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军营村宗祠宗谱》序言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长河中,原始社会的时间最长,达100多万年。这时的人无名无姓无家,后期的10万年是母系社会。人们知道其母不知其父。当时的社会组织是氏族。氏族的首领都是女性。后来,氏族之间的交往、争斗逐渐增多,为了区分各人属何氏族,便自然产生了氏族的名称。这个名称既是氏族组织的名称,又是氏族首领(女性)的名字,还是氏族住地的地名。久而久之,氏族之名便成了氏族成员的标志即姓了。由于当时是母系社会,所以这时产生的姓字都带女字旁。如姬、姜、姒、妫、姚等。到了三皇五帝时期,也就是距今五千年左右,历史由母系社会转变为父系社会。三皇五帝又产生了一些姓氏。以上的姓都是原始姓,数量不多,共约100个。
     到了距今四千年左右,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出现了奴隶与奴隶主阶级,人有了贵贱之分。姓氏也随之分裂。此时男性有姓有氏,但只用氏不用姓,女性有姓无氏,奴隶们无姓无氏。这种状态持续了约2000年之久,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姓氏又合二为一,大量的氏都改成了姓,姓和氏没有区别了,这样就形成了数以千计的姓氏,这就是姓氏的产生过程。
    与原始姓氏相比之下,我们王姓是个年轻的姓,比原始姓晚了2000多年。但也有3000多年历史了,王姓的姓源很多,如姬姓之王,妫姓之王,姜姓之王等。这些王姓的由来都与王室、王权、王子有关,所以,王家人大多数都是王族之家的后代。
王姓虽然年轻,但经过300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第一大姓。2007年4月24日公安部治安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户籍人口王姓为第一大姓,共有9288.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7.25%。2014年6月25日新华网公布国家统计局对20个大姓人口数字排队第一名仍是王姓,共9468万人,占总人口的7.1%。还有几次抽样调查统计,王姓都排名第一。全世界只有12个人口超亿的国家其人口超过王姓总人口,其余各国人口总数都比王姓人口少。由于人口多,时间长,王姓的姓氏文化和谱牒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对此进行研究很有意义。
    每个有作为、有理想的人都要爱国爱家,要尽忠尽孝。爱国爱家和忠孝如何统一呢?开国总理周恩来于1975年1月在《全国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与淮安代表团座谈时的讲话》中说:“一个爱国的人,没有一个不爱家的,我经常想家想家乡,爱家乡是爱国的起点,了解家情、乡情是懂得国情的开始。只有了解乡情,懂得国情的人,才能真正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周恩来在行动上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思想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谱牒所记载的就是乡情、家情,是树立爱国爱家的教材。所以,我们要认真编撰家族族谱。
     谱牒是家族成员的记录。有了这些记录,姓氏才能传承。所以,谱牒是姓氏传承的载体,是一个家族历史沿革,发展壮大过程的总结。只有编好谱牒才能溯渊源、明世系、分亲疏、序尊卑。只有谱牒才能敦亲睦族,凝聚团结,弘扬祖德,承前启后,进而爱国爱家。
    谱牒的内容很多,每个家族编修谱牒时要根据本家族的具体情况广泛收集资料,一部完善的谱牒要编写序言,要有本家族的历史沿革、祖籍上源,郡望堂号,始迁祖简况,繁衍分支世系,字辈派行,文物古迹,名望人物,家规族训等内容。对家族成员世系的记录尽量不要断代漏人,尽可能图文并举,图示世系关系,文记族人简况,对前辈情况不清的可以简古详今,不要把谱理解为简单的班辈字派。
读了军营村《王氏宗祠宗谱》(征求意见稿),觉得《宗谱》有两大特点,也是两大优点。
    一是以宗祠为轴心,以宗族为轴线,把不同宗的家族联成一个整体,显示了各宗族的凝聚力和团结性。一个家族修建宗祠(祠堂)很常见,但几个不同宗的家族联合修建祠堂却少有。军营村及其附近(包括临桂、永福两县)王氏家族的老前辈早在100多年前就联合修建了军营村王氏宗祠,这即是一笔物资遗产,也是一笔非物资文化财富。参加修建祠堂的各宗族现有12个家族的后裔共5520余人,地区涉及临桂、永福两县,前两年大家又出钱出力,对祠堂进行了维修,继承和发扬了前辈们的团结精神,12个家族人口最多的2200多,最少的110多,无论人口多少,各家族权利义务平等,这种情况体现了王氏一家亲的宗族精神。
    二是以宗祠为基础,各宗族联合修谱。《军营村王氏宗祠宗谱》是一部联合族谱。通过修谱,各宗族互相交流情况,使大家更全面了解家情、族情、乡情,促进了团结,使大家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本谱美中不足,各家族的成员在谱中记录很少甚至没有具体记录,望今后补上。
    祝军营宗祠各家族更加枝繁叶茂,人财两旺。
    祝全体宗亲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断创新。

                                   王喜修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