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氏在王吉以前的世系认同

                        ——琅琊王氏研究系列谈之三
                                   王大良

     琅琊王氏是王姓最为重要的支派之一,也是汉唐时期最有影响的一个政治大族。因此,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把这样一个政治大族当作研究重点,并为此推出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已经并仍在是许多前贤今彦的共同做法。而从姓氏研究的角度看,琅琊王氏一向与太原王氏和开闽王氏、三槐王氏并称为王姓4大支派,不仅在汉魏以后的许多王姓望族都与它有关,或者由它进一步分出;而且4大支派中的其他3支如果追本求源,也或被确认无疑出自琅琊王氏,或与琅琊王氏有密切关系。故而,在琅琊王氏研究不断深入之际,无论从学术还是从姓氏研究的角度都有必要认真梳理过去的研究中所取得的成绩,并对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把琅琊王氏的研究推向新阶段。
本网从今天开始,陆续推出《中华王氏大成总谱》总顾问、琅琊王氏研究著名专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王大良博士的八篇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中华王氏网编辑部   2014年11月22日



     尽管琅琊王氏一向被认为是周灵王太子晋的后代,其传说历史可以追溯得非常久远,但从其发展的本身看,有史可考的历史一般认为开始于西汉昭、宣时期的博士谏大夫王吉。至于从太子晋到王吉之间的世系,前举唐人李翰《凤阁王侍郎传论赞并序》、李珏《瑯琊王府君(衮)墓志铭》、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记载的颇为详细。其中《凤阁王侍郎传论赞并序》称:“王氏之先,盖出于有周,自后稷公刘,迨乎太王王季,以至文武成康,累圣重光,以成王业。故能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下及灵王,厥德虽衰,而天命未改。有太子晋者,登仙于伊洛之滨,其后代子孙,遂称为王氏。考其绵系,不亦远乎。既而姬氏运穷,战国蜂起,有错为魏将,翦为秦将,咸以武功,翊扶霸业,宏谋远略,二国赖焉。自秦至汉,有吉有骏,为汉代名贤。自汉至晋,有览有祥。”《瑯琊王府君(衮)墓志铭》称:“王氏之先,本于周灵王太子晋,以忠谏废,天下之人谓之王家。至八世孙错,七世而生翦,仕秦,复为大将军。翦七世而生吉,仕汉为谏大夫,去官全道,隐于琅琊之皋虞。吉生骏,为京兆尹,骏生崇,为司空。崇五世生览,仕晋为宗正卿。”《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也说:“王氏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因以为氏。八世孙错,为魏将军。生贲,为中大夫。贲生渝,为上将军。渝生息,为司寇。息生恢,封伊阳君。生元,元生颐,皆以中大夫召,不就。生翦,秦大将军。生贲,字典,武陵侯。生离,字明,武城侯。二子:元、威。元避秦乱,迁于琅琊,后徙临沂。四世孙吉,字子阳,汉谏大夫,始家皋虞,后徙临沂都乡南仁里。生骏,字伟山,御史大夫。二子:崇、游。崇字德礼,大司空、扶平侯。生遵,字伯业,后汉中大夫、义乡侯。生二子:时、音。音字少玄,大将军掾。四子:谊、睿、典、融。融字世伟。二子:祥、览。”上述三种记载虽有详略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是唐宋时期及其以前的流行说法,也是此后人们依据的本源。
     在上述世系中,《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涉及14人,但事迹大多不可考,即使可考者也大多得不到证实。因此,把这段世系所在的历史称作前琅琊王氏世代或传说时期较为客观。其中如从太子晋到王翦之间17世、9人中,宗敬的名字第一次出现,王错事迹另见于《史记》和《竹书纪年》。王错子王贲事迹虽也见于《史记》,但一则仕赵,在武灵王二十年(前306年)出使楚国;一则随父自魏奔韩,两者并非一国,是不是同一人尚难确定。王贲之后,王渝、王息、王恢、王元、王颐等人的事迹无考,王翦、王贲和王离3人则是战国时期秦国将领,生平事迹见于《史记》等书里,较为详实。但《史记》说王翦等人是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美原镇西南)人,在籍贯上尚不属于琅琊王氏。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还说琅琊王氏是秦将王离之后。王离在秦亡后不知所终,有子王元和王威二人,其中王元“避秦乱,迁于琅琊,后徙临沂”,但于史无证。后人认为琅琊王氏的开基祖是王离长子王元,便是以此为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