍正10年(1732年)陈公将爱女许配金略结为连理,从此,我家族凭借陈姓正生公之威望,在亲家的支持下入住长景村。从此结束了先辈们的游耕生活。以上历程,从茅埠迁出到贡陂洞,再到桥渡,从桥渡游耕到北底拉再到大家山头,最后立足长景村定居,前后游耕五地。历经五代,时间长达100多年。这100多年,先民们就像原始社会的游牧部落一样过着原始人的群居生活,这五代是本家的艰危世代。由于这五代人都无文化,茅埠王氏族谱迁出何世系无记录,本家族对于前四代先祖都无名字、无生卒、无墓葬地等记录,只知道他们的班辈是之、信、文、朝,到五世祖才有尙遗、尙迪、尙迨三位先名传承(其中后二公无继)。回顾先辈们的艰难历史,使我们深知我们今天的繁荣盛世确实来之不易。

二、 前八代的世系及人口的发展与分布

从始迁祖至四世祖传承世系无谱牒记录。从五世祖至八世祖的传承世系如下:

五世祖尚遗、尚迪、尚迨三兄弟。其中,尚遗公生四子:长子登相、次子登林、三子登极、四子登榜。

    六世祖登相公生四子:长子金略,次子金福过继给叔登林为嗣,三子金瑛,四子金龙过继给叔登极为嗣。

    六世祖登林生三子,长子抚登相次子金福为嗣。次子金韬,三子金武回原住地北底拉。

    六世祖登极抚登相四子金龙为嗣。

    六世祖登榜生三子:长子金连,次子金虎,三子金凤。

    七世祖金略生七子:其中二子无嗣,另五子分成五房,即:长子忠尧公为大房,次子忠辉公为二房,三子忠鲁无嗣,四子忠仁公为三房,五子忠义过继给金连为嗣为四房,六子忠茂公为五房,七子忠信无嗣。

    七世祖金连抚金略公五子忠义为嗣于乾隆年间迁居今属才湾镇的驿马白水脚村。据2014年6月统计,按房系分,大房14人,二房90人,三房24人,四房109人,满房540人。按住地分,龙水长景村597人,才湾白水脚87人,磨子田22人。

三、辉煌岁月

    本家族历经五代共100余年属艰危世代,从八九代起,有了很大转机。在长景村定居以后便结束了游耕走住的状态,生产生活走向稳定,人口发展逐代加快,五世祖尚遗等三兄弟只有尚遗一人传后。六世祖男性人口增至4人,七世增至9人,八世增至10人并分成五大房,其后递增更快。不仅人口数量增加,人口素质有很大提高,从七世祖开始步入辉煌岁月。七世祖金略公不仅生有七子,其孙辈就有义顺、义勋皆为贡生(明经进士),其中义顺、槐樽还高攀五品武德骑蔚官位。据谱载,本家族的主要名人有:

    王义顺(1799--1876),明经进士(贡生),曾任武德骑尉(正五品武官)

    王义勋(1808—1891). 明经进士(贡生),曾任登仕郎(正九品)

王槐樽(1827—1909),武德骑尉(正五品武官)

王灿基(1841—1864),按军功授六品。

王灿本(1848--    ),举人,分配本省巡抚部冯子材营部驻龙州大营,阵亡。

王光树(1915—1954),黄埔军校毕业,民国时期国军中校。

此外,还有国学生三人:槐楷、槐楫、灿培。

本家族为什么能在结束艰危世代后很快涌现较多的人才呢?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勤学重教。这是老前辈为我们树立的好榜样。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好传统。

由于先辈们的勤学重教,艰苦创业,从而取得了很大成就。留下了不少文物古迹。如现存的王家宅院内尚有存书屋一处,有练武用的石墩两个每个重约200斤,清廷授功名人甲榜孔石8块竖立在宅院桥亭上。据说当时路过此地的官人无论官职品位多高,凡骑马过桥亭者都要下马步行,这说明长辈们很受尊敬。现王家旧院保留的屋檐楼庭古香古色,高雅美观。四合院内房屋座落井然有序,院内巷道整齐便捷,路面铺盖鹅卵石,雨不占泥水,晴不扬灰尘。特别是东、南、北三处门头建筑标致、气派,红漆装点,颇显豪贵。虽然年长时久,仍显当年风采。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既是物资文化遗产,也是精神文明的传家宝,我们晚辈族人应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 家谱和辈行

本家族对修纂族谱比较重视。始迁祖来自茅埠,本应与茅埠王家共同修谱。但因过去交通不便,联系、来往很少,族谱各自修纂。现经两个家族沟通,两家族都认为长景王家迁自茅埠王家。但始迁祖在茅埠王家属第几世,属何房派世系,目前不能确定。本家族虽多次修谱,但因战争和文革的破坏,老谱已残缺不全。1986年进行重修,经13世孙光筝等人的努力于次年告成。使族人知来源、明世系,弘扬了家族文化和家谱文化。根据老谱记载和新编族谱编排,本家族的字辈如下:

老字辈:之信文朝尙,登金忠义槐,

灿恩光继世,永远锡家材。

新字辈:英志平庆元,仲仁广修贤,

        功良瑞为本,政辉君士光。

现在最低字辈是“远”字辈。

                                               (根据王拥军、王新良的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