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祭名相文天祥的王炎午,王幼孙

     别人还活着,就给人家写祭文,且祭奠的对象是时年大名鼎鼎的南宋状元宰相、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这样不合理的事发生在宋末元初的吉州(今江西吉安市)。写祭文人,一个是文天祥的学弟、28岁的青年王炎午,另一个是与文天祥亦师亦友关系、57岁的王幼孙。
     王炎午(1252-1324),原名应梅,字鼎翁,号梅边,宋亡后更名为炎午,吉州安福县中鹄乡汶源里(今安福县洲湖镇汶源村)人,赣湘始祖王该后裔,比文天祥小17岁。早在少年时期,王炎午就很敬慕文天祥的品格和才学,常从之游。宋咸淳九年,补太学上舍生。宋德祐元年(1275),伯颜率元军攻陷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文天祥起师勤王,奋起抗元。年仅24岁的王炎午,持牍谒军门,参加抗元斗争。后因“父没未葬,母病危殆”返乡。
     宋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在广东海丰(今新会)五坡岭兵败被俘。被押送元都燕京(今北京)途中,两次自杀未遂,八天绝食不死。王炎午在文天祥被囚北行路过青原时,写了一篇《生祭文丞相文》,劝说文天祥为国捐躯。据清乾隆二十年刊刻的《吉州人文纪略》卷七载:“王炎午还用大纸写了数十份,自赣至洪(今赣州至南昌),于驿途、水铺、山墙、店壁皆贴之,以速文丞相死节”。元代欧阳玄读了这篇生祭文后,叹曰:“雄哉!王鼎翁,宇宙奇士也!”笔者纵观王炎午的这篇千余字的生祭文,作者的目的是要告诉文天祥——你生的伟大,有可死之义,为国献身,死的光荣。
     元二十年(1283),当张弘毅把文天祥的遗骸从燕京运回吉州时,同是这个王炎午,却转而痛惜文天祥的死,每天恸哭不已,复为文望祭文。在《望祭文丞相文》中,王炎午赞颂文天祥:“生为名臣,没为列星;名相烈士,合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他的死,使日月韬光,山河改色。”明代李时勉读了这两篇祭文后,赞曰:“鼎翁死国之志,即(文)丞相死国之心;丞相死国之心,即鼎翁死国之志。丞相有死之地,则致命而遂志;鼎翁无可死之地,故以言而建极。死则建功于当时,言则明纲常于万世。言与死,其义一也。”
     宋亡入元,王炎午隐居不仕,潜心著述,以忠孝自励,奉母30年不懈。著作有《吾汶稿》30卷、《梅边集》等。王炎午的《吾汶稿》现存安福县博物馆,为江西省文物。明“南都四君子”之一的林瀚读了他的《吾汶稿》,被作者的“英风义概”所感动,遂赋一绝云:“养士思深士气豪,岂分廊庙与蓬蒿!梅边气概秋云耸,直绕文山万仞高。”
    元泰定元年(1324),王炎午73岁卒于家,并与其妻刘氏合葬。王炎午福地风光,墓前的湖面宽阔,清澈如镜;墓地古朴大气,苍松掩映,鸟语颂歌。
“生祭”文天祥的不止一个王炎午,还有一个直正站在文天祥面前“生祭”的,是自观先生王幼孙。记载这次“生祭”事件经过的人,是元初大臣程钜夫。延祐元年,他应王幼孙的第六个儿子王贞生之请,为王幼孙写了篇《自观先生王君墓碣文》,叙述了这件事。此文载:“五坡岭兵败,文天祥被执过庐陵,王幼孙谒于驿舍,为文祭之,期以必死,辞气慷慨,左右呜咽,莫能仰视。”
    文天祥亲自听到与自己亦师亦友关系的王幼孙撰写的《生祭文丞相信国公文》,全文如下:
    岁戊寅月日,至祭于文山先生灵曰:
    呜呼!人皆贪生,公死如归。人为公悲,我为公祈。我知公心,岂此而止。而至于此,则又何俟?方其从容,人已或訾。我知公习,感慨易耳。山岳崔嵬,有时忽颓,沧溟浩发,有时忽竭。月胡而亏,日胡而昃,理数至此,天地无策。公心烈烈,上陋千古,谓山可平,谓天可补。奋力直前,努力撑柱,千周万折,千辛万苦。初何所为,以教臣忠。策名委质,视此高风。我与公友,衮衣衮褐。我安南亩,公尽臣节。此心则同,所处则异。幸公未著,可以无愧。昭昭青史,垂法将来。彼徒生者,尚何为哉!
与王炎午一样,当文天祥的遗骸从燕京运回吉州时,王幼孙鞠躬焚香,顶礼膜拜,悲痛致哀,用泪水写了一篇《祭文丞相信国公归葬文》,以悼念和祭奠民族敬重的一代名相忠烈。王幼孙的这两篇祭文千古颂,被王幼孙和文天祥的家人全文载入各自的《吉安栋头王氏族谱》和《文氏通谱》家谱传颂,万古流芳。此外,《庐陵县志》和《吉安府志》也全文载入了王幼孙的这两篇祭文。
     从祭文的内容可以看出,王幼孙与文天祥的交情非同一般,其程度可能比王炎午的还要深。王幼孙(1223-1298),字季稚,号自观,庐陵栋头(今江西吉安县固江镇栋头村)人,系太原堂王该后裔。据《吉安地方志》载,文天祥少年时期曾在固江候城书院读书。因此,文天祥很小就和王幼孙一家有交往。其父亲曾聘请王幼孙为家教老师,文天祥并书“续槐”二字以颜其堂。文天祥为国死节后,王幼孙笃于友情,坚守着民族节操,守经执礼,浩然以终。生平著有《中庸大学章句》、《太极图说》、《易通》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被押送到元都燕京,路过零丁洋时写下的两句诗。从诗中可以看出,他已经做好了殉国的准备,同时没有辜负二位乡友“生祭”的期望。到达燕京后,元世祖忽必烈因爱惜他的才华想劝降,然而文天祥坚决不从,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响彻天地的《正气歌》,成为名相中的名相、中华民族的一位大英雄!
                                                      王家才

     资料来源:删节《吉安府志》、《吉安古代名人传》及王磊晶的《王炎午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