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民研究族谱14年 成立研究会帮续修家谱

古人云:“水有源,树有根,家有谱。水无源而涸,树无根则萎,家无谱则亲疏难别昭穆难分。”家谱和国史、方志一样,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历史和发展文化的载体。平度市民王洪业研究族谱14年,近年来,除了续修了《 王氏家谱》外,他还帮其他姓氏续谱。近日,王洪业将这些珍贵的资料捐赠给了平度市档案局,永久地保存了下来。 
  家谱蕴藏诸多内容 
  “我是平度市东阁街道北窝洛子村人,2000年的冬天,我们本家一个老哥哥跟我说,希望我能把我们的族谱续下去,于是,我就组织了20多个人,利用1个多月的时间将《王氏家谱》续了下来,并印刷了35份,由本家孝顺并有文化的人保存下来。”王洪业告诉记者,有句老话说,“三代不修家谱则非孝也”,可见,家谱是氏族家庭教育繁荣的基础。 
  王洪业认为,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其中蕴藏着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物传记、经济学及地方史资料等诸多内容。“可能年轻一代的人没怎么见过以前的家谱,觉得里面记录的就是很简单的繁衍等,其实不然。”王洪业说,家谱中详实地记载了姓氏、人口迁徙、有名的人物和故事,此外,从本村再迁移出去也都有记载。“就拿我们王氏来说,就是从云南迁移而来,至今已经是26世了 。” 
  王洪业告诉记者,古代人对宗谱高度重视,主持续修的人员一般都是有文化的人,质量上都有保证,于是这些宗谱世代相传,保存了大量的真实的人文历史资料,其中有些成为珍本,有着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所以,现在经我手续修的家谱,我都捐赠给了档案局,在自己手里可能会丢了,或者保存不当烂了 ,而档案局的保管条件很好,我希望这些珍贵的资料可以永久地保存下去。” 
  成立谱牒文化研究会 
  “其实追根溯源,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的心愿。”王洪业说,前段时间,他帮忙编纂完成了《戴氏家谱》,“戴这个姓氏在戴家庄村只有五代之后的记录,但是五代之前却不知道了 。”后来,王洪业了解到古岘镇有姓戴的,就去查了族谱。“那本族谱很老,上面的灰已经很厚了,大概有近200年的历史了 ,从那里我找到了戴姓五代之前的记录,续了起来。原来,这个姓氏是河南游兵到了平度,才有了第一世的记载。你看,有了族谱就可以知道自己的祖先是从哪里来的了,追根溯源,就是这个意思。” 
  王洪业认为,通过研究家谱可以让人们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还可以为人文、地理的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因此,抓紧续修家谱意义重大。“前段时间,我们刚刚成立了青岛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主要就是协助修谱者续修家谱,同时挖掘、整理 、开展谱牒文化研究。”王洪业告诉记者,由于一些历史原因,现在民间留存下来的传统宗谱本来已经数量不多了 ,再加上民间保存条件差,自然、历史和人为的损毁在所难免,已经造成了无法挽救的损失。“因此,抢救和保护民间留存下来的传统宗谱就显得更加迫切了 。” 

  《家谱》可传承文化 

  平度市档案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档案工作正在由“机关记忆”向“社会记忆”转型,由原来的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的历史转变成普通民众的历史。“王洪业捐赠的《王氏家谱》、《林氏家谱》、《张氏家谱》等正是通过详实的资料记录,反映了一部部普通民众的生活史,不仅起到了文化的传承和教化作用,也是我们档案局馆藏资料的有益补充。”工作人员表示。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家谱的续修工作,这也体现了盛世修谱的规律,广大有识之士也纷纷牵头出资续修家谱,族人也积极支持和配合。”档案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平度市已经有《王世家谱》、《戴氏家谱》等圆满问世,还有许多家谱正在续修付梓。“作为普通民众的生活史,家谱不仅使得传承历史文化有了可靠的依靠,还对弘扬传统道德有系统的规范。” 

灌县王氏