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人也有武士的恭城杨溪王家人

     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乡杨溪王氏家族其始迁祖王唐君于元末明初(1368年前后)自雷州府海康县(今广东省县级市——雷州市)迁来。其身世及来意不明。传说他当时很年轻,到这里以后才成家立业。根据祠堂及各家香火堂编写的堂名、对联,本家族属太原郡,三槐堂。
     唐君公卜居斯地600多年来已传衍27代。其中从始迁祖至6世祖基本上是单传:一世祖唐君公生二世祖世昌,世昌生三世祖文昇,文昇生四世祖即通,即通生五世祖孟凤、孟奇、孟鸾。凤、奇失传,孟鸾生六世祖俊、儒。俊无继,儒生七世祖友竹、友亮。友竹公居恭城,友亮公迁居平乐。现共有人口约1500人。其中恭城杨溪850人,三合村60多人。平乐沙子治平120多人,福兴白竹口270人。散居其他地方200人。
     本家族于道光5年(1825年)首次修谱。同治5年(1866年)二修,民国7年(1918年)三修,民国30年(1941年)四修,1994年五修。经过历次修谱编排了班辈,班辈分友竹公支系和友亮公支系两种不同的版本。两房1—17世的班辈不详,从18世代起分别按以下辈序使用。
     友竹公支系(住恭城)班辈:
    治邦、以祥、庆年、永康,
    天祚崇瑞昌,骋徵厚文运,
    敦宪纯远昭,寿春绪宏荫。
    友亮公支系(住平乐)班辈:
    则中际善,泽宇任幼,
    锡荣锦新德,才振熙焕章,
    立贤复修道,英建华启光。
    现在友竹公后裔最低辈是“康”字辈,友亮公后裔最低字辈是“荣”字辈。
本家族人才辈出,在历史上既有文人,也有武士。虽然没有位高权重的大官,但很多人为国家立下了不朽功绩,有的精忠报国为国捐躯。主要名人有;
文人:清乾隆时有国子监太学生王上选经会试取为岁进士(贡士),但英年早逝,未经殿试和授职就去世了。
     清乾隆年间太学生王日惠例授儒林郎、直隶州同州(从六品)。
清道光15年(1835年)乙末科举人王雁州与同科举人莫励堂受知县委托到孔子故里曲阜将孔庙建筑的图纸绘制回来,并直接参与恭城文庙的修建。此庙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雁州公为修建此庙付出了很多心血,作出了很大贡献。此外,雁州公还倡议修建恭城盘岩村功德桥,现仍存在。还亲自赴礼部为祖母费氏、叔祖母周氏请敕建旌表贞节牌坊(祖母、叔祖母青年散偶守节),还倡议捐款在北京延寿市街修建广西会馆。在本村东建文碧塔,筹捐修建县城城堞等多项公益建筑。
    雁州公之弟锡之,道光辛丑(1841)科举人,于咸丰5年被授职四川彰明县知县。因为官清正廉明,百姓挽留,任职长达10年。后调任知州。因不满官场腐败,解组还乡。
雁州公之五弟作霖附贡从戎,以军功授职江西义宁州(今修水县)知州,并考取进士,可谓是文武皆优。
    武士:民国时期的族人王仲平曾参加北伐战争,任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李济深的秘书。北伐后任天峨县县长。时值抗日淞沪战役爆发,仲平公毅然辞去县长之职,组织敢死团奔赴前线。后因战事失败,仲平回籍经商。建国后求助于开国副主席李济深关照,安排在恭城文史馆工作直至过世。
    1927年族人汉民曾参加毛泽东举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毕业后赴中共江西省委工作时路遇敌人袭击牺牲,时年21岁。解放后毛泽东曾写慰问信及90元钱慰问家属。当时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但毛泽东慰问信被区乡领导拿走丢失。
1928年族人王英在黄埔军校第一分校毕业后参加北伐,参加过抗日的台儿庄战役,是李宗仁部下的团长。战后情况不明。
    1950年恭城土匪暴动,族人王以彭参加武工队被土匪包围。在与土匪搏斗中光荣牺牲,年仅19岁,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据王志文、王熙祥提供的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